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金融危机或是张大选牌
作者:王龙
继雷曼兄弟公司宣布破产、美林证券被收购之后,9月26日全美最大的华盛顿互助银行终于也没能逃脱厄运,被美国联邦存款保险公司(FDIC)接管,成为美国有史以来最大的一桩银行倒闭案。
大部分人没有想到,号称“世界金融中心”的华尔街竟如此不堪一击,这对于长期在世界上呼风唤雨的美国人而言更难以置信。因此,共和党和民主党都在处心积虑推行救市方案,而如果执行保尔森的方案却只有两个选择:要么让美国纳税人为华尔街的金融大亨埋单,要么争取“盟国”的无私援助。但一个民选政府肯定不会损及大多数人的利益去关照少数富人,所以只能游说G8成员国共同应对金融风暴。遗憾的是,很多国家似乎看透了美国人的心思,除欧洲央行和英格兰银行略有“表示”外,其他国家干脆拒绝参与其救援计划。
许多经济学家认为,美国的次贷危机之所以产生如此严重的连锁反应,根本原因在于美元的世界主导地位,而“主导地位”恰恰又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使美国占据“世界金融中心”优势,他们可以随心所欲用经济杠杆主导国际金融市场;另一方面,政府为了维护这一优势,就必须以“信用经济”强化投资银行的作用,如此便催生了众多金融寡头,利益纷争的不规范又形成了次贷危机。经济学家们的理论是否准确不得而知,至少人们有必要担心,一旦华尔街的金融体系崩溃,分摊美国金融风险越多的国家,就越容易掉进万劫不复的深渊。
不过,单纯用经济学眼光看待美国大选之年的“金融危机”,显然是低估了美国政治家的智商。美国人当然明白“金融危机”与“世界强国”孰轻孰重,在美元仍然是世界硬通货币的前提下,即使更多银行被政府收购,终究也是“肉烂在锅里”,丝毫不会撼动他们的“世界霸主”地位。但美元的贬值将会直接或间接推动世界性通货膨胀,使那些美元储备最多的国家被动地成为最大牺牲者,中国、俄罗斯等国将首当其冲。从这个角度看,与其说美国的“金融危机”是经济问题,倒不如说是一次政府行为的金融体系大整合,由此衍生而出的则是一张大选牌。
这样说并非无据可考,只要回忆一下历届大选之年的美国国情,就能列举许多类似的令人不可思议的事例,比如“太空牌”、“中国牌”、“反恐牌”等等,初看上去都煞有介事,直到选战结束,人们才突然发现那不过是美国大选文化的一部分。就像如今两党共打经济牌,究竟是美国金融市场面临严重危机,还是面对欧元的竞争和亚洲诸国的快速崛起,蓄意扩大经济危机假象?但不管怎么解读,美元的世界主导地位也不会因为金融危机而动摇,他们要做的是,在削弱别国经济实力的同时加固自己的强国地位。
当然,这不是说美国此次金融危机本质是个阴谋,但却可以肯定,共和党和民主党相互妥协后的救市计划,绝对不是保尔森提交的7000亿美元的版本。理由之一,在成熟的民主制度下,任何政党都不可能为拯救华尔街几家银行去牺牲大多数人的利益,除非他们甘愿在大选中一败涂地。理由之二,国家的强大不是个别金融机构的强大,而是政治、文化、科技、军事的整体反映,特别是在世界上最大的资本主义国家,企业破产早是习以为常的事情,将几个金融企业收归国有,根本不值得大惊小怪。在此状态下,倒是共和党和民主党为此大造舆论显得有悖常理,国会雷声大雨点小的救市方式也难逃别有用心之嫌。
实事求是地说,美国之所以雄踞于世而不衰,首先得益于其政治体制有较强的抗风险能力,强大的制约机制使政府不敢对市场出现的问题有丝毫怠慢,国会更不能为逢迎某一利益集团毫无原则地出卖选民的利益。以奥巴马和麦凯恩为例,他们当然知道7000亿美元可以让那些奄奄一息的金融机构起死回生,但问题的关键在于,如果他们不反对损害大多数人利益的提案,就必然遭到大多数人的反对,所以他们必须据理力争,而争论的结果恰恰会使政府决策得以纠偏,进而赢得选票。
罗纳德•里根说过:“美国是伟大的,因为美国是好的;如果美国不再是好的,美国就将不再伟大”(摘自《在基督教福音派年会上的讲话》)。美国是不是“好的”姑且不论,站在不同立场自有不同的答案。不过,从美国对此次金融危机的处理方式看,抛开固有的经济学概念,就会发现其中所蕴含的政治意义已经超乎寻常。也许对美国来说,在大选之年打一张“金融危机”牌是最有政治智慧的选择,虽然倒掉几家涉外银行,换来的却是一位能够驾驭经济危机的新总统,更重要的是可以让某些美元附庸国长期俯首贴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