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新闻-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国内要闻 > 时事

新中国第一批军事留学生:背着锅碗瓢盆出国留学

  中断39年之后,中国军事留学生重新走出国门

  回忆起12年前接到留学通知的情景,某集团军军长许林平很坦率:“不想去。第一个反应就是干吗选我?这是好事吗?我从总参机关下作战部队当副师长不到两年,正想踏踏实实干点事,对军事留学没一点概念。
”他不曾想过这个机遇对他的军旅生涯意味着什么,又对中国特色军事变革、加快军队转型的步伐意味着什么,更料不到自己此后能成为新时期中国军事留学生的第一名“金牌学员”。

  “这件事意义太重大了!”时任总政干部部培训局局长、现任国防大学政工教研部主任的韩为工颇为激动,“尽管在上个世纪50年代,我军就已有外派留学生的历史,但39年之后重新走出国门,绝不是历史的重复。首先是顺应了改革开放的时代要求,更重要的是我军建设急需人才!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我军军事指挥干部面临新老交替,打过仗的人越来越少,而世界军事强国在新军事变革中已经领先于我们。着眼21世纪,我们要培养一批高素质新型军事指挥人才,必须走出国门,借他山之石攻玉,加速我军发展步伐。1996年,中央军委审时度势,果断做出派遣军事留学生的重大决策。”

  韩为工介绍,这个决策过程并不长,当时的军委领导及总部领导思想都很解放。筹划准备过程中,军委领导有过多次重要批示,三总部共出台11份相关文件。总政负责制定政策规划和选拔留学人员,总参具体协调外军并承办出国手续。总参和总政联合组团两次赴俄罗斯考察,军委领导亲自听取考察组的汇报。然后以总参为主,就我军事留学生派出的院校、专业、数量、生活保障等,反复与俄罗斯国防部国际合作总局谈判。

  “毕竟刚走出国门,我们很多都不懂,谈判十分艰苦。”韩为工说,“最终达成派遣协议,定下第一批留学俄军院校共9所,首批42名军事指挥干部和专业技术干部。”

  准备工作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就是选拔第一批军事留学生。挑选标准十分严格:陆海空三军优秀军事指挥员、院校教员,政治思想好、能力素质高和发展潜力大,优中选优,团职35岁以下,师职38-40岁,具有战略眼光和战略意识的21世纪的高素质军事指挥人才。

  “后来我才知道,留学俄罗斯总参军事学院的人选,我们北京军区符合硬指标的就两个人,军、政素质综合考虑,确定了我。”许林平说,“我进入国防大学培训后,才开始领悟军事留学这一战略之举的分量。”

  1996年9月,一架波音767飞机载着第一批12名年轻、有抱负的中国军人跨出国门,飞往莫斯科,开始了新时期军事留学的开拓之旅。

  背着锅碗瓢盆去留学,从一开始就感受强烈的冲击和碰撞

  “我们12个人都没出过国,都不懂俄语,在国防大学补习俄语一个多月,还不达标,配了两个翻译。”总参军训兵种部部长陈照海说,“现在的军事留学生外语都要过关,比起来,我们那时什么经验也没有,从学习到生活,困难确实很多。”

  陈照海当时负有双重任务:第一是担任留学生班长,第二是负责组建留学生管理组。入学后的首要工作是负责租房子,找车。“连一个钉子都要自己找。”陈照海说,那年他已是总部机关的副局长,“当时告诉我们的是什么都没有。我们是背着锅碗瓢盆、大米、调料上飞机的。我和许林平两人住一屋,吃饭自己做,他买菜,我做饭。那会儿俄罗斯物价高,大白菜一公斤折合人民币40多元,吃西红柿黄瓜都特别奢侈。”

  生活的不易,对于这些优秀的中国军人还无所谓,而更多与他们想象中相去甚远的东西,则让他们感受着强烈的冲击和碰撞。

  “第一天报到就很惊讶。”许林平说,“俄总参军事学院相当于我们的国防大学,我以为应该是深宅大院,没想到就一座孤零零的楼,所有设施都在这座楼里,职工、家属、部队都没有。学校的职能非常单纯,除教学之外,一切保障都不管。”

  课程设置让人出乎意料。“在国内告诉我们是学战略战役,到学校后才知道,是学国家军事安全,其中包括战略战役、军事经济、军事历史、民族、宗教、国际法,国家安全中又包括经济安全、政治安全、文化安全……”许林平说,“这些课程都是过去很少接触过的,我很兴奋。”

