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新闻-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瞭望东方周刊 > 最新文章

中国心理咨询师肩负国际化与本土化并重的任务

  扪心问诊

  国内心理咨询师仅有四五万人,按联合国每千人配备一名心理咨询师的标准,缺口大概在30万至40万

  《瞭望东方周刊》记者李蔚 上海报道

  林紫每天晚上临睡前必做的一件事,是将手机放在枕边,以备呼叫中心的紧急呼唤。

  林紫是一名资深心理咨询师。10年前,她创立了上海市首家非药物心理咨询中心。从最早的“知心姐姐心理工作室”,到现在上海、北京、深圳、成都四个分中心的成立以及都江堰3年公益心理援助关怀站的建立,林紫倾听过无数颗绝望心灵的低诉。

  以前女性占到70%,现在男女基本各占50%

  作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林紫曾体验过身份认同的尴尬与困惑。

  1998年以前,在上海乃至全国的各大城市,“心理咨询”这一舶来品大多只存在于医院或高校。“心理咨询师”也不属于国家《职业大典》所认可的正式职业。

  当时林紫还是一名中学英语教师。她发现,许多孩子之所以学业表现不好,实际根源于深层的心理问题。

  1998年,她受邀在电视台的青少年节目中作嘉宾,通过游戏设计等环节对儿童的心理问题进行疏导。“孩子往往是家庭问题的反映。”林紫说,一些陪同孩子前来咨询的家长吐露了自己的心理困扰:婚姻危机、职业瓶颈?林紫就这样一步步走上了心理咨询师的道路。

  1998年10月,林紫创立了自己的咨询公司。

  当时人们对心理咨询的认识接近于“妖魔化”,“常被误解是‘精神病患’才需要的,所以走进咨询中心的人常常需要下很大的决心,还得尽可能避免让亲友知道。”

  创业初期主要以个案咨询为主,每周的来访量不足10人,经营惨淡。但林紫并未放弃。

  同时,为了争取社会的认可,从1998年起,林紫及同行就通过各种媒体和公益宣传,不断呼吁政府将心理咨询作为行业加以重视和支持。2001年,国家终于出台了《心理咨询师国家职业标准》和《认证办法》;2002年,首批国家心理咨询师培训开始进行。

  10年坚持,如今,林紫心理咨询中心每月来访者的人数增加了15倍。另一个有趣的变化是,“以前女性占到70%,现在男女基本各占50%。”

  社会心理问题的复杂化也推动了林紫心理咨询中心的发展。如今,该机构下设“个案咨询中心”、“企业员工心理援助EAP中心”、“义务咨询中心”、“心理学院”和“网络媒体制作中心”等多个分部。越来越多的企业与组织也开始关注员工的心理健康,纷纷引入EAP项目(员工心理援助项目),为员工提供心理福利。

  压力容器

  林紫将自己形容为“压力容器”。确实,在快节奏、高压力的现代都市,心理咨询师作为一个特殊的行业,是各类型压力的集中倾泻对象。

  在流动性、成长性与不确定性成正比增长的当代社会,人们对感情、职业日益产生了无力把握的感觉。林紫告诉《望东方周刊》:“婚姻情感问题、职业生涯发展问题近5年来呈不断上升趋势,前者占到总咨询量的45%,后者占到15%左右。”

  心理咨询师高翔、齐文也有类似的感受。

  突如其来的金融危机可谓“大规模杀伤性武器”。近段时间,林紫每天忙于处理企业裁员咨询与危机干预个案。

  另一个让林紫深有感触的方面,是青少年心理状态的变化。10年前,前来向林紫求助的学生大多是被家长强行送来的,希望可以“改造孩子”。而现在的情形则大相径庭,许多年幼的来访者自行要求咨询,问题并不局限于自身,甚至包括父母的婚姻关系。

  林紫认为,随着个人选择机会的增多,不同时期青少年的心理状态也有了很明显的分层,从考虑“我必须做什么”,到“我应该做什么”,再到“我愿意做什么”,孩子们的自主性在增强。

  与此同时,婚恋关系的不稳定态势也让孩子普遍产生一种不安全感。“离婚情况的增多,让孩子对父母的关系更为敏感,现在的孩子更早熟,也会想到用自己的方式去平衡一些事情。而这些孩子等到了适婚的年龄,恐婚、不婚的情况也在增多。”

  三四十万的咨询师缺口

  在国外热播的美剧《扪心问诊》中,紧张兮兮的中年精神治疗师保罗(Paul)每天都会遇到不同的病人,他与病人成为朋友,揭开那些有自杀倾向、烟酒成瘾、愤怒或者心虚的病人心里的秘密。

