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严复 |
| |
《天演论》 |
严复与吕增祥的旷世情谊
文/卢洁峰
严复和吕增祥是鸦片战争以后出生的同代人。积贫积弱的国势和重重叠叠的民族危机,造就了这一代知识分子以天下为己任的特殊品质。严复西学广博,吕增祥国学深厚;严复从教从译,著作等身,吕增祥则科举入仕,四海为官。殊途上之二人惺惺相惜,互为臂膀,直至结为亲家。他们之间的交往和情谊世间少有,尤为令人称道的是,在吕增祥不幸早逝后严复悉心培养其子女,吕增祥之子吕彦直更是不到8岁即在严复安排下随其长子严伯玉前往巴黎读书,后终学有所成,成为中国近代著名的建筑设计师。
惺惺相惜
严复(1854-1921)字“又陵”、“几道”,福建福州人。1866年,12岁的严复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中国第一所近代海军学校马尾船政学堂,接受全面的西方现代科学教育。
5年后,严复以最佳成绩毕业并上军舰实习。1876年作为第一批海军留学生进入英国皇家海军学院深造。课余精心研读西方哲学、社会政治学著作,并到英国法庭考察审判过程,比较中西异同。1879年,严复学成归国,先任福建船政学堂教习,翌年(1880)调任天津北洋水师学堂总教习,后升会办、总办。
甲午战争北洋海军全军覆灭,严复悲愤交加,深感有责任救民族于倒悬,遂致力于译著,成为中国系统翻译介绍近代西方学术思想的第一人。他还同时发表政论,创办报纸,力主变法维新。
吕增祥,初名吕凤祥。字秋樵,号太微。别号君止、临城、开州,籍贯安徽滁州,己卯举人,与严复年龄相仿。1879年,吕增祥考中举人后即以知县发直隶(治所设在天津),在李鸿章麾下任职,“是畿辅李鸿章的‘三循吏’之一”。
1880年,严复从福建调天津,任北洋水师学堂总教习。正巧与在李鸿章麾下任职的吕增祥相遇。刚过而立之年的严复与吕增祥均相貌堂堂,气宇轩昂。一个刚刚留洋“海归”,另一个则刚刚科举入仕。二人风华正茂,风流倜傥,言谈十分投缘,相见恨晚,遂以诗文相酬唱。
1885-1890年间被李鸿章推荐派遣到日本担任中国驻日本使馆参赞。有严复诗《寄太微日本》为证:
尔泛楼船去使倭,怜余卧病独悲歌。
三年梦逐沧波远,万里书传涕泪多。
娇女宁亲聊慰藉,霸才无主悔蹉跎。
耦耕约与论文赏,为报流光似掷梭。
[1] [2] [下一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