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新闻-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社会要闻 > 世态万象

哈尔滨拟邀公安部专家参与警察打死人案尸检

  哈尔滨警察涉嫌打死青年案已过十天,但仍然是舆论关注焦点。围绕死者家庭背景,媒体报道一波三折,民意在短短几天发生数次转折,事实的真相到底怎样?警方公布监控录像,但却有所保留,录像究竟是否该完整公开?整个事件处理到底该遵循什么样的程序?《新闻1+1》正在解析。


  演播室主持人(王跃军):

  您好,欢迎收看今天的《新闻1+1》。

  整整十天之前的这个时候,您也许正在看我们的节目,但是在哈尔滨却发生了一起殴斗案件,导致一人死亡,这个案件在很大程度上之所以引起人们的关注,很重要的一点是致人死亡的一方是六名警察。事件发生之后应该说声音很多,首先大家听到是对警察的这种声讨,觉得警察打死了人。紧接着随着一些录像的公布,人们又觉得死者本身在这个过程当中也有很多的过错。再往后,有人又对这个录像提出了质疑,觉得这个录像是经过了剪辑的,更有利于警察,不利于死者。

  岩松,像这样的事件在短短的十天之内,一波三折,舆论众多,你怎么看?

  白岩松(新闻观察员):

  大家谈到这个案件的时候,关健词都放到了警察这两个字上,我恰恰不是这么看,我觉得是由于警察这两个字,使这样一个地方性的案件演变成了一个公共案件和举国关注的公众案件,那么在处理这个案件的过程中,既然它已经成为一种公众和公共案件,如何用公开透明、合情合理合法这样的一种方式,做出一个很好的范本,这样的过程大于结果。

  主持人:

  那好,首先我们就来看一看这个案件的来龙去脉。

  (播放短片)

  解说:

  10月20号上午,也就是哈尔滨六名警察涉嫌打死青年案发生的第九天,死者林松岭的父亲林吉利,被害人律师胡凤滨,还有林松岭三名同伴的父亲,在黑龙江的一所律师事务所召开了媒体见面会。

  胡凤滨(被害人律师):

  哈尔滨市公安局主要领导,就是哈尔滨市副局长,公安局局长王维绪局长,王维绪副市长,还有哈尔滨市公安局副局长韩峙副局长,还有哈尔滨市纪检委的张春明,纪检委书记,约请了被害人的家属和律师,在哈尔滨市公安局会议室,双方进行了一个见面沟通。

  解说:

  录像中显示的时间是2008年10月11号晚上10点多,就在当天晚上,哈尔滨市南岗区西大直街84号的糖果酒吧门前发生一起恶性伤害致死案件,六名民警与当事人林松岭等一行人在酒吧门口发生口角,进而厮打,事件中多人不同程度受伤,林松岭当场死亡。而随后在网络上流传的另一个长度七分多钟的视频中,标注显示了死者林松岭四次冲上前去殴打警察的片段。录像最后,林松岭赤裸上身跑开,有人追赶过去,但并没有拍到林松岭死亡的具体情况,而林父认为这两段不完整录像的公布,对自己儿子死亡的真实原因构成了某种误导。

  记者:

  应该是就是说他出手重不重,是这个意思。

  林吉利(林松岭的父亲):

  反正稍微也远了一点,一看是三个,后来又去了两个,五个警察,好象五六个警察在踢我儿子。

  记者:

  踢哪个地方呢?

  林吉利:

  也看不清楚,他躺着。

  林松岭同伴的父亲:

  终归人是死的,通过验尸。

  林吉利:

  是在那儿不断的好象踢。

  林松岭同伴的父亲:

  死因到底是哪块,现在谁也说不清楚。

  林吉利:

  他不是说跑在那个地方,是跑在那个地方,还在踢。

  林松岭同伴的父亲:

  重与不重,哪块致命,这个得经过法院处理后才能确认是不是?

  林吉利:

  不像新闻发布会上说的那样似的,跑到地铁那个护栏那个地方就死了,因为那个画面上有在踢,不断的在踢,一开始三个,后来又上俩,又走过去俩,不断的在踢。

  解说:

  在新闻发布会上,死者家属除了要求警方公布完整的监控录像外,他们还认为,专案组此前召开的两次发布会明显偏袒警方,一些措词非常不严肃。

  林吉利:

  他没有站在公平公正透明的角度。

  记者:

  为什么?

