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11月5日电 香港《文汇报〉今天发表文章说,2008年11月3日11时58分,是一个注定要写进中华民族历史的时间点。随着海协会会长陈云林一行踏上宝岛台湾的土地,两岸关系新的一页开启。笔者有幸以研究访问之便恰巧居台,得以亲身体验台岛舆论百态,更切近地体悟这次历史之旅。
岛内重要媒体纷纷欢迎陈云林 3日的《联合晚报》头版,原住民族群以半版篇幅打出“热烈欢迎陈云林”的字样,文称:“今天,陈云林先生率领海协会代表团以及大陆十大银行行长一行60人,终于到访台湾。我们台湾原住民,也就是台湾真正的主人,乐见所有有利于台湾发展的事。我们台湾原住民,不仅欢迎陈云林先生到台湾来走走看看,感受原住民的热情和友善,更期盼陈云林先生的到访,能给台湾带来一些实质的帮助。”
的确,此次海协会代表团一行的宝岛之旅,是一次历史意义与实际意义兼具的破冰之旅,委实给台湾同胞“带来一些实质的帮助”的友善之旅。笔者观察到的两个小小细节,颇可作为此次陈云林访台的意义非凡的注脚。
细节一,4日的台湾《中国时报》、《联合报》等岛内主要报纸均以半版篇幅刊登欢迎团体的大幅广告,题为“这一刻,我们等了60年……”,这正反映出诸多民众的心声。六十年,恰巧一个甲子。最近台岛走红的电影《海角七号》,讲述的是一个以日据时期为背景的跨越一个甲子的悲情爱恋。电影毕竟是虚幻,对于两岸的同胞而言,在这一个甲子里,这样望穿秋水的爱恋,这样相望于江湖的亲情,这样夜夜难消的乡愁熬煎,却是真实切近而又无以计数地发生。
细节二,3日的台股大涨124点,而且与“陈江会”直接相关的金融、观光、航运类股尤其乐不可支,遂被媒体解读为“陈云林来台首日的庆祝行情”。市场虽不开口,但这只“看不见的手”却传达了民众对于“陈江会”的信心。实际来看,此次“陈江会”要商谈的海运直航、空运截弯取直、通邮扩大和食品安全机制的确立,于农、于工、于商,于往来于两岸的血肉同胞,都是实实在在的利好之举。尤其面对眼下的金融风暴,更是需要两岸的通力合作,共渡难关。台湾《经济日报》3日发表题为《经济要两岸共救》的社论,对陈云林提出的“就世界金融风暴对两岸经济冲击共商因应之道”赞许有加,认为这才是当下的重中之重。
绿营抗议陷入“鸡肋”困境 然而,绿营人士的抗议搅局仍旧如影随形。3日晚,台湾《中国时报》政治组主任在电话中告诉笔者,“今天就只有陈云林这一条新闻了。”的确,在岛内多数民众乐见“陈江会”之成的同时,绿营恰如不散阴魂,上演出一幕幕扯布条、放气球的小小闹剧,经由爱追逐异见的摄影机的放大,也俨然形成了大阵仗。
不过,细究之,却不难发现,以民进党为首的绿营分子的抗议行径,却是不折不扣地落入了“鸡肋”困境:食之无味,弃之可惜。其背后实际上传达出民进党的边缘化焦虑。先是失掉“执政党”的地位,后又自贴“暴力党”的标签,近又陷入与贪腐阿扁的剪不断理还乱的关系乱局,再加上内部分裂,民进党已经不仅仅是日益被边缘化,而且是日益泡沫化了。表面上,他们要借此机会,大玩族群情结,拉拢部分伤心失望的深绿选民,为明年的县市长选举挽回资本。实际上,却是无视两岸主流民意,既不肯反思历史,也不肯正视现实,更不愿直面未来。到头来,虽“猿声”不断,却仍旧脱不了被边缘化的命运。
绿营掌权时代,留给台湾的只是一个两岸关系的僵局、一个经济的烂摊子和一次悲哀的价值观错乱。现在,需要两岸寻找融合点的有为的政治家和民众来打破这样的僵局、收拾这样的烂摊子、扭转这样的价值错乱。一个伟大的民族是不缺乏智慧的,两岸问题的解决,首先需要的是一种识其大者的智慧。就目前而言,何者为大?曰和平繁荣为大,民众福祉为大。只要符合这样大的原则,大的方向,就大可踏步前行。
虽有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未来的时间自会做出公正的评判。
(责任编辑:黄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