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万别给总统候选人贴标签,也别听专家的,很多时候,他们都不知道他们在说什么。”
与过去不同,本次美国大选中,两位总统候选人没拿中国议题当“牌”打,双方关于中美关系的共识大于分歧。无论谁最终胜出,无须在意其个人风格,决定中美关系的决定性原则只能是“美国利益至上”。
眼下的美国情状,将使新总统至少在履新一年内无暇顾及中国,至于未来,最大的可能将是布什政府对华政策的延续。
“你说我们美国最强大,可我们欠中国那么多债,你对此怎么看?”
“中国在非洲有很多活动,你和美国准备怎么办?”
10月10日下午,美国明尼苏达州,一个名为LakevilleSouth的中学礼堂中,在面对面的乡镇拉票活动中,有人就中国问题,向共和党总统候选人麦凯恩提问。
此前不久,中国国防部发言人还在严词回应美国对台湾军售。
头发花白的麦凯恩,草草地告诉提问者,如果他当选,他将致力于改变。
中美关系会不会因为美国总统大选的结果而发生实质性的改变?围绕这个话题,南方周末记者采访了美国国务院、美国国防部的部分官员,以及美国民间智囊团部分成员。
最大的分歧——经贸关系
奥巴马在祝贺马英九当选台湾地区领导人的贺信中曾经表示,美国会继续向台湾出售武器。
麦凯恩肯定地说,下一任美国总统需要和中国展开更为广泛的合作。
华盛顿特区是美国政治的中心。而谈到中美关系,无论是美国人,还是中国人,或者美籍华裔,大多认为不管共和党的麦凯恩还是民主党的奥巴马当选总统,都还会延续布什政府的政策。
10月8日上午,记者与亚太地区的同行与美国国务院负责处理东亚事务的外交官座谈。这位外交官不愿讨论选举结果对中美关系的影响,不过,他迂回表示,布什政府对中美关系的处理比较成功,两位总统候选人没有对本届政府的对华政策表示强烈异议。
这位外交官没有回避台湾问题。他说,美国在台湾问题等等关乎中国的事务上,会继续保持一贯立场,过去几任总统在这点上的态度一致,未来的总统也会继续遵循这个立场。
台湾问题是中美关系的焦点。10月6日,布什政府同意向台湾出售64亿美元的武器。中国反应强烈。中国国防部发言人谈到美国此举对两国两军关系的影响时,使用了“严重干扰”四个字。
美国智库中致力于东亚研究的部分人士称,美国再次向台湾大规模售武不会从长远上动摇中美关系的基石,这军售是国会三年前批准的,而布什政府近4年在台湾问题上的姿态,应该会让北京感到满意,最起码,华盛顿始终没有支持陈水扁的台独活动。
在 10月份出版的《CHINA BRIEF》(中国简报)中,两位候选人的对华政策的底牌已经亮出。
奥巴马再次明确表示,如果当选,他将致力于北京和台北之间关系的改善,但他在一些台湾问题上的基本立场可能不会改变。几月前,奥巴马在祝贺马英九当选台湾地区领导人的贺信中曾经表示,美国会继续向台湾出售武器。
麦凯恩没有详细论及台湾问题,但他肯定地说,下一任美国总统需要和中国展开更为广泛的合作。
“两人对华政策的基调一致,分歧细微。”一位前美国驻外大使告诉南方周末记者。
这位前大使没有对他的论点给出进一步的例证。好在麦凯恩和奥巴马在《CHINABRIEF》中给出了答案。
虽然两人措辞不同,观察者还是可以发现他们在中美关系上的共同点:和平与合作,是中美两国最好的选择。两人都肯定中国30年改革开放取得的巨大成就,都希望中国能够进一步改善环境,并希望在人权等领域与中国展开对话。
至于分歧,最明显的莫过于中美经贸关系。麦凯恩批评奥巴马因为恐惧亚洲繁荣而试图拉开美国与亚洲的经贸联系。
回顾美国过去的大选,中国问题总要被提及,往往是选战中的一张牌,但今年大选迥异于往昔,中国问题不是两个候选人争论的核心议题,甚至连外交政策中的重点都谈不上。
而中国的外交问题专家称,这对中国是好事,意味着中美关系不会因为总统换届而有起伏。
个人风格可以忽略不计
美国的外交政策从来都不是一个人制定出来的,而是一个团队。
有美国人喜欢从中国领导人的个性、风格揣摩中美关系。同样,也有中国人也喜欢从美国总统候选人的个性风格,揣摩中美关系的未来走向。
