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某一天,还在睡梦中的你,突然收到了叫你去领钱的短信通知,千万不要误以为这又是哪个诈骗团伙想出来的新招,也不是天上在掉馅饼,更不是你昨天买的彩票中头奖了,而是地方政府为应对金融危机向民众派发的红包。
今年以来,受美国次贷危机影响,国内经济遭遇寒冬。苏州、东莞等不少财政富裕的地方政府开始尝试给贫困群体发放红包,以减低通货膨胀给他们生活带来的压力。这一举措引起了全国上下的广泛关注,有专家提出与其提高社会工资,还不如实行对全民的“现金直补”,通过给全民发放红包的方式来刺激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然而,依我看来,这种方法不可能做效。
地方政府想减轻贫困群体生活压力的出发点是好的,但只是给群众发放红包,却只能是解一时之困,而不是长远之计。这笔钱吃完喝完后,贫困群体的生活很快就恢复到了外甥打灯笼——照舅(旧)的状态了。这就跟很多地方的扶贫一样,一到重大节假日,各级政府都喜欢组织一些慰问团下乡去慰问贫困的群众,送钱送物,可是钱物用完了,贫困群众照样贫困。
妄图通过给全民派放红包,来刺激消费,拉动内需的想法更是天方夜谭。当前,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并不完善,忧虑的国人大都会选择把分到的钱存起来,指望这些钱来拉动内需的想法过于天真。即便人们真的愿意拿这笔钱来消费,那也只是杯水车薪。
除了发发红包,地方政府并非是没有其他的事情可以去做,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不提高贫困居民自身的造血能力,发放再多的红包都没有用。比喻在农村,政府可以用这些钱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的投入,为贫困地区的村子通上自来水,建卫生公厕,通公路等等,改善群众生活。在城市,政府也可以用这些资金来为低收入家庭提供廉租住房保障,创造就业机会,以补贴方式帮助城市下岗职工创业。
此外,日前,受金融危机影响,大量的农民工提前返乡,地方政府应该针对这一现象,及时的为返乡的农民工免费提供职业培训,提升他们的技术含量,方便他们以后更好的求职。
高速公路等基础设施建设虽然动辄以数亿计数,广大的人民群众很难看到摆在眼前的实实在在的实惠,但是通过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就业,增加税收,给群众的衣食住行带来质的变化,其实惠与发红包得到的几十百把块钱显然是不能同日而语的。
作者:余宽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