  教员全部带过兵,从部队来,这一点更是让人感受强烈。陈照海说:“教官一上课,先介绍自己在哪儿任过什么职,讲战役必须当过军长、师长,讲战术必须当过团长,讲课内容与现实贴得很紧。教员的综合素质很好,讲防化的教员,对合同战术也是内行,每课讲完我们提问题,基本难不倒他们。”

  除了学习俄军的东西,中国学员与所在外训系来自十几个国家的学员进行交流,也是一种新鲜体验。“我们对这些国家军队的军事战略、国家安全思想及军事政策开始了解,对他们的军事科学体系也有了比较全面的认识。”陈照海说,“这也是我军新时期军事外交的起步时期,眼界打开了,发展的参照系从我们自己,调整到全球坐标。”

  转变新视角开掘新思维,看清楚了我们的距离在哪儿

  留学准备阶段,韩为工负责协调留学专业对口。他笑着说,“我们向俄方提出学习仪表专业,俄方给改成"飞行舱"专业。我挺生气:"我们学员不是搞飞行舱的!"人家回答说:"韩大校,我们把你的专业扩充了,仪表仅是飞行舱的一部分,我们早就没有仪表专业了。"他们给我讲解了飞行舱专业所涵盖的知识,我很震惊:我们和人家拉开这么大距离了!在这之前,我们自己感觉从来都很好。”

  回顾军事留学走过的路,韩为工非常感慨,今天已经是我军各级指挥员思想观念、知识结构、能力素质中常态的东西,对于当年开拓之旅的留学生而言,许多内容还是很新鲜的。

  “当时学习,一个很强烈的感受是,俄方很重视战略层次的教学。”首批军事留学生、现任国防大学战役教研部主任马平说,“我们学过一课"军事政治",课上搞战略推演,以阻止车臣独立为背景的军事演习,你要搞想定,扮演角色、提出重要建议、进行方案论证。这样的战略推演,真正开发了我们战略层次的思维,让我们开始懂得一个优秀的军事指挥员多么需要世界眼光。”

  “俄军院校教育强调实践,讲知识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陈照海说,这是他们的另一个深刻感受。他记得有一堂课教官给学员出题:占领阵地后第一件事是什么?大家回答什么的都有。教官说,都不对,第一件事是把炮架起来,首先要有应付手段。另一堂课,教官让学员讲怎么组织侦察,大家说要及时、全面、准确掌握情况,要高度重视,教官生气了:你们讲的这是哲学。

  “战争中原则性的东西看似简单,而在战争中落实到怎么做却很复杂。”陈照海说,“比如都知道"集中兵力",但如何"集中兵力"?定下决心后如何组织协同?你不清楚,仗就不知道怎么打。一门炮多少发炮弹能达到多大杀伤力?我们过去都是估计,俄军讲计算,讲量化,你定下的决心对不对,不是嘴巴说出来的,是计算出来的,要讲科学。我们其实是在学习一种军事思想方法,一种科学思维方式,现代战争中军事指挥员必须建立的思维方式。”

  学习的过程,也是对中俄两军作战思想、思维方式碰撞的过程,并引发了留学生们对我军战法训法改革、武器装备建设、体制编制调整、军事理论创新的深入思考和探讨。“后来工作中许多想法、做法,实际上在那时已经萌发了。”马平说。

  “头悬梁锥刺股”,就为肩上承载的这份历史重任

  “看到距离了,就加倍珍惜学习机会,动力很强。”许林平说,“但是压力也很大,最大的困难是语言不通。”

  上课两个翻译轮流现场翻,也只能把意思翻出个大概。“别的班一堂课50分钟,我们100分钟。”陈照海说,“教官在黑板上画战役布势图、画标号,我们懂,但翻译翻不成军事术语。教官不给讲义,讲课内容教材上没有,有也看不懂,全靠课堂记录。我们课下两人一组把记录的提纲整成规范的,叫"整题儿"。”

  “整题儿”,是学习中最苦最繁重的一件事。每课整出来与翻译核对,翻译再与教官核对,核对完了有错的再改。“很费劲,但效果不错。就是特别累,教学大纲里有550道题,一个题整出来就是2000多字。除了记录的,我还把自己理解的东西都整进去。”许林平说,“大家公认我整的题最好,所有时间我都用在学习上,天天半夜两点才睡觉。直到毕业前我哪儿都没去过,就差头悬梁锥刺股了。”

  考试与国内大有区别。7次大考试,分教研室考、学校考、国家考。没有笔试,全部口试,没有标准答案。中国学员向教官要考试范围,教官说这没用,你要这么考最多得3分。“那么大一厚本教材,”陈照海用手比划出有3公分,“20多万字,题在里面抽。当堂抽签,半小时准备,考官现场打分,完全凭真功夫。”

