橘子生病了,果农首先遭殃。10月27日《长江商报》消息说,自从10月20日四川广元“蛆柑”事件发生后,湖北柑橘就再也销不动;现在橘子拉到北方去,价格降低一半还卖不出去。果农只能看着橘子哭;占湖北产量90%以上的温州蜜橘最佳销售期只剩一个月。
如果事态继续发展下去,湖北柑农的损失将达到15亿元。
遗憾的是,一直到今天,专家学者、政府官员、知名人士都还在激情澎湃地论证着“柑橘蛆虫是否有害、能否食用”的话题。说起这个话题时,那架势仿佛柑橘蛆虫是自家养的龙虾鲍鱼。原四川省政协副主席辛文教授昨日依然表示:其实柑橘蛆虫本来就不是什么大事,过分大惊小怪没有必要。就好像吃饭吃出个虫子一样,是不是就不吃饭了呢?
教授果然是教授,生活逻辑都和常人不一样:依我的经验(所知所闻所见),吃饭吃出个虫子,还能把饭吃得一样香甜的,实在凤毛麟角。照这个说法,饭店酒家大可高枕无忧了——饭菜中的很多虫子,都未必对人体有害,何必叫嚷着要赔偿呢?
持有这样论调的,还包括各色农业科学专家,说柑橘大实蝇(它的幼虫就是柑蛆)只为害柑橘类,对人体健康不会造成任何影响,幼虫从卵开始就在果实中长大,只吃果实,因此不会带上外界的病菌病毒,市场上销售的柑橘可以放心食用。
我深信专家教授说的都是事实,是真理,但是,请别忘记了:任何沟通都需要一个生活化的话语平台,装腔作势的高调早就蒙蔽不了老百姓,更解决不了问题。柑橘蛆虫,光是这个词就比较恶心人了,但就是有专家不肯承认这个事实——所以解决问题的思路就出现了偏差。可惜,市场是不说谎的孩子,消费者不是生物专家,而是情绪动物。买方市场里,消费者的挑剔无可规避。在这个商品审美化的时代,卖相不好的都难以成交,何况是蛆虫。就譬如我,如果发现饭里有虫子,宁可饿着这顿。
柑橘蛆虫是有点令人心里发毛,但是,这并不意味着问题无法解决。解决柑橘蛆虫给消费者带来的困扰,最佳办法绝对不是给蛆虫整容,或者给其认一个人气颇高的老祖宗,而是你首先得承认蛆虫的恶心,继而通过扎扎实实的做法让消费者看得到信心,让市场对待售的橘子更放心。与其美化柑橘蛆虫,不如多教教大家怎么辨别有无蛆虫的橘子,给市场上的橘子勤体检——这才是促销,才是真正为果农着想,才是真正站在消费者角度解开消费心理之结。
这年头,拜专家经常教诲我们“适量某某毒品吃不死人”所赐,消费者心里越来越脆弱,夸张点说可谓风声鹤唳草木皆兵,“大事化小、小事化了”这招早不适用了,甚至很可能适得其反。坦荡承认问题,细心解决问题,少说居高临下、只讲理论不顾实际的空话,这才是硬道理。别研究柑橘蛆虫了吧,赶紧想办法把好橘子送到消费者手中,赢得市场信心,果农的泪才不会白流。一个意味深长的橘子,蕴含了太多值得反思的命题。(江苏宋桂芳) (来源:扬子晚报)
(责任编辑:王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