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新闻-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综合

城市盛典在京成功举行 二三线城市成为投资热点

  据了解, 本次盛会提出以投资、务实、发展、保护为主题。中国的二、三线城市逐渐走入国内外投资机构及城市开发运营机构的视野,虽然中国的二、三线城市国际知名度还有待进一步提高,但这些城市极具特色,因此,需要我们对城市的经营意识逐步提高。

但在追求发展、追求经济利益的同时,还要注意环境与生态的保护,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和谐社会,保持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为使本次活动更具深度性、广泛性,本次城市评奖活动从学术专家的深度视角、大众传播的广度视野而评定,以使本次活动更为务实,更贴近普通公众的心声。

  经过网友及专家的评审,以下城市获得了荣誉:

  2008年度最佳和谐发展城市:吉林省长春市;

  2008年度最具影响力的品牌城市: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吉林省长春市;

  2008年度最具魅力的历史文化名城:江苏省扬州市;

  2008年度最具投资价值的开发区:辽宁省营口市经济技术开发区;

  2008年度最具开发价值的旅游资源城市是:黑龙江省伊春市、四川省甘孜州市、安徽省池州市;

  2008年度最具影响力的城市文化节:山东汶上县的佛文化节;

  2008年度最佳投资环境城市:湖南省永州市、黑龙江省富锦市、江苏省南通市、黑龙江省虎林市、山东省滕州市、河南省孟州市、湖南省隆回县。

  为促进城市招商融资工作的进行,经政府和投资机构的对接工作做得更为务实,经过积极而又紧张的筹备,此次盛会得到了45个城市代表、53家投资公司的积极支持和关注。

  以下是专家演讲及城市代表推介发言

  施祖麟(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博士生导师,中国区域经济研究专家):

  各位来宾,各位代表,尤其是我们的这么多城市的市长以及媒体的朋友。我很高兴今天2008城市盛典终于开始了。经过了一段的努力,我想这个活动非常有意义。

  首先,我们是一个学术加上民间的媒体的评审,不是官方的,我们有了更多的基础,这是一个。

  第二,我们本身城市的发展活力也是我们这次评奖的一个根源,我们看到改革开放30年了,回顾这30年,在邓小平改革开放的理论的指引下我们走过的路程风风雨雨,但是最终我们中国经济在世界上的真正崛起还在一个过程中间,但是最有活力的我们发现还是基层,尤其是地方政府,我们最小的单位当然是城市,而不是省不是中央,我们所有的得到的成绩的一切在中央的正确决策和方针的指引下,但是我们所有在座的,代表城市的形象这些领导,在他们领导之下的所有的老百姓努力的结果。

  今天开这个会非常有意义,回顾30年,我们在座的还有杨开忠教授很早开始了研究,我在这个过程中起步比他相对晚一些,虽然我的专业是经济学,从经济学理论说,每一个地区和地区之间虽然是要素禀赋不同,自然条件不同,区位不同,发展肯定不平衡。但是在这个地区的发展最终的经济活力的开发和它的整个调动这里要靠我们的经济主体,这个主体我们政府,尤其在中国政府主导下的发展模式下,政府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我们政府要了解企业是经济发展的动力,老百姓,三方的参与,三方的互动。至于在运作过程中大家知道要靠资源,人力资源、资本资源,现在最重要的还有一个土地资源还有能源。所以整个运作过程中无论是企业、老百姓的协调还是资源的调配,我们政府在其中一定是富有重要的责任和重要的角色。从管理到治理现在我们说要服务,整个现代意识的前进,我们推动地方政府发展的最重要的因素。

  我们也在不断的学习,古人说过,一个地方的县和府如果治理好了天下就太平了。真正不太平的是因为某一些地方会错乱,会影响全局,所以县、府治天下安,我想我们各界政府,特别是基层政府,只要确确实实负起责任,把做好经济发展的工作,做好社会安定的工作,最后还要做到民生负责的工作,这是我们21世纪开始以来在21世纪中期我们要建成全面小康社会,这是我们所有在座的各位政府的领导的责任,当然也是我们所有学者和老百姓的责任。所以我想这就能够保证我们国家长治久安,改革开放顺利推进的一个保证。

  我们这次评奖活动目的不光是要评几个奖,关键是要搭一个平台,以后如果能长期做下去,地方政府之间交流,地方和企业界的交流,当然从我学者的角度也是向各个地方政府的领导学习的一个好机会。这次非常有意义。我预祝大会圆满成功。

  谢谢大家。

  杨开忠(北京大学博士生导师,中国区域经济研究专家)

  女士们、先生们,各位朋友大家好!

