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严静
地铁站点土建施工流程
挖基坑——四面浇注混凝土连续墙——每挖3到5米的土层,以钢管支撑,形成重叠的钢管支撑层——挖到基坑底部,要作土质硬化,铺钢筋、打底板——地铁站点建筑,由下往上搭建——钢支撑逐层撤走——混凝土浇好后28天,结构基本稳定
这次事故,就发生在基坑底部打底板阶段,这也是地铁建设中最难、最危险的阶段之一。
施工人员为什么没有足够时间逃生?
简单地讲,地铁建设一般有两种方法,一种是直接挖开地面,在里面施工,这种办法对交通影响很大;
一种是挖开地面,施工人员进入地下施工后,回填地面土层,这种办法对交通影响较小。
地铁湘湖段,采用的就是回填地面土层方法。这次事故发生过程可简单概括为:
地面裂开塌陷——两边土层向基坑内挤压——钢支撑受力过大,发生断裂——西侧连续墙倒塌——地下自来水管断裂,附近河流发生渗水——基坑内迅速积水,继续变形位移
这一切,都发生在几分钟之内,基坑最深处有16米,坑底的施工人员,没有足够的逃生时间。
目前,地铁1号线的全部30个站点,地铁2号线已开工的2个站点,已全部停工,进行大规模安全检查。
抢险救援示意图
事故现场抢险指挥部墙上,挂着一张抢险救援平面图,领导、专家都是根据这张图,现场指挥抢险工作。
我们以此为基础,画了一张立体示意图。
基坑呈长方形,坑内所有的钢支撑全部断裂,形成犬牙交错的平面。坑底的土层,在两侧的挤压下,向上抬高,坑深已不足16米。
西侧的连续墙已经坍塌,形成一个斜坡,土层的巨大压力,将基坑挤压变形。
东侧的连续墙下沉了9米,勉强支撑。地质结构发生变化,导致东侧的三幢民居成为危房,必须拆除。
南侧连续墙,出现裂纹。
一旦东、南两侧的连续墙倒塌,将直接威胁到坑内救援人员的安全。
根据事故现场情况,专家组制定了救援方案:
抢救东侧连续墙,在东侧连续墙边,进行土方卸载,即在东侧连续墙边挖出至少深9米的坑,把外侧挤压连续墙的土挖开,平衡连续墙两边压力,避免连续墙向基坑内倒塌。
南侧的连续墙,也采取同样方法减轻压力。
西侧、南侧、北侧,同时用大型机械将130多根钢支撑陆续吊出基坑。同步进行基坑清淤,寻找失踪人员。
在确保不发生次生灾害的情况下,同时从中间进行抢险,多开工作面,加快进度。
严密监测墙体变形,确保安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