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4墓出土了大量珍贵的陶瓷。信息时报记者 龙成关 实习生 李细华 |
属于东汉前期的104墓规模较大,结构讲究。信息时报记者 龙成关 实习生 李细华 |
信息时报讯 (记者 周文 通讯员 朱汝田) 记者昨日从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获悉,经过2个多月的考古工作,太和岗一建筑工地发掘、清理出先秦至南汉时期墓葬21座,出土陶、瓷、石、玛瑙、琉璃、铜、银、铁及漆器等不同质地的文物近200件(套)。此次挖掘首次发现了春秋时期夔纹陶片,将广州先民生活时期推至最晚为春秋时期。
春秋时期太和岗已有居民
据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介绍,此次发掘的物品从春秋时期至清代,古墓年代从战国时期至清代。
在三座汉代土坑木椁墓中,标号为104的墓为有墓道竖穴假双层分室木椁墓,属东汉前期,墓坑长6米,宽2.8米,深达2.85米,不仅出土多种陶器以及铜镜、碗、铜钱,另外还有玛瑙、琉璃串饰等随葬品。此墓规模较大,结构讲究,据工作人员推测墓主人应具有相当的经济实力和社会地位。
唐墓铜镜仍能清晰照出人影
在挖掘的21座墓葬中,唐墓数量最多达16座,其中砖室墓5座,土坑墓11座。91号墓规模不大,但出土器物多达41件(套),这在广州地区发掘的唐代墓葬中极为罕见。墓内出土26枚铜钱,部分可确认为“开元通宝”,明确了这座墓的年代。该墓还出土了一面铜镜,背面是四匹奔马,马背部展开双翼,四角分别饰祥云,铜镜保存良好,至今还能清晰地照出人影。此次发掘的唐墓分布如此密集为以往少见,而墓内带头龛所反映的埋葬风俗也值得进一步研究。
此次发掘还有一个重要收获是南汉砖室墓第88号的发现。该墓保存较好,墓壁、墓底均完整保存,分前、后室,后室中部用砖砌有棺床。棺床出土一串铅钱,多达50枚,由此可明确将该墓定为南汉,这为广州地区南汉墓葬的发掘和断代提供了明确标尺,意义重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