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新闻-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际新闻 > 2008年美国总统选举 > 2008美国大选消息

中国大学生美国观选 美国官不好当同龄人能量大

中国的大学生们正在采访美属萨摩亚群岛国会议员Eni
中国的大学生们正在采访美属萨摩亚群岛国会议员Eni

  来源:南方新闻网

    中国大学生美国观选记

  作者: 南方周末记者 赵蕾 发自广州

  七名中国大学生的美国观选行已至尾声。

  自8月始,这个由汕头大学长江新闻与传播学院(以下简称长江新闻学院)七名学生为主的采访团,受李嘉诚基金会资助,成为国内最早最全面介入美国大选的报道力量之一。

  七名80后的中国大学生是张燕、龚洁彤、马婧、邓妙兰、郑加良、华琪、高文欢,将近三个月的时间里,他们的身影遍布美国大选最重要环节的第一现场:分别在丹佛、圣保罗举行的两党全国代表大会,奥巴马、麦凯恩、佩林、拜登出现的重要集会,等等。

  他们还到过奥巴马故乡,用视频记录下奥巴马最常去的那家快餐店;他们也到过麦凯恩年轻时就读的美国海军学院,追寻他的青春往事。

  他们到过美国大选氛围下的校园、奥运余潮中的华人社区、雷曼兄弟宣布破产当日的华尔街。在国会山,他们还见证了三场事关美国金融危机将被载入史册的听证会。

  采访团与美国犹他大学学生共同建立了中英文两个大选专题网站,同时向海内外媒体供稿。郑加良说,因为时差关系,为了赶国内媒体截稿时间,他们经常熬夜工作。尽管如此,这次被国内其它院校新闻专业学生视为最牛社会实践的采访经历,依旧让他激情澎湃。

  已经有后来者效仿之,比如上海外国语大学。

  “他们报道的,不仅仅是一个国家的选举。”长江新闻学院副院长、美国纽约《侨报》原社长范东升说,美国总统大选是淋漓尽致体现美国文化的过程,有很多东西可以观察、学习,这也是基金会启动此项目的重要原因。

  采访团的中文编辑、长江新闻学院公共事务主任李梓新说,三个月来,能感觉到学生们对美国、美国各种制度的认识正在起微妙变化。

  他们报道美国,也被美国媒体报道。他们看到美国,也从中反观中国。

  “这可能是一次改变他们人生的采访经历。”采访团指导老师之一、《今日美国》(USATODAY)原执行主编弗兰克·弗威尔说。

  如果说华琪的美国印象是格林斯潘国会接受听证一幕,郑加良的就是乔治城大学之夜。前者让他们见识了美国政制运作的具体程式,后者让他们看到了同龄人与国家政治的关系。他们无疑共同感受到了“意外”。这种“意外”,在他们每天的采访中,几乎都在发生。

  美国官不好当

  “这个太狠了,还是放过他吧。”

  眼前的驼背老头正在读证词。他声音低沉、音量很小,议员不时提醒他开麦克风。

  能容纳一百多人的会厅座无虚席。摄影记者的镜头对着他,四围半圆形座席上的国会议员俯视着他,众议院政府监督与改革委员会历史成员在墙上的画像中注视着他。

  华琪坐在听证会记者席的前排,这位叫格林斯潘的老头离她只有六七米。

  这是美国当地时间10月23日,为追查金融危机的源头,美国国会召唤美联储前任主席格林斯潘和前财政部长斯诺,到会接受听证。

  作为汕头大学长江新闻学院美国大选采访团的学生记者,在美国各地辗转采访了近两个月,华琪对眼前的这幕最难释怀。

  议员们近乎苛刻。他们携着当年报纸、文件、信函,个个有备而来,张口就是一通狂轰。他们差点轰倒格林斯潘在华琪心中的形象。

  华琪的中学政治老师说,格老是个神人,打个喷嚏能震动世界。

  现在,“这样一个退休两年的神人,此刻却要为十年前的决策成为众矢之的?!”

  听证会还没过半,华琪已经觉得非常漫长。作为记者,她必须如实报道会上内容;但作为对格林斯潘有着神话般想象的中国大学生,她甚至流露出同情:在美国,当官有啥意思呢?