  林吉利:

  因为他讲的不是真话。

  记者:

  哪一部分不是?

  林吉利:

  因为他只是播放我的儿子,这是死者,怎么又拿起石头,打了,打了,这是咱们的民警,这是咱们的人,他已经都是犯罪嫌疑人了,已经定了,公安局已经定了,他们为什么开新闻发布会还要这样讲。

  解说:

  如今,这一案件的调查处理仍在进行当中,关于案件的真相原委、是非曲直,显然还需要多些时间才会有一个结果。

  从警方第一时间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布现场录像,到主动出面澄清不实传言,再到如今死者家属召开媒体见面会提出质疑,公众的态度似乎也在相关信息的公开和不公开之间来回摇摆。

  主持人:

  应该说从刚才我们看到的这个短片当中,大家的反映也是不一样的。接下来我们就来连线正在哈尔滨进行采访的我们《新闻1+1》的记者朱红,来了解一下最新的情况,朱红你好。

  朱红(中央电视台记者):

  跃军你好。

  主持人:

  朱红,你对死者家属,包括这个律师的采访,我们刚才看到了一些片段,还有没有一些相应的补充?

  朱红:

  有,从我到哈尔滨,与家属已经见了两面。现在家属确实是有一定的担心,这个担心是什么呢?就是在沟通过程中,家属告诉我,他几次表示,是因为犯罪嫌疑人是身为执法人员,那么他们非常担心,在涉及到对他们的违法行为,在适用法律的时候,或者量刑的时候,到底能不能够像普通百姓一样一视同仁是他们非常担心的,他们希望能够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那么同时对于公安局的那一方面,似乎也注意到了这一点。他们在19号,哈尔滨市副市长,哈尔滨市公安局局长王维绪和死者的家属进行了一次面谈,在交谈的时候,王维绪对家属做出了承诺,承诺是虽然打斗的双方都是因为克制不够,都有一定的责任,但是身为警察的职业,这个责任似乎应该更重一些。王维绪承诺,哈尔滨市的公安机关一定能秉公执法,不会是因为本系统就有所袒护。我们倒是很欣慰能够听到市局这样的表态,但是当然,一切还是要用事实说话,具体我们还是要具体来关注这个鉴定和判决的结果。

  主持人:

  刚才我们看到了你对当事双方,比如像死者家属进行的采访,那么对于公安的这一方面,警察的这一方面,有没有对他们进行相应的采访?他们的态度如何?

  朱红:

  是这样的,我也是带有很多疑问。今天下午三点半左右的时候,我来到了哈尔滨市公安局,我非常希望能够听到他们对于此事的一个说法。然而当我过去之后,联系政治处和宣传处都没有找到人。当时市公安局收发室的人帮我们打通了宣传处负责人马处长的电话,电话那头表示,说现在公安局不对于此事做任何回应,如果要知道事情发展的最新情况,那就要等待新闻发布会的召开。而我就继续询问,说下次新闻发布会究竟什么时候召开的时候,对方就表示说不知道,继续等待。

  主持人:

  应该说这个案件大家还关注的一点就是尸检的情况,那么这个尸检可能会定在什么时间?是由哪个部门进行尸检?

  朱红:

  是这样的跃军,案件到现在还没有定论,也是因为迟迟未能进行尸检。

  在19号我们看到,黑龙江新闻办那场新闻发布会上所说的,是因为家属他希望能够自己邀请专家来进行尸检,所以现在社会所有的目光都集中在了家属的决定上。

  我们今天上午和死者家属在他的家里面见了一面,家属说,哈尔滨市公安局方面已经首先给他们拟定了一份尸检专家的名单,来供他们参考,而昨天晚上他们已经拿到了这份名单,哈尔滨市公安局列出的名单当中有四名专家,其中我看到两名有公安部的,另外两名是最高检的鉴定专家,这四名专家,据说家属都已经同意他们参与尸检了。但是与此同时,家属还要求要自己来邀请几位外地的鉴定专家来参加,估计这个邀请沟通和安排专家日程的时间大概会在明天、后天就结束,并最后确认。

