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推荐征文 15
财产性收入增长之路
每到年根,我都会习惯性地坐下来,盘点一下全年的收成。放在几十年前,只要把每月的工资加在一起,准确无误,这就是全年的收入了。随着时日的推进,我家的账本里越来越多了演算的内容:房租、银行利息、股票、基金、保险等,它们也都有了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的新鲜名字——财产性收入(是指家庭拥有的动产、不动产所获得的收入)。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和爱人一直都有固定的工作,拿着中等偏上的收入,属于不折不扣的工薪阶层。八十年代的时候,虽然家里不愁吃喝,但我们都坚信“吃不穷,穿不穷,算计不到才受穷”的道理,觉得小日子要过得舒服,还是要有一些工资外的收入能补贴家用才安心。那时尚处改革开放初期,没有什么理财产品,我们手里唯一的“资源”是父亲所住的三十平米的一处旧房。他退休早,一个人寂寞,搬过来和我们一起住,他房子的租金也纳入了我们家的“财政收入”。房子的位置临近几个大厂,厂里集体宿舍紧张,一对新婚夫妇租进了这里。每月几元钱的房租,对于那时人均几十元的工资来说,已经是一笔不菲的收入了。现在想想,这就是当时唯一的依靠不动产获得的财产性收入了,许多人还为此羡慕我们呢。
1990年上海证券交易所开业,次年深圳证券交易所开业,这些新鲜事也牵动着我们的视线神经。然而,股市的开张并非满堂叫座。当年一些新上市的股票在街头设点卖原始股,而市民问津者很少。一旦想到要把白花花的“银子”投入深不可测的股市,我们也没有这个决心。毕竟,九十年代储蓄还是国民主要的理财方式。经过一位在银行上班的老同学的推荐,我们基本上将全部“家财”存入了银行,并选择了一种比较不错的方式进行储蓄:50%存一年期、30%存三年期、20%存活期,这样储蓄就可以滚动发展,既灵活,又保证有相对的固定收益。储蓄让我们日常中有钱应急,还能够存下钱来为孩子的教育花费做准备,心里感觉挺踏实的。在股市上,经过了几年的观望,我们感觉没有电视上演的三十年代旧上海一些人炒股动辄就会倾家荡产那么可怕。经过仔细分析之后,我们选择了两只低风险、低收益的股票做中长线,一声不响地当起了股民, 虽说入市后免不了亏亏盈盈,可整体来看回报还是对得起我们这些散户的。自从多了一个理财路径,存钱不再是痛苦的事,花钱同样也少了不少烦恼。现在看来,当初入市不有对错的问题,而是早晚的差别,如果早点扎进股海成为“股民”的话,现在可能又要多些收入了。
近年来,随着资本市场的开放、投资渠道的拓宽,理财产品也越来越让人应接不暇。我和爱人意识到,理财是一定是要面对且要好好处理的事。现在银行存款的利息很低,还要交利息税,大量的钱存银行太可惜,单纯买股票也太保守。近年来手中的闲钱虽有增长,但只有善于投资才能扩大家庭资金。现在投资方式很多,机会也很多,拿闲钱去投资是很有账算的。经过一番探索,我们就拿出一部分钱投到了基金和保险上。之所以这么“花哨”,主要是受了“不要把所有的蛋放到同一个篮子里”这句理财箴言的影响,毕竟,这都是获得“财产性收入”很现实的渠道,事实证明这样的效果确实不错:基金由专家来管理和运作,经营比较稳定,收益也很可观,我们挺满意的;保险种类多,除了具有保障生命财产的作用外,还有延伸出来的储蓄、投资等功能。2004年,我们夫妻各自购买了人寿保险,四年来有了2万多元的收益,不仅防范了意外,而且增值的事实也让我们尝到了“一举双得”的甜头。
我和爱人对生活的态度是“能挣会花”,认为挣钱就是为了让生活过得惬意、有情调,该花费时就花费。在生活中,我们爱去娱乐场所和西式餐厅,有时因应酬也去豪华宾馆,但绝不铺张浪费。我们都爱旅游,每年一次的旅游是道“盛宴”,这项走遍大山名川的活动虽然每次要花费几千元,但十分值得。从十几年前的浪漫两人行,到现在潇洒三人游,多年来从未间断,而且随着经济条件的改善,旅途中的交通工具和下榻的宾馆也都提高了档次。在平常的日子里,我们也尽量让生活过得快乐舒适一些,毕竟,幸福才是人生的目的。
回首这几十年来,我们一直都在摸着石头探索财产性收入增长之路,一直都在探究幸福生活的基础和保障。现在,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了“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每每听到这句话的时候,我就会深切感受到近几十年党和政府为推动改革开放所做的巨大努力,真切感受到社会进步、经济繁荣对我们普通家庭所带来的巨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