  首先是竞选,花钱不说,还把全家老幼妇孺全搭上。在弗吉尼亚西部的小镇里,华琪和共和党候选人麦凯恩96岁的母亲握了手,“那么年迈的老人,那么小的镇都去”。

  即便选上了,提出的议案也可能通不过。7000亿美元救市方案的听证会,华琪也在现场。听证会从议员陈词开始,21名参议院金融委员会的成员轮流表达自己观点。即便华尔街的呼救声再急,听证会还是在各种反对意见中开了整整五个小时。最后结果,还是通不过。

  眼下面无表情的格林斯潘,退休两年了还得坐在黑压压的人群中接受询问。有位议员提了个非常刁钻的问题,会场突然出现一阵笑声。华琪觉得,那笑声似乎在说:“这个太狠了,还是放过他吧。”

  不单华琪有此感慨,同学张燕、郑加良也有同感:美国的官不好当。

  张燕举例,纽约市长彭博一年只拿一美金的工资,“他想告诉市民当官并不是拿钱的,只是想为他们做事。”郑加良说,美国官员时时曝露在公众的目光下,没有任何遮挡。“你说这官好当吗?”

  7位二十出头的中国大学生,在3个月的时间里,密集地接触各种美国政治文化信息,他们在迅速转换语境的同时,也在接受美式民主的猛烈冲击。

  尽管出国前接受过4个月的美国政情培训、读过托克维尔《论美国的民主》、读过林达的《总统是靠不住的》、看过美剧《白宫风云》(THEWESTWING),中国学生记者们从实地采访中所感知的,依然超出他们的经验范围。毕竟这次是最集中体现美国政治价值观和社会参与方式的总统大选。

  华琪曾遇到一个采访对象,此人在中国传媒大学教了两年书,中文讲得很好。为了替奥巴马竞选筹款,他放下工作,从中国回到了美国,“行程和我们的完全一样”,更让华琪感到意外的是,他甚至在中国建立了一个网站,面向在华的美国人筹款。

  同龄人能量大

  一切都那么正式、逼真,好像两天后奥巴马和麦凯恩首轮电视辩论在今晚提前上演。

  郑加良是七个人中唯一到过美国的。去年,他以交换生的身份在惠特曼学院待了一学期。

  那是一个学期的公共演讲训练。十几年的国内学校教育中,郑加良第一次遇到如此鼓励参与和表达的课程。四次公共演讲的题目他还清晰记得:一、疟疾如何杀死人类?二、请为缅甸捐出一美元。三、中国不应在联合国常任理事会中投票支持制裁缅甸。四、如何写出简洁的突发新闻稿?

  他说,之前对于美国的种种想象,在这个课上忽然现实起来,通过演讲培养的表达欲和参与自信,将让他受益一生。

  而对于他的美国同龄人来说,这些与生俱来。在美国校园,很多人都有满腔的话要说,丝毫不惧怕镜头。尽管年轻选民们对投票并不热衷,但是参与公共事务的热情让中国学生们大为意外。他们聚会观看总统候选人电视辩论,一边发表评论;他们直接到场,向总统候选人提问;他们甚至搭起台来,邀请两党的议员模拟总统候选人,在全校学生面前辩上一辩。

  其中一场模拟辩论在乔治城大学的百年礼堂进行。这个活动由两党各选一名议员,分别代表奥巴马和麦凯恩,在乔治城大学五百多名学生面前,在计时员设定的时限里,回答各色提问。当晚,整个礼堂楼下坐满了学生,郑加良和队友们坐在礼堂最后方的媒体席上,只有他们几个记者。

  中国学生报道美国学生,主题是美国大选,面对话筒的是西装革履的同龄人,一切都那么正式、逼真,好像两天后奥巴马和麦凯恩首轮电视辩论在今晚提前上演。

  辩论开始。按照预定报道计划,郑加良开始拼命地记录着台上两位“总统候选人”唇枪舌剑的内容。当辩论进行到三分之二时,他觉得必须改变报道角度,这个活动的组织、筹划本身更“美国化”,更能体现大选过程中的社会参与,这才是区别于中国现实的新闻点。

  郑加良找到了整场辩论的组织者、乔治城大学共和党人社团主席道奇和民主党人社团主席费勒。这两个大三学生告诉郑加良,模拟辩论是他俩喝咖啡时临时起意,他们通过FACEBOOK和校园邮件抄送,发动本校同学为这次辩论提出自己关心的大选问题,得到了超出预想的热烈回应。

  超出郑加良预想的是,两位学生主席还把国会和两党竞选团队的大人物都请到场。“这个太让我们意外了!”