  1

  5分制的考试,俄罗斯学员的口号是“为4分而奋斗”,因为得5分太难了。但中国学员却因强劲的动力和顽强刻苦精神,总把5分收入囊中。

  “最艰难的是最后那次国家考试。俄军副总参谋长亲自坐镇,考官还有中将、少将。完全不知道他的出题路数,只有6天复习时间,几乎得把20多万字的东西都背下来。”许林平说。他是在前6次考试中拿到全部5分的人,最后的冲刺将决定他是否能夺金。全体同学和留学生管理组都给他鼓劲,国内总部相关部门更是对他充满着期待:为祖国争光,为中国军人争光。“那是我这辈子最紧张的时刻。”许林平说,“头天晚上吃了3片安定,不管用,半夜爬起来又喝了半瓶伏特加,还睡不着,又放一池子热水泡澡,早上脑子还是一片空白。下午进考场,一摸考题,心里立刻就亮了,状态特别好。”

  9个必答题,一个追加题,许林平的回答准确、流畅。他联系中国实际,配合在黑板上画图,阐述自己独到的见解与思想。考官们脸上流露出欣喜和满意。刚出考场,教官就追出来喊:“许,你得5分!”公布考分时有外国学员抗议,说中国学员不懂俄语,为什么给5分?校长亲自做解释:中国学员克服了语言上的困难,你们如果在现场才会知道他答得多么好!

  夺得“金牌学员”之冠,还包括许林平选择了一道最难的毕业论文题:《中国改革与军事经济》。“不去留学,我肯定不会研究这样的问题,我得搞懂经济学,还必须把中国改革开放仔细回顾一遍,对改革中我军建设、装备发展等认真剖析。没资料,叫国内给寄,到大使馆去找。写了5个月,对我后来更好地认识并参与中国特色军事变革太有用了。”论文答辩结束后,考官们对许林平只说了一句话:“你是我们的老师!”

  俄罗斯总参军事学院大厅有一面荣誉墙,镌刻着从1836年以来历届金牌学员的名字。1997年秋天,“陆军上校许林平”,作为新时期中国军人第一个名字被永远刻在这面墙上。

  12年后,我军建设看到了第一批种子的酵母作用

  “他们刚毕业一腔热血,恨不得回国立刻大刀阔斧地干。”韩为工说,“我对他们说,别急,等你们有了一定舞台,就可以慢慢发挥作用了。回来后,他们被陆续安排到我军现代化建设的关键岗位上。现在,12人中有8人已担任军以上领导,我们看到了这批种子的酵母作用。”

  马平介绍说,这10年里,他先到集团军任师参谋长,然后回到国防大学,从教务部长、战略教研部副主任直到今天的战役教研部主任,越来越大的平台,给了他探索创新的充分条件。

  “我们从课程体系上开始改革,想了不少办法。”马平说。战略教学,他强调危机问题研究,以全新的视角为战略班学员讲授《军事战略方针》、《国家利益和军事安全》等课。

  战役教学中“想定”作业,设置困局、险局。“这是我们在俄学习中吃的苦头最多同时收益也最大的内容之一,我现在特别强调这个东西。我对教员提要求,要把情况设置得乱糟糟的、两难的,要狠,要体现指挥员在险境困境中如何定下决心、集中兵力、摆兵布阵。”马平说,“刚开始,学员说太难了,我说这就对了,你要看到国际、国内、政治、经济,多重矛盾交织的复杂,未来战场就是这样。能够在万难之中解决问题、规避风险,才是真正优秀的军事指挥员。”

  让马平同样有成就感的,还有近年来他牵头编修的29本“重工业”——我军新一代战役训练教材,从第一本“战役总则”就把我军战役流程做了科学规范,并利用一次重大演习检验使用,效果很好。

  许林平毕业回国半年就升任师长,上任后借总参在该师抓全军试点的东风,改革训练大纲。

  “留学给我思想上最大的一个变化,就是看明白了我们的很多东西必须改革。”许林平说,“比如演习挖工事,俄军是真挖,我们常常是比划,但战争中只要是防御,就必须挖工事,我们写进了训练大纲。和平时期我们多年不打仗,虚的空的东西多了。我的指导思想很明确:要使训练贴近实战,必须从师长到士兵进行系统改革。”

  许林平的改革是全方位的。抓人才队伍建设,该师开创了“军政交流”的人才培养模式;抓网络建设,部队业余时间为地方铺设光缆,所得回报用以建设政工网,在全军首开将网络建到连排的先河。