  很高兴有这么一个机会参加城市盛典这样一个官、产、学、媒互动的活动。

  我讲一讲中国城市化当前面临问题,大家知道今年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了美国经济学家保罗克鲁格曼教授,他因为什么得奖?简单的说就是因为贸易和经济活动的区位,具体来讲主要是三个贡献,第一个为贡献是新贸易,第二个贡献所谓的新经济地位,第三个贡献就是对城市化系统的解说。

  大家也知道1999年7月23号诺贝尔奖金获得者美国经济学家在北京召开的城市发展高级圆桌会议上,把我们国家的城市化与美国高科技并列为影响21世纪人类发展的两大关键性因素,我们中国的城市化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我这些年正好承担国家一个重点项目,我们国家区域城市化系统管理,根据我的研究和观察,我个人认为当前中国城市化面临的重大理论主要是三个方面。

  (一)就是中国城市化还能不能够继续保持长期、平稳、较快发展的态势。如果能保持的话我们怎么能够保持这样一种,怎么去促进这样的平稳较快发展。

  大家知道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90年代中期以来,我们国家的城市化进行到一个长期平稳较快发展阶段,1995到2005年间,中国的城市化率,也就是城市人口占全国人口比例每年提高1.4%,显著高于1979年到1995年的年平均增长0.63个百分点。相当于1958到1960年的年平均增长1.45个百分点的水准。

  进入21世纪以后高速发展的趋势从01年到07年的情况来看,大家知道中国的经济发展可以说进入到新一轮的有人说是重工业化,我想可以说是新一轮的生产资料工业和服务业发展的时期。一般来讲生产资料工业对劳动力吸收能力是比较差的,但是在这样的条件下我们01到07年城市化率每年也平均提高1.25个百分点,现在的问题,我们知道全球金融危机和经济的衰退,中国的经济也在放缓。中国的城市人口继续平稳较快发展,提到理论和实践面前。

  我个人觉得关于这个问题现在有一种观点,我们国家城市化一年有的专家认为提高0.6到0.8个百分点这个是比较正常的。高于这个一些专家认为不正常,他们觉得很难想象未来15年到20年中国将增加3.3亿的城市人口,整个全部城镇人口达到9亿到10亿,这么大规模的人口居住在城市很难想象。我个人觉得90年代中期以来我们国家城市化每年提高1个百分点以上这样的发展开始,在未来15年到20年是可以继续下去的。我这样估计的话到2020年我们国家的城市化水平将会达到65%左右。居住在城市的人口将达到9亿左右。我们为什么这样认为?主要有三方面考虑。

  第一方面,在市场化全球化的大潮之中,中国经济在未来15到20年有三大驱动力。

  1、劳动力的比较优势。

  虽然我们这些年,特别是03年以后劳动力的价格在上升,但是从我们长期来看,我们有专家预测到2017年中国的仍然有大量剩余劳动力,我们的剩余劳动力比较优势应该存在。

  2、经过改革开放30年发展,中国已经不是30年前的中国,我们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这么一个大规模的经济体,内部已经具有了所谓的马太效益,所以我们第二大优势有经济规模优势。

  3、就是我们国家在05年开始推行创新型国家建设,创新越来越成为我们国家在全球竞争中获取竞争优势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来源,我们规划到2020年基本建成创新型国家。

  在这三大利好因素,三大驱动力作用下,我们未来中国经济保持9%的增长的发展不成问题。大家知道城市化和经济发展相互促进,根本上讲城市化进程决定于经济发展步伐,未来中国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为我们城市化长期平稳较快发展提供非常好的基础。

  第二点考虑,发达国家和地方的城市化水平,像美国、欧洲、日本他们的城市化水平通常在80%左右,当一个国家的城市化水平在20%到60%之间,其城市化处于高速增长时期。我们国家07年城市化水平大幅度提高了,但是我们应该看到仍然只有44%多,城市化的潜力还很大,未来15到20年从总体上来说我们处在一个城市化的高速发展时期。

