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新闻-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国内要闻 > 时事

北大人民医院探索医疗卫生服务共同体

  76岁的欧阳颖学家住北京月坛北小街,患高血压20多年,曾两次突发脑梗,几乎每月都要上医院。过去,她常常半夜起来排队挂号,折腾一天,身心疲惫。然而,今年以来,她的看病观念彻底改变了,家门口的洪茂沟社区卫生服务站成为她看病的首选之地,因为这里有一条直达北大人民医院的“绿色通道”。


  自2007年9月,北大人民医院和德胜、展览路2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以及16个社区卫生站组成了“医疗卫生服务共同体”,覆盖23万居民。一年间,居民通过社区门诊共预约北大人民医院医生219例次,预约核磁、B超等检查33例次,医生视频讨论病例25例次。在“共同体”内,社区与大医院通过数字化信息系统实现了资源共享和双向转诊,打造了一条新型“健康服务链”,使“小病在社区,大病进医院,康复回社区”成为现实,为缓解看病难、看病贵探索出了一条新路。

  实现双向转诊的新途径

  “转出容易转回难”,这是很多社区在转诊病人中遇到的问题,原因就在于社区和大医院之间各自独立。而在“共同体”内,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北大人民医院是一个有机整体,环环相扣,共同组成了一条人性化的“健康服务链”。

  一位居民患糖尿病10余年,长期靠注射胰岛素维持血糖,近日因外出旅游劳累,频繁出现低血糖症状。在展览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生认为符合转诊指征。于是,很快为他预约了北大人民医院的糖尿病专家。次日,病人拿着预约单来到人民医院一楼大厅接待台,在护士的陪同下,准时见到了专家。此前,社区医生已经将患者的电子病历传给了专家。专家在检查后,将患者的诊治情况和治疗方案录入电子病历,传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并通过视频与社区医生进行交流。随后,这个病人又纳入社区医生的日常管理之中。

  这种流畅的双向转诊和远程会诊基于现代化的网络信息技术平台,体现了医疗卫生服务共同体的优势。在这个信息平台上,“共同体”成员互联互通,资源共享,实现了大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有机对接、大专家与社区医生的有机对接。

  一位社区居民感慨地说,社区和大医院之间建立了“绿色通道”,老百姓看病省时省力。社区医生遇到诊断不清和处理不了的疾病,可以随时请教和预约专家。而病人到了大医院,有专门的护士全程陪同,不需要挂号和等候。如果做了检查,病人也不需要专程去取,医院会及时将结果传回社区。凡是社区有的基本药物,病人都可以回社区拿药。

  北大人民医院院长王杉认为,建立医疗卫生服务共同体,目的是整合医疗资源,实现优势互补,让不同的医疗机构回归其本位,发挥各自的功能和作用。在这条“健康服务链”上,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主要承担居民健康“守门人”的职责,而大型三级医院主要承担疑难急重症的诊治,二者分工明确,良性互动,改变了“大医院人满为患,小社区无人问津”的现状,实现了全人群、全生命周期、全方位的健康服务。

  培养全科医生的新模式

  在德胜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科医生朱莎每天都被病人包围着,有时忙得连午饭也误了。而在过去几年,她的工作节奏还没有这么快,因为很多居民不太相信社区医生。

  自“共同体”成立后,朱莎明显感到,有了北大人民医院这座“靠山”,社区医生看病的底气更足了,诊治水平提高明显,病人的信任度越来越高。

  退休老人王而立家住德胜门外大街,一天傍晚来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自称感冒咳嗽,有点胸闷。朱莎给他做了心电图,发现有房颤现象,于是,马上提醒他到北大人民医院做检查。随后,朱莎给他预约了心脏中心的专家号。专家建议他采用药物维持治疗,并嘱咐社区医生定期观察。如今,朱莎一直在追踪随访病人,有时还通过视频请教北大人民医院的专家,成了病人贴身的“保健医生”。