10月8日下午,在华盛顿特区,一个由美国民间社团组织的小型座谈会上,包括记者在内的几位中国客人和美国官方人士、智库研究人员讨论起选战对中美关系的影响。
一个中国客人根据两位候选人的履历、个性风格作出了假设:
麦凯恩从政经验丰富,如果他当选,一旦中美发生冲突,麦凯恩的处理方式或许更为圆融;奥巴马从政经验少,如果他当选,一旦两国有了冲突,奥巴马的处理或许会显得草率。再者,奥巴马一直活跃在社会底层,如果他当选,或许会从自由、公平、正义之类的价值出发,对中国尚未完全解决的社会阶层分化问题、社会福利问题,做出大而化之的简单化判断。
而霍普金斯大学全球能源与环境研究中心主任孔波博士说,从个人风格看,麦凯恩对中国的态度未必会比奥巴马更为友好,麦凯恩当过飞行员,快速判断,即刻决策,不畏风险,是他个性中较为突出的一部分;奥巴马算是个务实派。
而一位与会的美国国防部官员直接否认了前面那位中国客人的假设。自称熟知两位候选人的该官员表示,从政经验不能说明什么;比如好多人认为,好莱坞演员出身的里根能解决国内问题而不能解决国际事务,但里根还是做出了中美关系的大文章。“千万别给总统候选人贴标签,也别听专家的,很多时候,他们自己都不知道他们在说什么。”该官员说,“因为美国的外交政策从来都不是一个人制定出来的,而是一个团队。”因此,就美国外交的决策体制而言,个人风格甚至是可以忽略的。“我不知道麦凯恩当选总统后会做什么,也不知道奥巴马当选总统之后会做什么。”该官员摆一摆手说。
而孔波博士说,虽然个人风格对外交决策的影响不能完全排斥,但决定美国对华政策的决定性力量还是美国国家利益。无论谁当选下届总统,无论是谁代表美国处理中美关系,都不会偏离“美国利益至上”这个基本原则。
当选之初,谁都顾不上中国
如果不是金融危机严重影响到普通美国人的生活,美国乡镇选民一般是不会在意中美关系的,也不会注意到中国和他们之间的关联。
决策者是现状的囚徒。不管是致力于外交的官员,还是躬身于学术的学者,诸多与本报记者交流的美国人认为:无论谁入主白宫,头一两年都顾不上中国;若无重大意外事件,中美关系不会发生大变化。
今年的竞选活动中,或多或少地牵涉到中国,但多数都是美国民间社会讨论美国经济危机的一个切入点。谈起民众就美国欠中国债务问题向麦凯恩发问,美国国务院的一位官员对南方周末记者解释,如果不是金融危机严重影响到普通美国人的生活,美国乡镇选民一般是不会在意中美关系的,也不会注意到中国和他们之间的关联。
他介绍说,普通美国人对困扰中美关系的台湾问题并没有清晰认识,他们注意的不过是贸易涉及的就业问题。据孔波介绍,“中国制造”的中高档产品,也逐渐呈现于美国市场,这就可能危及到普通美国人的工作机会。本次大选中,相比外交政策,经济议题的分量更重。
当下,即便是国际事务,美国人最为在乎的也不是中国问题。怎样处置巴基斯坦危机,伊朗核问题如何收场,还有美国大兵尚未抽身的伊拉克、阿富汗战场,这些不仅是麦凯恩、奥巴马辩论国际事务的焦点,亦将是新总统外交事务中的“最头痛”。
一两年后,一旦新总统能从繁琐的国内问题急迫的国际问题中缓过神,歇口气,有暇顾及中国议题,中美关系会出现怎样的变化?对此,部分受访者认为,无论是麦凯恩还是奥巴马,新总统非但可能正面推进中美关系,还有望在贸易、能源、气候等问题上与中国取得突破性进展。奥巴马曾公开提出,“过去8年的对华政策需要改变”,“中美关系需要新思维”,但在许多人看来,那不过是竞选总统的时髦说法,除了赚取眼球,并没有什么区别于现今对华政策的新内容。
还是那句老话,决策者是现实的囚徒,没有哪个候选人可以绕开中美关系的现状而后另起炉灶。在明尼苏达州的拉票活动中,在那个亲近选民的中学礼堂,麦凯恩在回答选民关于美国欠中国债务问题时诚恳地说:中国是一个强国,而且将越来越强,这是没有办法的事情,美国欠中国那么多的债务,只能怪其自己。
【南方周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