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11月20日消息(记者 陈志宏):“信阳旅游业随改革而生,靠开放而兴。改革开放的30年,就是信阳市旅游业实现大发展的30年。”在信阳采访,记者多次听到这样的感慨。
据介绍,在上世纪80年代初到90年代中期,信阳真正意义上的旅游景区其实只有鸡公山一家,旅游接待也只有市政府外事办属下的中国国际旅行社信阳支社。
30年来,信阳旅游业如此巨变究竟原因何在?据信阳相关人士介绍,信阳旅游业的迅速崛起,主要在于信阳市“大抓旅游,抓大旅游”,以项目建设和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为龙头,以配套完善要素为链接,以宣传推介、招商引资为纽带,着力打造旅游精品线路,狠抓城市创优、景区A和宾馆创星,增强了城市旅游功能和旅游业服务水平,促使产业规模进一步扩大,旅游综合效应进一步凸现,从而使旅游业站上了一个新的发展起点。
首先,改革开放30年来,信阳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始终坚持“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通过政府引导性投入、招商引资、股份合作制、项目资本运营、企业和社会投入、争取旅游国债资金和国家旅游发展专项资金等多种形式、旅游资源开发和配套服务建设实现了新的突破。2004年至今,红色景区开发建设成功进入国家红色旅游项目库,争取国家和省级下拨的项目资金1.75亿元;地方自筹资金达1亿元;吸纳项目引资达11.1亿元,旅游项目投资出现了多元化趋势,旅游基础设施和旅游服务设施建设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其次,强化宣传促销是信阳旅游品牌日渐响亮的有效举措。信阳红色旅游、茶文化旅游、休闲度假游等特色旅游品牌形象通过加大宣传促销力度得以进一步提升。2004年以来,信阳先后在武汉、北京、郑州成功举行了“河南风信阳情”宣传推介会、“信阳十一黄金周旅游营销推介会”和“大别山红色旅游推介会”等专题宣传活动。积极参加“中原文化行”活动,成功举办了“许世友将军诞辰100周年”庆祝活动、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胜利60周年纪念活动等大型活动。信阳市委书记王铁通过坐客旅游卫视《城市请柬》专题栏目,集中向国内外全面推介信阳旅游的资源、优势和产品。特别是今年以来,先后筹集资金200多万元,分别与中央电视台七套、河南卫视旅游频道、《中国旅游报》等主流媒体签订了旅游宣传合同,从风光片、天气预报、文字介绍等多角度、全方位进行持续一年宣传。今年两会期间,市长郭瑞民专程坐客新华网接受旅游专访,引起全国网友广泛关注,在业内引起强烈反响。4月又组织了全市150人参加了在郑州举行的中国旅游交易会,并召开信阳旅游专题推介会,与搜狐网签定了战略合作协议。4月15日—23日,全国红办在信阳举办鄂豫皖大别山红色旅游管理人员培训班,并在何家冲红二十五军长征出发地举办了高规格的开园仪式和开班仪式,全国六个部委和河南省相关厅局参加了此项活动,新华网进行了全程直播。通过打造精品和强有力的宣传促销,目前开通的山水风光游、红色文化游、生态休闲游、茶文化游和工农业园游等32条线路运营良好,游客的接量以年均35%的幅度递增,游客投诉率保持在0.4%以内。
同时,信阳积极巩固“创优”成果,使得城市旅游功能不断完善。通过建立政府主导、三级联动的强有力工作领导机制,采取突出重点、克难攻坚、改革创新、市场运作,加大宣传、广泛发动、强化督查、严格奖惩等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信阳“创优”工作取得了巨大成效,一举通过国家旅游局验收,成功进入中国优秀旅游城市行列。城市旅游服务功能得到了全面增强。“创优”期间,全市旅游系统在车站、宾馆等游客集散地,设立了旅游咨询服务中心18个、旅游地图广告牌155块、电子触摸屏30个;设置了规范醒目、中英文对照的公共信息图形符号15300余块,交通批示牌310块,城市道路行使指示标识牌108块,旅游景区交通指示牌123块,各类现代旅游服务工具齐全,城市现代旅游进一步完善;在城区建成了“特色餐饮一条街”、“商业步行街”“霓红灯一条街”,城市食、宿、游等功能不断增强,完全能够满足海内外游客需求;旅游安全措施进一步强化,城区实行了24小时全天候巡查机制,110、120等应急电话畅通,从而确保了游客旅游安全,全面展示了旅游城市的良好形象。
信阳官方人士表示,今后信阳旅游将更进一步发挥其资源优势,不断推进发展,争取把信阳建成联接长江、黄河两大黄金旅游带的旅游热点地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