  第三点考虑,我们城市化必须放到全国或全球的经济一体化中去考虑,从这个角度来看,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国家的城市化基本上可以说已经经过了两个时期。第一个时期就是80年到90年中后期的,我把这个时期城市化叫分割的城乡区,分割城市化,由于分割,这个时期城市化速度较慢,而且城市化方式主要表现为乡村城市化或小城镇化。第二个时期是城乡区域半分割半融合的城市化时期,这个时期应该说我们逐渐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特别是城乡区域一体化成为国家发展战略取向,特别是十七届三中全会决定,已经明确提出到2020年我们要实现城乡一体化,这意味着什么?中国城市化在新发展阶段,在这样的新阶段我们城市的规模经济力量上升,全国范围内的要素,特别是劳动力、人口流动性将显著增强,以及我们空间交易成本大大降低,这个东西有利于促进我们国家的城市化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基于三方面考虑我个人认为未来15到20年中国城市化将处于一个长期平行较快发展过程中。

  如何保持或者促进我国城市化长期平稳较快发展?我个人觉得我们必须着眼长远,立足当前,把促进城市化与当前扩大内需,应对全球危机,着力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个,就是住房的提供,城市化非常重要的问题是解决从农村向城市转移的人口的居住。未来15到20年我国在新增城市人口3亿到3.5亿这样的城市居民。如何满足他们的住房需求,很大程度上决定我国城市化能否保持长期平稳较快发展,满足这个需求无疑需要市场提供或政府提供两条腿走路,关键的问题在于市场结构和政府结构应该保持什么样的比例。我国目前政府提供的比例,像北京等等提供的比例是偏低的,政府提供过程中利用市场机制和公众参与的程度不高,当前应该抓住应对全球金融危机和经济衰退,大力加强住房提供,逐步提高政府提供住房的比例,在政府提供应用市场机制和社会力量。

  第二个,就是扩大就业,扩大就业是我们未来15到20年保证城市化长期平稳较快发展的重大而艰巨的任务,必须坚持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这个发展战略应该包括从经济角度包括三方面。

  1、坚持扩大就业的经济发展模式,把扩大就业作为经济发展更加重要的目标和动力,改变我们过去单纯强调GDP的传统经济发展绩效高,把就业作为衡量经济发展更加重要的指标,把就业作为调控经济发展总量,以增长带就业,努力实现经济增长就业增长相协调的经济发展。

  2、尽可能的放松我们现在应该严重存在的产业的管制,放松产业的标准,鼓励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

  3、要加强农民工市民化的培训,增强农民工在城市的就业能力,在城市的生活能力。

  第三个,基础设施建设,城市化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带来城市内城市间交通扩张,如何满足交通需要将是未来15到20年我们国家面临的长期艰巨任务,应该把加快城市交通,特别是扩大城市的轨道交通。中国在未来将有170座城市可以大规模的推进轨道交通建设,可以满足这个要求。

  城际快速铁路体系建设,在应对亚洲金融危机的时候我们扩大内需就是修高速公路,这次我们面对经济衰退,扩大内需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就是推进城际高速铁路网的建设,把它作为扩大内需,持续长期发展的战略。我们在城市化上基础设施要求不仅仅是交通,应该在加大交通建设的同时,必须更加重视城市供水、供电、环保等其他基础设施建设,这些年我们应该很多城市我们调查,路修得很好,但是供水设施,环保设施相当落后,严重影响到民生问题,所以我们觉得应该加强这方面建设,把前一些年欠下来的帐补回来,使之与交通设施协调发展。

  第四个,加强城乡统筹的教育、卫生以及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二)当前中国城市化面临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就是中国城市化的区域布局将发生怎样的重组,沿海地区集中城市化会发生逆转吗。

  改革开放以来大家知道我国的城市化区域发展不平衡,总的来讲和经济发展一致,沿海地区高于中西部地区,07年沿海地区总人口是5.45亿,其中城市人口3.04亿,城市化水平是53.7%,高于全国城市化水平将近10个百分点。总人口、城市人口分别占到全国42.7%和51.7%。我们城市化确实向沿海倾斜。

  未来15到20年这种趋势会不会发生变化呢?现在有一种观点认为,随着自然资源劳动成本上升,我国沿海地区产业正在继续向内地转移。必然是我国的经济增长中心从沿海向内地转移,他们认为今年内地经济增长,今年我们计算增长速度从区域分布来说内地通常高于沿海,这样的格局变化是非常好的证明,所以在他们看来,在产业转移的带动下,我国城市化区域分布将发生逆转,中国从沿海集中型向沿海内地均等型转变,我个人认为随着国内产业大发展中西部地区特别是中西部的沿长江,沿京广线十字架地区城市化会大大加快,并不意味着沿海集中型的城市化会发生逆转,为什么?主要有两方面考虑。