  像保罗这样的心理咨询师,在美国,每千人中就有一名。

  而国内心理咨询师仅有四五万人,按联合国每千人配备一名心理咨询师的标准,缺口大概在30万至40万。从2003年劳动部正式推广心理咨询师的资格培训至今,全国约有17万余人参加了资格考试,拿到证书的约有12万余人。

  心理学进入中国最早在上世纪初到20年代。1917年,经曾在德国冯特实验室学习的著名教育家蔡元培先生倡导,北京大学创立了中国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后来上海、北京、重庆等地开始出现心理诊所。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心理学专业在大学被取消,心理问题被当作政治思想问题,心理咨询与治疗成了精神病医院的门诊。这一状况一直延续到1978年改革开放。

  上世纪80年代,“心理学”才被正式从西方引入,学科重建的过程中,大量借鉴了西方的理论体系和表达方式。

  到了90年代后期,青少年心理问题逐渐引起社会重视,教育系统开始大量培训心理辅导老师。卫生系统、司法系统及军队也逐渐引入了心理咨询建设。

  公众对心理咨询的关注度不断提高,但由于文化传统的差异,在这个讲究“家丑不可外扬”的国度,个案咨询的开展难度依然很大。

  向东方文化汲取灵感

  国内最早的一批心理咨询师,从国际交流中受益良多。

  在从老师转向专业心理咨询师的过程中,林紫最初经常求教于华师大的几名心理学专家,其中就有“海归”。

  2001年“职业标准”的出台向外界放出了信号,心理咨询将走向合法化、正规化。英国BBC广播电台、美国公共全国广播电台、美国新闻周刊和日本朝日新闻等媒体纷纷前来采访,用好奇的口吻告诉全世界:“中国人也有心理咨询了”,“中国人的选择增多了”。

  2002年起,林紫咨询中心开始邀请海外专业心理咨询师加入团队。又经过两三年,从2005年至今,一些在海外从事心理咨询的华人不断回国寻求发展。

  林紫骄傲地告诉《望东方周刊》:“许多留学生特地回国咨询,问题解决后感慨:我们中国人也有自己的专业心理咨询师了!”

  事实上,自2003年劳动部推广心理咨询师的资格培训以来,渴望从业的人员日益增多,一些有关心理学的书籍亦广受欢迎。2006年7月,法国近十年来最成功的杂志《心理月刊》的中文版应运而生,受到广泛瞩目。

  心理访谈类节目也成为电视台提高收视率的制胜法宝。“我父母对心理学的了解不是来自我,而是来自《心灵花园》、《新老娘舅》这些电视节目。”高翔告诉本刊记者。他本人是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学专业的硕士毕业生。

  在心理学热潮背后,从业者也感到一丝隐忧。林紫认为:“存在的问题是:参加资格考试、取得资格证书的学员多,实践机会少;心理诊所良莠不齐,行业规范有待进一步完善;心理工作者缺乏从业保护,从业风险大;相关的法律法规还需要不断完善。”

  目前,国内心理咨询师行业标准的制定主要借鉴了《美国心理学工作者的伦理学原则和行为规范》。但与美国等心理咨询发达国家与地区相比,国内的心理咨询师从业门槛偏低。此外,国外的心理咨询费用大多包涵在医保范围之内,这促进了心理咨询服务的发展,而国内尚未将心理咨询纳入医保支付。

  相比于西方完备而庞大的学科体系,心理学在中国仍只是个新生儿。作为一个新兴的行业,心理咨询师肩负着国际化与本土化并重的任务。林紫、高翔告诉本刊记者:“从心理学的国际发展来说,现在已更多地转向东方文化汲取灵感。”■

(责任编辑:杨建)

我要发布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  
央视质疑29岁市长 邓玉娇失踪 朝鲜军事演习 日本兵赎罪
石首网站被黑 篡改温总讲话 夏日减肥秘方 日本瘦脸法
宋美龄牛奶洗澡 中共卧底结局 慈禧不快乐 侵略中国报告



搜狐博客更多>>

·怀念丁聪:我以为那个老头永远不老
·爱历史|年轻时代的毛泽东(组图)
·曾鹏宇|雷人!我在绝对唱响做评委
·爱历史|1977年华国锋视察大庆油田
·韩浩月|批评余秋雨是侮辱中国人?
·荣林|广州珠海桥事件:被推下的是谁
·朱顺忠|如何把贪官关进笼子里
·张原|杭州飙车案中父亲角色的缺失
·蔡天新|奥数本身并不是坏事(图)
·王攀|副县长之女施暴的卫生巾疑虑

热点标签:章子怡 春运 郭德纲 315 明星代言 何智丽 叶永烈 吴敬琏 暴风雪 于丹 陈晓旭 文化 票价 孔子 房价

说 吧更多>>

相 关 说 吧

林紫

说 吧 排 行

茶 余 饭 后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