  道奇告诉他,为了这个活动,两个学生社团的外联部成员经常要跑国会,还须在两党的竞选团队中斡旋。尽管活动细节充满了变数,但是他们最终得到了两党竞选团队的支持。

  如果说华琪的美国印象是格林斯潘国会听证一幕,郑加良的就是乔治城大学之夜。前者让他们见识了美国政制运作的具体程式,后者让他们看到了同龄人与国家政治的关系。

  既往的经验,让他们都共同感觉到了“意外”。而这种“意外”,在他们每天的采访中,几乎都在发生。

  和副总统候选人合照

  他们的回答惊人一致,那就是:每个人的声音都能被倾听。

  9月22日,对于队友马婧和龚洁彤来说,最大的意外降临了。

  在弗吉尼亚采访拜登集会时,摄影记者马婧正在最外围拍着拜登和民众的合照,突然站在她前面的人合照完毕离去了,她发现自己就站在民主党副总统候选人的面前。

  马婧有点措手不及。她发现,这里的人们是那么轻易地就走上去,跟他们可能的未来领导人大声问候、握手,或是拍拍他们的肩膀说,“GOOD!VERYGOOD!”就像老朋友一样。但她毕竟没有和如此重量级“领导”如此近距离接触的经历,想走上去跟拜登说话,又有点犹豫。

  此时,旁边一位男士问她,你想不想过去跟他合照啊,我可以帮你!马婧赶忙道谢,经保安许可后,她已经到了拜登的身边。“我是一名中国学生,这次来美国观察大选的。”马婧对拜登做自我介绍。

  拜登听了眉毛一挑,说:“那这趟旅程你一定很兴奋了!”“是啊,能不能跟你合影一张呢?”拜登左臂将她一揽:“当然!”

  合完照,当马婧让出位置,让另一支持者上前跟拜登合照时,拜登转过来对她喊了一句:“你应该为你的国家感到自豪吧!”

  十几分钟间拜登的三句话让马婧和她的队友龚洁彤感到惊讶。两人却各有惊讶的理由。

  “拜登很可能是未来的美国副总统,我亲耳听到了他对中国有如此正面的评价,所以惊讶。”龚洁彤说。

  马婧惊讶的是,“一个‘高层’那么友好那么平易近人,一个副总统候选人跟一个普通中国大学生能这样说话。”

  从中学修政治课起,马婧就知道,“民主”是美国最大的标签,资本主义的民主是被金钱操控的民主;进了大学,听到美国常常批评中国不民主,她不但不以为然,还略有反感,“觉得美国人挺自大的。”

  到了美国,她带着好奇,问了近十个美国人对“民主”的理解。这些人中有州代表、记者、工人、学生,马婧发现,他们的回答惊人一致,那就是:每个人的声音都能被倾听。“对于他们来说,这就像呼吸一样自然。”马婧说。

  她对政治的看法却已经部分被改变。

  “以前不知道哪来的印象,觉得政治就是尔虞我诈很黑暗的。”马婧说,这次她在美国买了很多书,比如,关于种族问题的、中美关系的、白宫丑闻的,这些书在以前她应该不会碰的。

  来源:南方周末

(责任编辑:徐永刚)

我要发布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  
央视质疑29岁市长 邓玉娇失踪 朝鲜军事演习 日本兵赎罪
石首网站被黑 篡改温总讲话 夏日减肥秘方 日本瘦脸法
宋美龄牛奶洗澡 中共卧底结局 慈禧不快乐 侵略中国报告



搜狐博客更多>>

·怀念丁聪:我以为那个老头永远不老
·爱历史|年轻时代的毛泽东(组图)
·曾鹏宇|雷人!我在绝对唱响做评委
·爱历史|1977年华国锋视察大庆油田
·韩浩月|批评余秋雨是侮辱中国人?
·荣林|广州珠海桥事件:被推下的是谁
·朱顺忠|如何把贪官关进笼子里
·张原|杭州飙车案中父亲角色的缺失
·蔡天新|奥数本身并不是坏事(图)
·王攀|副县长之女施暴的卫生巾疑虑

热点标签:章子怡 春运 郭德纲 315 明星代言 何智丽 叶永烈 吴敬琏 暴风雪 于丹 陈晓旭 文化 票价 孔子 房价

说 吧更多>>

相 关 说 吧

郑加良

说 吧 排 行

茶 余 饭 后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