  第一个方面,沿海地区它的规模经济优势非常明显,沿海地区国土面积占全国10%多一点,但是我们前面提到人口占到全国42.7%,城市化人口占全国51.7%,所以经济发展内在的规模经济的这样一个作用机制力量非常强。

  第二个方面,沿海地区对内对外的运输成本比较低,加之我们现在要素流动性越来越强,所以我们想人口和经济活动进一步向沿海集中,这样一种趋势是不可能逆转的,当前沿海经济趋势的问题只是转型中暂时的。

  另外一方面,我们跟国外的人口或经济相比,我们沿海地区密度还很低,经济潜力很大。我们国家最集中的人口是长三角和珠三角,尽管是我国最集中的地区,但是人口和经济密度远远低于日本的水平。我们认为在未来沿海地区人口和经济的进一步集聚是不可逆转的。

  未来10到15年中国沿海地区我个人觉得将会出现人口8000万以上的城市区域或者大型的城市群,整个沿海经济地带将会发展成世界上最大的城市地带,同时随着扩大内需的战略实施以及高铁的发展建设,沿海主要城市区域,珠三角、长三角或者京津都市圈对国内市场的竞争异常激烈,长、珠江三角洲进一步南下北上,我们国家未来城市化和经济发展表现出一个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经济圈三国演义的局面,中国国内将形成三大超级功能型城市区域体系。

  第三个是重点理论和实践问题,未来中国城市化方式会发生什么变化,关于这个问题,我个人认为随着我们国家经济发展,向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和谐型,和创新主导的发展方式转变,中国的城市化方式将会从粗放型城市化向集约型城市化转变,这种转变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1、从不完全的人口城市化向完全的人口城市化转变。由于社会保障制度风格,改革开放以来我们人口由农村向城市转移很大程度上是不完全的,这表现在流动人口虽然进城了居住半年以上了,但是不完全享有基本的城市居民权利,也就是说不能平等享受城市里的教育、卫生等等服务,形成了城市居民和农民工的二元社会结构,党的十七大以来,特别是十七届三中全会以后促进工农均等化和建立城乡统一或者地区衔接的社会保障体系成为我们国家社会发展的基本的战略取向,因此我个人觉得城市化将从不完善的人口城市化向完善人口城市化转移,这是第一个表现。

  2、从相对分散的城市化向相对集中的城市化转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化主要表现为分散的乡村城市化和小城镇化,90年代中期以后随着人口流动性增强,我国城市化逐步摆脱乡村城市化或小城镇化的道路,走上了主要以既有的城市规模扩张为主的这样一个城市化的轨道,但是由于人口流动仍然存在着很大的障碍,我们各级各类城市主要以廉价的土地换取竞争优势,到目前总体上来讲我们国家城市化仍然以分散的150万到500万的城市发展为主,然而未来15到20年由于城乡区域一体化包括交通体系等等的建立健全,以及政府对农村土地向城市土地转移的严格管制,规模经济在城市获取竞争优势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城市化从相对分散的模式向相对集中的模式转变,这个主要的表现应该说可以概括为两方面。

  第一方面,未来中国的超级城市500万以上的超级城市将大幅增长。根据美国一个研究院研究在过去的15年内中国出现了两个人口超过1000万的巨型城市,目前发展趋势,未来20年将出现6座这样的城市,其中两座城市人口将超过2000万。

  另一方面,就是巨大城市带也将大幅成长,估计未来15到20年我国可能出现10个左右平均覆盖人口超过6000万的城市群,这意味着大型的城市群周边有一系列的大城市,中小城市的发展,二线城市最具活力是这类城市。

  更基集中的城市化提高劳动生产率,改善大众交通效率,更有利于节能降耗减排,有利于我们在全球竞争中获取人才,整体上是更集约的城市化方式。

  第三方面,就是从相对不理性的城市成长向相对理性的城市成长方式转变,这个我们从城市个体来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各个城市的成长表现出明显的一种非理性的低密度的蔓延式发展,不利于提高人员资源生产率节约人员资源也不利于保护环境,未来15到20年中国城市成长将转向相对理性的城市成长方式,主要是因为。

  1、我们的土地管制更加严格,依靠土地正常城市化受到限制。

  2、政府可能进一步从经济建设型向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型转型,土地财政的动力将有可能降低。

  3、容积率。现在我们只是作为一种临时依项目进展这样一种城市管理的指标,未来从现在各种迹象表明未来容积率可能成为我们指导城市发展的一个战略性的一个指标,鼓励建设更高的建筑物可能会成为我们一个城市发展,城市存在的基本的倾向。

  以上是我关于中国城市化一些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的一些认识和判断,谢谢各位。

  孟晓苏(中国房地产开发集团理事长,中国企业联合会执行副会长孟晓苏博士)

  尊敬的各位市长和城市代表,各位企业家和媒体朋友大家上午好!