  “出去学习后让我有很多想法。”许林平说。如今在军长这个更大的平台上,他的想法更多。

  我军在30多个国家累计培养留学生2000多人,军事留学走上宽广之路

  纵观12年来我军军事留学工作,总政干部部培训局局长刘滨介绍:“我军的军事留学派遣格局,从最初向俄罗斯派遣,已经逐步拓展到英、法、澳等30多个国家。留学专业内容突出"新、缺、管用"原则,不断调整优化学习专业领域,合理确定了军事留学对象选拔标准。对留学生在外学习政策、职务调整、探亲休假、回国晋升形成了一整套制度。截至2008年,我军已累计培养留学生2000多人。他们发奋学习,不辱使命,向世界展示中国军人的良好形象,播撒和平与友谊的种子。”

  刘滨说:“现在回头看,更加领会中央军委向国外派遣军事留学生的决策高瞻远瞩。依托外军优质教育资源培养我军现代化建设的急需人才,拓宽了人才培养渠道,造就了一大批具有世界眼光、战略思维、掌握现代技术的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成为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的一股重要力量,在部队建设和军事斗争准备实践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作为新时期首批军事留学生和总参分管军事留学工作的部门领导,陈照海在谈到军事留学工作的创新时认为:“要着眼国际战略格局的变化,搞好整体筹划;着眼提高我军应对多种安全威胁、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能力,逐步扩大和调整学科范围,进一步加强留学生培养的针对性、前沿性和实用性;还要增强军事留学工作的实效,完善方法路子,这其中包括深入探索与外军院校合作开展科学研究、到外军部队院校参观见习等新模式;抓好留学成果消化、转化和运用,使留学工作更具有生机活力,确保留学工作为军队现代化建设和军事斗争准备服务落到实处。”

  发展档案:

  1996年,中央军委做出向俄罗斯等国派遣军事留学生的决策,解放军三总部联合印发《关于向俄罗斯等国派遣军事留学生的通知》,总政治部印发《军队干部出国留学工作暂行规定的通知》、《赴俄罗斯军事留学生管理工作暂行办法》、《关于赴俄罗斯高级指挥培训班军事留学生回国后的使用意见》等文件。

  1996年9月,经过与俄方谈判,达成派遣协议,派出首批42名高中级指挥干部和专业技术干部赴俄留学。

  2001年,我军已先后向英国、法国、德国、巴基斯坦等国家派遣军事留学生,形成了以俄罗斯为主,兼顾西方军事发达国家、周边国家和对我军建设特定领域有重要借鉴作用国家的派遣格局。

  2002年2月,经军委总部首长批准,由四总部6个职能部门联合组织召开全军军事留学工作会议,总结留学工作经验,分析形势,研究政策措施,扎实推进新世纪军事留学工作的深入发展。

  2004年开始,根据军委和总部首长指示精神,每年分批组织作战部队师旅主官出国进行短期考察培训。

  2006年,我军军事留学已基本形成了涵盖世界军事理论和科技前沿领域的100多个专业的培训体系,适应了新军事变革的步伐,形成了利用国际和国内两种资源、走自我培养和留学培养结合道路的完整的现代军事教育体系。(江宛柳)

  2 (来源:解放军报)
(责任编辑:孟德华)

我要发布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  
央视质疑29岁市长 邓玉娇失踪 朝鲜军事演习 日本兵赎罪
石首网站被黑 篡改温总讲话 夏日减肥秘方 日本瘦脸法
宋美龄牛奶洗澡 中共卧底结局 慈禧不快乐 侵略中国报告



搜狐博客更多>>

·怀念丁聪:我以为那个老头永远不老
·爱历史|年轻时代的毛泽东(组图)
·曾鹏宇|雷人!我在绝对唱响做评委
·爱历史|1977年华国锋视察大庆油田
·韩浩月|批评余秋雨是侮辱中国人?
·荣林|广州珠海桥事件:被推下的是谁
·朱顺忠|如何把贪官关进笼子里
·张原|杭州飙车案中父亲角色的缺失
·蔡天新|奥数本身并不是坏事(图)
·王攀|副县长之女施暴的卫生巾疑虑

热点标签:章子怡 春运 郭德纲 315 明星代言 何智丽 叶永烈 吴敬琏 暴风雪 于丹 陈晓旭 文化 票价 孔子 房价

说 吧更多>>

相 关 说 吧

韩为工 | 许林平

说 吧 排 行

茶 余 饭 后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