  据统计,今年上半年,德胜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诊比去年同期增长了31%,参与视频会诊的医生超过60%,病历转回率达100%。目前,中心共为12万常住人口建立了电子“健康档案”,社区医生成了健康管理者。

  谈起社区人才队伍的变化,展览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常淑琳感慨颇多。她说,在“共同体”内,社区医生可以随时根据遇到的实际问题,有针对性地组织专家视频会诊,解疑释惑。北大人民医院还经常邀请社区医生参加大查房,让社区医生大开眼界。这种模式促进了不同医疗机构医务人员的交流合作,提升了社区医生的综合素质。更重要的是,“共同体”给社区全科医生提供了终身培训的机会,创造了一种社区医生培养的新模式。

  转变医学模式的新实践

  长期以来,我国的医疗卫生界普遍存在“重治疗、轻预防”的倾向。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把防病治病的重点从“下游”转到“上游”,成为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任务。为此,北大人民医院提出:只有让临床医学和预防、保健、康复医学相结合,才能走出“以疾病为中心”的误区,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大医院专家不能只关注临床治疗,还要把精力投向一级预防。

  “共同体”成立后,北大人民医院的大牌专家纷纷主动“出山”,与社区全科医生共同组成了12类慢病管理团队,包括冠心病、脑卒中、糖尿病、骨关节病、高血压、风湿免疫等学科。他们制订了统一的接诊标准、统一的诊断标准、统一的治疗原则、统一的慢病管理方案等,使广大慢病患者在社区就能得到全面、系统、规范的治疗和康复服务。一年来,北大人民医院先后有25名专家到社区参与大众健康教育,深受居民欢迎。

  著名心血管病专家胡大一教授是冠心病管理团队的领头人。他经常深入社区,为居民讲健康课。他认为,大医院专科医生必须和社区全科医生结成联盟,才能保证患者获得连续性的治疗。他告诉居民,选择一个优秀的社区医生作为自己的“保健医生”,比认识几个大牌专家更有价值,因为大专家只是某一学科的专家,而社区医生则可以提供全生命周期的健康服务。

  有人曾担心:大医院专家和社区医生联手,会不会是“一阵风”?王杉认为,这是双赢的长期举措,而非权宜之计。从临床角度看,社区经过初筛,把真正的疑难病人送到了大医院,让大专家能够集中精力看大病;从科研角度看,把一个稳定的社区人群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医学干预,其研究成果比散发病例更具学术价值。

  北京西城区副区长陈蓓指出,“共同体”运行一年来,已初步探索出一条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新模式,为患者提供了高效、安全、优质、无缝隙的一体化健康服务。目前,“1+X”的模式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患者的就医选择还比较单一。今后,我们将逐步推行“X+X”的模式,在更大范围内整合医疗卫生资源,让更多居民享受到医疗卫生改革的成果。(记者白剑峰) (来源:人民日报)
(责任编辑:rongzhou)

我要发布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  
央视质疑29岁市长 邓玉娇失踪 朝鲜军事演习 日本兵赎罪
石首网站被黑 篡改温总讲话 夏日减肥秘方 日本瘦脸法
宋美龄牛奶洗澡 中共卧底结局 慈禧不快乐 侵略中国报告



搜狐博客更多>>

·怀念丁聪:我以为那个老头永远不老
·爱历史|年轻时代的毛泽东(组图)
·曾鹏宇|雷人!我在绝对唱响做评委
·爱历史|1977年华国锋视察大庆油田
·韩浩月|批评余秋雨是侮辱中国人?
·荣林|广州珠海桥事件:被推下的是谁
·朱顺忠|如何把贪官关进笼子里
·张原|杭州飙车案中父亲角色的缺失
·蔡天新|奥数本身并不是坏事(图)
·王攀|副县长之女施暴的卫生巾疑虑

热点标签:章子怡 春运 郭德纲 315 明星代言 何智丽 叶永烈 吴敬琏 暴风雪 于丹 陈晓旭 文化 票价 孔子 房价

说 吧更多>>

说 吧 排 行

茶 余 饭 后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