  我很高兴能够参加今天的城市盛典论坛,并且就宏观政策和房地产发展问题和大家交流。

  最近刚才召开的三中全会提出了进一步扩大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的宏观政策导向,目前也正是我们在一起研究宏观政府调整的阶段。

  我图片比较多,我给大家带来120张图片,我多年在中央政府工作过,并且直接参与宏观政策研究制订的干部和企业家,对宏观政策和城市发展有自己的见解,我在国务院工作直接参与农村改革和城市改革。在万里同志支持下我同时与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教授和一位硕士和博士在90年在厉以宁老师指导下,我最早提出中国经济改革是一个坚持市场取向这样的政策导向,这种理论提出在当时舆论环境下当然受到了主流媒体批评,但是很快被邓小平南巡讲话肯定。第二年我们党确定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宏观目标。

  这是我的硕士论文,和我一起学习的另外两个同学硕士论文也同样出色,厉以宁老师把我们同期毕业三个硕士的毕业论文汇编成了一本书,并且补充其他章节,我写的坚持中国经济改革的市场取向作为第一章,另一位同学写的发展下的企业和企业集团作为第五章,还位同学写的农村工业化改变城乡二元结构作为第七章,厉以宁老师补充从企业承包制向股份制的转变。厉以宁老师把这本书命名为走向繁荣的战略选择,时过17年,我们师生4人当年的理想全都实现了,其中市场经济很快全党重视,而最近召开的三中全会明确肯定了要改变城乡二元结构,用新的理念和思路破解农村发展的难题。在这以后我到中房公司,已经干了16年,我这里打出图片,包括建设部的前副部长肖桐先生等等都是房地产的创始人,我们的副董事长是王先生。我当他们的小兵,当总经理,后来接任他们当董事长。

  在中房公司这样的领域,我在不断的研究房地产宏观政策和房地产发展,今天给大家带来是四个方面的感想。

  第一个,着力发展迎来工业繁荣。

  第二个,抑制房价带来市场箫条。

  第三个,房价大跌会怎么样?损害经济发展。

  第四个,应对目前经济的优势。

  首先谈第一个,我们政策发展带来经济繁荣。我们房地产业发展从困难中起步,从90年后期我们国家由于过渡的打压内需和控制通货膨胀,后来由于东南亚金融风暴使得相关产业下滑,由于国民经济找不到消费热点使重工业和各项工业降到低谷,这个时候中房公司最早向国务院提出住房建设可以成为国民经济新增长点,当年被朱总理采纳,以后温总理又亲手推进住房制度改革。在2003年国务院采纳我们2000年提出的将房地产列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的建议,写进国务院文件,正是因为这些建议,包括汽车、住房购买拉动中国经济增长,今年政府工作报告里总理明确讲到三项拉动,消费、投资和出口协调拉动。

  在中房系统我们不断的研究房地产走势,包括我们多年来不断的向国家提出关于产业发展和经济发展的建议,这些建议推动房地产发展。房地产金融方面也是由我们这些人积极向国家建议实行的。特别是发展住房抵押贷款,对中国的楼市和中国居民消费热点形成起到很大促进作用,而在短短的10年里,居民的贷款增长了,从无到有,现在已经增长到将近3万亿。在抵押贷款初期主管部门曾经发文件要求贷给低收入者,幸亏是商业银行正确导向和我们提醒才防止中国出现次级贷款。

  房地产业在这些年里成了国民经济重要支柱产业和新发展时期的重要支柱产业,拉动国民经济增长,在房地产发展过程中有一个问题,就是忽略了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的建设,我在98年向国家提出建议要求政府要积极推进廉租房建设,这些意见被忽略了好多年,终于在去年被国务院接受,去年8月份国务院通过这样的文件,要把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作为政府的工作重要职责,我们的房改才真正完善。