  我们知道专家确定之后,到进行尸检,这个死者的尸体还要再进行两到三天的处理,这样算下来,尸检的时间相信不久就应该会确定下来。今天上午我们采访完,离开死者家的那个时候,几乎是同时,死者家属和我们同时出门,已经奔赴了上海和北京,然后去邀请专家来哈尔滨进行尸检,他们希望能够早日给死者一个公正的说法。

  主持人:

  好,非常感谢朱红带回来的报道,谢谢。

  朱红:

  好,谢谢跃军。

  主持人:

  岩松,刚才从我们看到的短片,包括我们记者在前方的采访情况来看,应该说这个案件十天一波三折,舆论众多,你觉得是不是这个案件在处理上有不妥的地方?或者不够及时?

  白岩松:

  首先在大的层面上,这个案件的处理已经向公正、公开和透明的方向迈了非常大的一步。

  主持人:

  表现在哪儿?

  白岩松:

  表现在比如说11号晚上,夜幕下的哈尔滨所发生的事情,13号的时候,黑龙江电视台就已经播出了相关的画面,然后接连警方已经举行了两次的新闻招待会,那么这是非常重要的,而且录像已经有了警方和家属之间,即使对被没有播出的录像,也经过了再次的这种共同的看等等,而且媒体对这个事情的关注也是热度很大。因此我认为它在向公开和透明的方向已经迈了非常大的一步,但是我提醒我们共同注意一点,如果说过去公开和透明是一种态度问题,是你做不做,到底公不公开,透不透明,但是现在公开和透明是体现在细节上,你的细节如果不能给人以公开和透明的信任感的话,即使你大步地向公开透明去前进的话,也会留有很多的瑕疵和让人担心的地方。

  主持人:

  这次的瑕疵表现在哪儿?

  白岩松:

  比如说第一个,你在播出录像的时候并不是一个完整的录像,当然作为一个播出机构来说,由于节目的时长各种因素,可能会有所裁剪,不一定是大家想象的人为的裁剪,但是我们要做一个另外的推论,既然有可能被人怀疑,那这就是不好。其实你从大的角度来说,完整的如果播出了,其实让大家对这个事件的看法更清晰,你已经迈向公开和透明了,你那段没有播出,反而引出了新的波折,对吗?

  主持人:

  这七八分钟的录像实际上我们也看到了,里面看到的都是死者在追打警察,没有看到警察打死者最后的那个片段。

  白岩松:

  但是我们必须关注到的一个问题,当大家提出了这样的疑问的时候,最后不是还要让大家看到吗?起码首先要让家属都看到,这是其中一个,你必须说细节能不能做到公开透明。

  还有一个细节,当然也要去考虑,比如说语言的态度问题,否则他爸爸,死者的父亲不会提出质疑,都已经是犯罪嫌疑人了,你怎么还能说是咱们的人,还有说跑到护栏那儿就死了。你看,我们今后在公开透明上不仅是做不做的问题,更要考虑你的每一个细节是不是很好的贯彻了公开透明的原则。

  主持人:

  小时候看过一个童话,说正义女神,或者说裁判女神,左手拿着秤,右手拿着剑,把双眼蒙上是为了保持中立,我们现在来看这样的哈尔滨的案件,很多的涉案人员实际上是警察,但这个事件的处理,我们看到还是哈尔滨的警方,这让人感觉这里边会不会有一些偏袒。

  白岩松:

  最初开始的时候已经有了一个变化,就是它这个酒吧其实对面就是铁路分局,而且犯罪嫌疑人当中也有铁路分局的公安民警,因此它就变成了不是由直属地、管辖地来办,而变成了哈尔滨的公安局。但是这里毕竟也涉及到,这六个警察是一次同学的聚会,没有穿警服,而且我们一看他的工作岗位就知道,来自哈尔滨公安部门的各个部门,包括“赵东宪”等等,的确是同学的聚会,因此它是一个大哈尔滨公安局的概念,因此人们自然很容易产生出,虽然升格了,变成哈尔滨公安局办,但是这六个警察都是你的一个大辖区管辖,现在这是人们担心的合理性的一面。

