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城市园林绿化是社会公益事业,对于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提高市民生活水平具有重要作用。近年来,市委、市政府按照以人为本的要求,制定了园林绿化建设规范,严格规划标准,严把建设质量,提升管养水平,建设节约型绿地,亮点纷呈,初显出信阳山水生态园林城市特色。
昨日,记者在市“六城联创”指挥部采访时获悉:截至发稿,我市新增和改造绿地63.3万m2,新植各种苗木54.2万株。中心城区“三绿”指标与撤地设市前比,翻了一番还多。其中,绿化覆盖率由18.7%上升至35.19%,绿地由10.7%上升至29.37%,人均绿地面积由6.27m2上升至8.13m2。全市绿量迅速膨胀,目前,全市已初步形成了道路绿化网络,游园、广场遍市区,三季有花,四季常绿,城在林中、人在绿中的城市园林绿化格局。
昨日,记者在“六城联创”指挥部办公室采访分管城市绿化的项目工程师时,他谈起近几年我市城市绿化的变化,如数家珍。他告诉记者,我市城市绿化除了重视规划外,还有三大亮点。一是绿化标准高。王铁书记曾经说过高标准就是最大的节约。而我市城市绿化大都采用大乔木带冠栽植,乔灌比例高达80%以上。如二号橡胶坝所植银杏直径在15厘米以上,关桥的法桐直径达30厘米-40厘米,申桥的香樟、民桥的杜英及沿河路的雪松、桂花等均是直径20厘米以上的大树。而中心城区的每块公共绿地植物品种均达到30个,部分绿地达到5个植物层次,实现了乔灌花草相结合。二是地方特色鲜明。绿化植物注重栽植本市树种,如桂花、银杏、紫薇、梧桐、木槿等,适应性强,成长快,效果好,景观明显。如茶韵广场绿地体现了信阳茶文化,天伦广场的小品融入了信阳的司马光砸缸、亡养补牢等历史典故。三是人本理念突出。目前,中心城区每块绿地都有园路可以进入,并设有桌椅石凳,部分绿地还安装有健身器材和娱乐设施,供市民娱乐、休憩、健身。仅今年来,中心城区就新增绿地57.542万m2,新植各类苗木49.891万株,同时,还完成了5处游园、绿地建设工作。
如今,漫步在滨河路,坡上绿树红墙,坡下小塔松与红帽月季相映成趣,行道铺彩后的河边伴随着婀娜多姿的垂柳和音乐,欢快的人们翩翩起舞,就连漫步的游人也沉醉于美景而怡然自乐了。难怪,凡游过南湾湖和浉河的游客都说,信阳真是个天然氧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