  第二个抑制房价带来市场箫条。2003年国务院文件明确提出要实现房地产市场持续健康发展,三个基本:总量基本平衡,结构基本合理,价格基本稳定。

  我们看到从这个发展期98年以来,房价上涨总体上是平稳,这10年和前10年比较上涨幅度并没有很高,平均每年上涨5.2%。和居民收入增幅比大大低于城镇居民增幅,其中一点2004房价上涨比较快,引起各方面议论。舆论逐渐导向降房价,是什么原因造成房价上涨过快?在推动住房商品化过程中我们忽略了保障型住房建设,使中低收入家庭和现在城市商品房距离越来越远,包括廉租房建设基本没有启动,杨部长和我到处呼吁,说建议了9年还不施行,确实没有抓住要害,我们的意见也引起一些重视,国务院文件明确提出了加快城市廉租房制度建设,规范发展经济适用房,但是主管部门执行过程中产生误区,第一个误区把小户型提出来代替低价房的政策,小户型价格低只能解决小白领需要,不能解决中低收入家庭需要。第二个问题打压12万一平米,10一平米的房价作为政府主要任务,请问把房价打到10万一平米能解决中低收入家庭住房问题吗?我们要的是猪肉和白菜价格平稳,现在是鱼翅和鲍鱼涨价了,我们政府部门怎么这么热衷于打压鲍鱼和鱼翅的涨价,就是把价格压下来不过是平衡这部分富人和另一部分富人之间的关系,还是应该发展廉租房和经济适用房。由于这些政策误导使我们宏观政策逐渐转到抑房价,特别是在一些地方把国家抑制基本建设过热,主要是重复建设和浪费资源基本建设,把正确的政策不适当的用在房地产投资方面,这种情况造成了供不应求,而在居民旺盛需求面前房价当然上涨了。

  我在2005年不断的提出要增长供给,供不应求造成上涨,要通过供给解决。但是我们看到这段时间以来特别是去年以前这几年主要采取是减少供给政策,试图用减少供给减少房价上涨。房价上涨另外原因是地价上涨,我们看到实行全面招牌挂,本身一些政策片面,我认为不应该取消房地产法里讲的出让这种方式。独家拍卖造成了地价的升高,这是拍卖实行三年后出现的情况,各地在去年不断出现帝王,这些帝王产生直接拉动房价上涨,不是一个因素,是多个因素,特别是没有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的足够建设,包括抑制供给和抬高了地价。

  为了降低房价怎么办?有一些部门出台一些政策抑制需求,包括不支持购买第二套房,包括对居民住房交易征收各项税收,包括限制外资投资等等,通过消费方面抑制,我认为举措失当会损害经济健康发展。在这些政策综合作用下,去年以来深圳一些城市出现了城市房价下跌,而这些通过媒体宣传放大了,使人感觉到全国房价下跌,现在媒体力量很大,老百姓看电视播房价要下跌,老百姓认为我这个城市房价也要跌,弄得一些市长也是苦不堪言,预期不良会抑制老百姓的购买力。我们看到房价今年其实已经平稳回落,总体是今天不升不降,但是消费量大幅度下跌了,特别是一线城市房屋消费量下跌比较快。我认为现在我们主管部门负责人很辛苦,他认为既要防止房价过高过快上涨,也要防止房价过快过猛下跌,我反对房价过快上涨,我认为房价下跌不是一件好事。

  第三个问题房价下跌会损害经济发展。我们大陆没有出现过,但是中国香港出现过,以董建华为首的香港政府成功抵御住了上次东南亚金融风暴对香港的冲击,但是香港刚刚回归经历一场房价大起大跌的考验,前两年房价猛涨1倍多,因素很多。包括老百姓对前景不看好,包括政府管制不利等等。

  香港政府为了抑制房价上涨,从回归日起出台每年增供八万五千套政府居屋政策,这个量相当于香港每年只能消化2万套市场4倍的量。这种政策力度很大,并且很不幸赶上97年8月份开始的东南亚金融风暴,造成香港楼市猛跌,连续跌了6年,跌了70%左右,其中本来香港方面盼望房价下滑能够解决老百姓住房问题,能够增强香港国际竞争力,但真的滑下来发现既解决不了家庭收入问题,因为很多人经济不好失业了,也解决不了香港竞争力问题,那几年香港问题太多了,经济不稳定又引起社会上的动荡,因为所有有房的居民受到了损失,每户业主平均损失260万港元,那个时候香港爆发两次50万人大游行,1/10的香港居民走上街头示威,他们是反地方政府吗?不是,他们都是民主派吗?也不都是,他们要改善自己的状况,当然一部分是由于房价下跌市道不好失业的贫困家庭。这个时候是不是房价下跌老百姓买房?不是,有人说等6年孩子都大了,怎么还不买房,他说再等等,谁知道房价跌到什么时候。这个时候中低收入家庭是不是日子好过了有钱买房?不是,他们失业了。董建华见到我的时候说金融风暴一来我们房价下降60%,总共下跌70%,怎么样解决这个问题,当时香港政府空置的房屋两万五千套,60多栋楼压在香港楼市上,巨额积压抬不起头来。