  但另一方面我觉得现在不太担心了,十天过去,这个案件已经成为全国的公众性的案件,我相信不管是黑龙江的省厅,还是公安部,包括舆论和公众,对这个案件是高度关注的,因此我们既可以担心会不会有袒护,其实从司法公正的角度,我还担心另外一个方面,会不会有可能出于跟公众搞好这种关系,或者说不为出现袒护的情况,反而对警察是从重的,这也是维护司法公正中很让人担心的一面。所以我愿意看到它一个非常公正透明、合情合理合法的过程,最后出现大家一个依法的结果。

  主持人:

  事件发生之后,我们听到哈尔滨公安局两次的新闻发布会,我们更多的声音是听到死者家属那边的声音。

  白岩松:

  最开始的时候。

  主持人:

  包括现在,我们的记者进行采访的时候,哈尔滨的公安局也提出我们以后还要再开新闻发布会,但是没确定具体的时间,这个我们大家也会产生一种想法。类似于这样的一个案件,全国都非常关注的这样一个案件,警方能不能够除了说公布一些细节之外,时间能不能更紧密?

  白岩松:

  我说的就是,这其实是一个公开透明的细节和方法论的问题,当这个事情已经不是一个哈尔滨的案件,而是一个公众案件的时候,你去采访过5月份的大连空难,你一定还记得,当时的新闻发布会几乎每天都有,因为它是一个全国都关注的空难,因此每天都有,你就会发现,当你有关注的问题的时候,总是可以得到回应,哪怕这个回应今天和昨天没太大区别,但是起码有回应。这个案件大家应该马上意识到,它已经作为一个公众案件和公共案件的时候,每天召开一个或长或短的新闻发布会,或者起码拥有新闻发言人,我相信哈尔滨公安局是有新闻发言人的,因为经过2003年一直到现在的建设,每天都能跟记者保持一个很好的通气,实际也是在贯彻公开与透明,否则大家会产生怀疑,为什么不能每天开一次。当然我说的这是一个建议。

  主持人:

  听不到警方的声音的时候,我们会发现,网络上会出现其他很多的消息。

  白岩松:

  所以这对全国都会有一个提醒,当这个案件已经不仅仅是一个很小范围内的案件的时候,如何考虑到公众的知情权,然后考虑到媒体的这种关注度,考虑到公开透明也需要有很多细节去保证它,在这样的时候,其实每天在细节方面我们做的更完善,通过细节展现,让所有人相信这的确是公开和透明。

  主持人:

  但是现在我们也注意到,现在舆论声音很多,尤其是网上舆论声音很多,大家也希望,即便是警察,也应该得到法律非常公正的一种对待。从现在的情况来看,会不会出现一种口诛笔伐这样一种舆论?

  白岩松:

  当全面的真实的事实都展现在公众面前的时候,最后的结果不会出现太大偏差的,为什么?真正让人担心的是仅仅是靠谣言,没有真实的情况展现在大家面前,那个时候的结论是最可怕的。比如说刚一开始,没有真实的时候,所有人都认为警察打死人了,警察打死人,普通来说就有一个强和弱之间的概念,因为警察是强的,但是等那段录像一播完之后,大家马上有很多人的声音就这样,哎哟,这个哥们怎么能这样呢?说到死者的时候,你也有很多的过激行为,你看,这个时候声音就开始被中和。其实那个时候如果播出了后半段的录像的话,大家的声音会更加客观。因此当越来越多的真相展现在大家面前的时候,舆论反而是越接近客观的。

  主持人:

  应该说这一事件备受大家关注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有一种传闻,说死者他的家属有着很深厚的背景,稍后我们继续。

  主持人:

  欢迎继续收看《新闻1+1》。

  在哈尔滨发生的这起打人致死的案件,死者叫林松岭,是一位刚刚毕业的体院的学生。在这个坊间有很多的传闻,说这个学生家里有着非常深厚的背景,接下来看一看我们记者的。

  (播放短片)

  解说:

  如今,距离哈尔滨警察涉嫌打死青年案已经过去一个多星期了,夜幕下的哈尔滨似乎也已经恢复了往日的平静,街头的酒吧、迪厅门口也可以看到进进出出的客人,只是停在酒吧门口的警车似乎还会让我们联想起11号那天发生在这座城市里的悲剧。事情发生多日,当时的出事地点,铁路文化宫旁的糖果酒吧现在已经关门停业。

  最初,当六警察打死大学生的报道见诸媒体时,因警察这一特殊身份的出现,舆论几乎是一边倒的谴责警察,同情死者。随后,现场视频被公开,同时,有网友通过人肉搜索,在网上公布了死者林松岭的所谓显赫的家庭背景信息。信息中提到,林父是房地产开发商,舅舅是高官,已被安排到人事局上班,开着奔驰等等,这些说法的公布,使公众舆论几乎发生了180度的逆转,草根警察被迫打死“恶少”,六提督拳打林衙内,凶手转瞬间变为许多网友眼中除恶去奸的平民英雄。

  在日前的新闻发布会上,当警方澄清传言,表示林家没有高官背景,受害人身份的变化,让一场命案的舆论表达再次出现了微妙的变化,诸如严惩凶手,不能支持警察之类的网友观点又逐渐多了起来。那么林松岭生前除了体校学生的身份外,他究竟又生活在一个怎样的家庭中呢?我们的记者走访了林松岭生前位于哈尔滨先锋路上的家。

  记者:

  现在就靠卖这个是吗?

  林吉利:

  现在就剩库存了,卖点库存,因为现在袜子生意很难做。

  记者:

  每个月就这种小袜子能卖多少?

  林吉利:

  一个月,一天能卖个五六千块钱。

  记者:

  能赚多少?

  林吉利:

  10%,也就几百块钱。

  记者:

  卖一双袜子赚多少钱?

  林吉利:

  我们是批发,一盒袜子赚两块钱、一块钱这样,一盒袜子12双,最多赚两块钱。

  记者:

  那孩子的舅舅是干嘛的?

  林吉利:

  也是下岗的,他妈也是下岗的。

  解说:

  这就是死者林松岭生前的卧室,如今这里已经空空如也。

  林吉利:

  这个就是他最喜欢的鞋,特别干净,每天一个澡,每天一个澡。

  记者:

  他平常回来跟您聊天吗?

  林吉利:

  聊。

  记者:

  聊些什么?

  林吉利:

  就是同学之间,今天怎么了,累死我了怎么了,要不就是网上。

  主持人:

  岩松,从刚才这个片子当中我们看到,林松岭家庭应该说也算是一个小康之家吧,但是从这个传言当中,比如说开奔驰,舅舅是高官等等,就导致了舆论发生非常大的变化,觉得好象打死了“恶少”,怎么来看待公众的这种声音?

  主持人:

  我觉得首先要关注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来源,大家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猜测。可能最初的时候,有人说他当时在跟警察对弈的过程中说过一句,你知道我舅舅是谁吗?当时没听清他的名字,大家就会有一种猜测。

  那么接下来的时候,大家可能,哎哟,一个小伙子,六个警察打死他,警察是一个强力的部门,头一天晚上打死他,到13号的时候电视台就播出了,然后一片谴责警察的声音,是不是家真的有什么背景?要不怎么会有这样的一个结果呢?请注意一个细节,我们过去更多的时候往往会猜测加害者,强力者背后的显赫背景,宝马撞人案,背后他的亲属是不是高官,你欺负了人,然后会认为你肯定有强有力的人物撑着腰。这次变成了一个遇难者,一个死亡者,大家在猜测有什么背景,这跟这个事情一出来之后,电视台的播出,舆论的关注,然后谴责警察是有关系的。

  首先我觉得这种猜测挺让人难受的,任何一个事情在处理的过程中,按理说应该是合理的程序,但是大家总猜测,怎么会这么合理呢?一定是他们家有什么大官才能这么做。如果今后五年、十年,我们任何合理的行为,大家还是会猜测是由于他家里头某一个显赫的背景的话,那说明人还是比法大。

  主持人:

  但是我们现在也必须看到比如说网络的存在,我们现在可以事后查到它是从哪发布出来的,但是你没有办法控制每一个发布点,每一个人都可以成为信息的发布者,在这种情况下,很多事儿就会很复杂。

  白岩松:

  但是我们换一个角度去想,其实网络现在不就替代的是过去没有网络时代的时候,大家街谈巷议所提出的疑问吗?只不过街谈巷议的时候不能放大成公众的声音,因此往往得不到回应,而现在由于网络的时候,大家种种的猜测被放大了,这个时候你就要回应,我认为有放大的声音,质疑是合理的,更快的用真实的信息回应,这是一个渠道,对吗?他说的可以是错的,但是你用正确的去回应他,这不就是一个解决问题,是一个公开透明必有的一个,尤其在司法程序当中必有的一个过程吗?所以我觉得它是积极的。

  主持人:

  你刚才提到在司法过程当中有这样一个过程,但是我们会看到,现在舆论势力非常强大,会不会对今后的案件,这个案件下一步的侦破,包括它的下一步的司法判决有影响?

  白岩松:

  我觉得早已经过了张金柱的案件的时代了,经过了这么多年对法律的这种,尤其更多的,大家希望拥有一个公正的、独立的司法程序,我觉得他们面对舆论的压力应该也在逐步的走渐成熟,而不会在舆论面前的时候,松紧带的尺度是很大的。

  比如说这次也会有一些积极的因素,我们刚才说了公开透明,虽然细节还有值得商榷的地方,比如说针对尸检这个问题,我注意到了四个关键词,这四个关键词其实就是在迈向一种更好的公开透明。死者家属和警察在进行协商尸检问题,然后以求找到双方信任的,然后省外的权威检测机构,最后是全程录像进行尸检。你看这四个词,协商、双方信任、省外、全程录像,它本身就代表了在细节上保证公开和透明。

  主持人:

  本身的一种进步。但是这个案件我们看到,实际上是一个开快车,到最后口角,到最后追打、殴打,最后群殴,这样的事件怎么能避免?

  白岩松:

  咱俩跳开了,我们刚才都说了非常多的严肃的,很关注这个案件的本身。但是回来说,咱俩录节目之前的时候我也在跟你聊天说,生活中有的时候这么大的案件,回头去看,如果说一句对不起,完全就消失在夜幕下的哈尔滨,你过你的生日宴的继续,你过你的同学的聚会,我们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的无明火?这个案件说小了不也在提醒我们每一个普通人,你早说一句对不起,大家笑脸相迎,以东北人的脾气来说,刚才他还很急,你怎么车开这么快?摇下车,说对不起,马上进去,以东北人的脾气,他会跟你还喝一杯酒,甚至有的人吵完,东北人也会说咱俩再喝一杯酒,可是就少说了这么一句对不起,最后变成了…… (来源:央视《新闻1+1》)
(责任编辑:马涛)

我要发布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  
央视质疑29岁市长 邓玉娇失踪 朝鲜军事演习 日本兵赎罪
石首网站被黑 篡改温总讲话 夏日减肥秘方 日本瘦脸法
宋美龄牛奶洗澡 中共卧底结局 慈禧不快乐 侵略中国报告



搜狐博客更多>>

·怀念丁聪:我以为那个老头永远不老
·爱历史|年轻时代的毛泽东(组图)
·曾鹏宇|雷人!我在绝对唱响做评委
·爱历史|1977年华国锋视察大庆油田
·韩浩月|批评余秋雨是侮辱中国人?
·荣林|广州珠海桥事件:被推下的是谁
·朱顺忠|如何把贪官关进笼子里
·张原|杭州飙车案中父亲角色的缺失
·蔡天新|奥数本身并不是坏事(图)
·王攀|副县长之女施暴的卫生巾疑虑

热点标签:章子怡 春运 郭德纲 315 明星代言 何智丽 叶永烈 吴敬琏 暴风雪 于丹 陈晓旭 文化 票价 孔子 房价

说 吧更多>>

相 关 说 吧

林松岭 | 王维绪 | 胡凤滨

说 吧 排 行

茶 余 饭 后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