  当时我想到香港买点房给居民用,首先请孟先生来谈香港政府的居屋,就是2万多套一部分,我带人去香港政府谈判,本来谈判是秘密进行的,但是敏感的香港媒体得到了消息,一拥而上,说中房要投资200亿购香港2万套全部的居屋,这一炒我们也措手不及,媒体问我们的人,我们的人不知道怎么回答,我们实话实说,我们是谈过,但没谈过价格没谈过多少套,媒体发现我们说到谈过,他们认为这证明你们是要买,所以继续出文章越来越多,短短时间报道出300多篇,媒体不管三七二十一就是说我们要买,媒体改变了在香港回归之初合力打压房价的状况,众口一词的讲有人买居屋是好事,此举稳定楼市,楼市有救等等。

  这么多的报道在这么一个小岛上引起的效果非常明显,这个报道出现第三天开始香港楼市出现强烈买卖,首先是新盘成交猛增3倍,从这个信息开始6年下跌的香港楼市回升了,香港人叫做中央救市,说中央救市两件事,一个是自由行,一个是中房买居屋,但是我们没有实现购买,香港政府没有把房子卖给我们,是谁救了香港楼市?原来是香港老百姓自己拿钱救了自己的楼市,是谁让香港老百姓拿钱?是信心,谁给老百姓信心?是媒体,是舆论导向,是在前几年还众口一词打压房价的媒体,他们得到了深刻的教训,他们发现房价下跌不利于经济发展不利于社会稳定。董先生在香港介绍我中房促进香港楼市起到重要作用。

  现在香港回归11年,经济繁荣,社会稳定,楼市在前一些年一直是持续上扬,这里有我们内地企业家的功劳,董建华先生后来在上海一次座谈会上回忆起这段历史说一段话,他说“什么价格都能跌,房价跌不起”。前不久我把这句话给媒体朋友,有一些媒体朋友变意了,变内容了,他们说是孟晓苏说的,叫时空错位,是董建华先生针对香港当时的事情说的,不是孟晓苏针对目前情况说的。后来传到南方又有报纸进一步演绎说孟晓苏说房价万万降不得,加了万万两个字,我认为我们的媒体一定要真实。

  我们现在看到内地一些公司降房价,昨天卖18000今天突然卖14000,使老百姓围攻售楼处,如果全国大幅度的降低房价这个城市房价大跌香港的那一幕可能在我们城市重演。认为房价应该下跌是哪些人呢?主要是我们的媒体,一讲到要促进一些房地产的市场回升,要支持居民购房,这是国务院精神,一些媒体说了怎么打压房价,现在打压房价和支持居民购房已经成了对立的观点。我们要实现房地产市场的持续健康发展,保持房价基本稳定,到底是降房价还是保发展这个问题摆在我们面前。

  最后,需要稳定楼市,现在美国由于次贷问题引起的金融海啸席卷了全球,引起了各国的恐慌,这次怎么发生的?原来是美国房价下跌,格林斯潘讲前几天讲现在几年没有人能把美国房价搞上去,他认为前景不妙,美国政府不断出台救市,这次金海啸把房价下跌使布什政府8年业绩荡然无存,而且把美国带到非常困难的境地。

  这种救市方案能不能挽救美国经济衰退,布兰特都认为难以挽救,这种情况下有不少人主张中国帮助美国救市,我们不会这样做,我们中国人做什么?总理讲的,我们自己要保持强有力的平稳较快增长态势,不出现大的起落,这就是中国对世界经济的最大贡献,总理说得非常好。但是我们的股市持续下跌,前几天跌到最低点的时候正是我们股市在6124点高位的整一年。

  现在由于目前的国内市场萎缩和出口不利,光是房地产行业,钢材价格从6千多下降到3千多,有色金属下降更多,有的降2/3,家电、装修纺织品和房屋直接关联的产品,老百姓不买房了为什么买电视机,电冰箱,更不用说装修。土地出让遇冷使地方政府财政收入减少,还影响廉租房建设,因为廉租房建设里需要动用的是土地出让的10%,有的政府告诉我过去一年收200亿土地出让金,今年收50亿不到,一些大城市,像重庆土地出让金和房地产的各项税收占财政40%,而今年都普遍遇到了困难。

  这种情况下我们国家决定就是要保持平稳较快发展,避免出现大的起落。怎么样避免大起落,怎么样保持平稳发展,提出扩大内需,是我们推动发展的基本立足点,应对国际经济形势变化的迫切需要,怎么样扩大内需?也有一些专家提出发国债搞建设,98、99年的时候发了7900亿国债形成3万亿投资规模,建一大批良性资产,到没到那个时候?还没到,所以中央说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消费需求是什么?怎么扩大消费?专家出主意,有人说减少税收,现在做了,有人说增加工资不容易,增加公务员工资工厂开不出工资差距越来越大,有人说增加农业投入教育投入主意非常好,但时间太长。还有人提出来要加快经济保障体系,老百姓不花钱是因为对养老和生病不放心,还有人说替农民上保险,我太高兴了,我作为保险公司的董事长我真的希望国家拿钱给农民上保险,因为我们去年为了猪价格回落,国家曾经拿出钱给全国2888万多头母猪上保险,我希望再给农民工上保险,但是做得到吗?所以要讲现实的,最现实的是发挥房地产的拉动繁荣,通过房地产繁荣拉动各个城市和我们整个国家经济,拉动各个产业兴旺,房地产的拉动作用在我们全国来看占40%,北京这样的大城市占57%左右,现在宏观政策已经全面转向保增长,货币政策放松的时期正在到来,现在开始新一轮的周期。

  地方政府也纷纷出台政策救楼市,为什么地方政府出来救楼市?因为地方政府财政更多依托于房地产和土地,中央财政更多依托于大企业,中央政府关心土价,地方政府关心楼市,这些出台政策也得到中央有关部门的肯定,国务院也准备出台若干政策,特别是总理主持的会议,强调要降低住房交易税费,支持居民购房。为下一步老百姓购买力回到市场创造条件,我认为下一步宏观政策调整有利于房地产业的发展。

  我们对中国的发展具有充分信心,因为全世界看到明年中国将是全球GDP增长最大的国家,现在中央一再鼓励要稳定市场预期,引导资本市场和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信心是货币比黄金更重要,昨天总书记在亚欧会议上讲在此关键时刻坚定信心比什么都重要。我们老百姓有旺盛的潜在的住房需求,包括现有城市居民的购房需求,无论是购买第一套房还是第二套房,不管是为投资购房还是居住购房。第二个需求来自于城市化,城市化一年有1800万农民进城。他们进城也要住房租房买房,旧城改造也会带来需求。第四个中国人人口增长,我们一年生一个保加利亚,两年能生出一个加拿大,这拉动了现实需求,又带来未来长期需求。我认为旺盛的内需将会拉动中国经济持续快速的发展,我对未来经济发展有充分信心。

  谢谢大家。

[1] [2] [3] [下一页]
(责任编辑:田燕)

我要发布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  
央视质疑29岁市长 邓玉娇失踪 朝鲜军事演习 日本兵赎罪
石首网站被黑 篡改温总讲话 夏日减肥秘方 日本瘦脸法
宋美龄牛奶洗澡 中共卧底结局 慈禧不快乐 侵略中国报告



搜狐博客更多>>

·怀念丁聪:我以为那个老头永远不老
·爱历史|年轻时代的毛泽东(组图)
·曾鹏宇|雷人!我在绝对唱响做评委
·爱历史|1977年华国锋视察大庆油田
·韩浩月|批评余秋雨是侮辱中国人?
·荣林|广州珠海桥事件:被推下的是谁
·朱顺忠|如何把贪官关进笼子里
·张原|杭州飙车案中父亲角色的缺失
·蔡天新|奥数本身并不是坏事(图)
·王攀|副县长之女施暴的卫生巾疑虑

热点标签:章子怡 春运 郭德纲 315 明星代言 何智丽 叶永烈 吴敬琏 暴风雪 于丹 陈晓旭 文化 票价 孔子 房价

说 吧更多>>

相 关 说 吧

施祖麟

说 吧 排 行

茶 余 饭 后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