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新闻-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综合 > 山西日报

中共山西省委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

  时间:2008-12-31 04:46来源:山西新闻网 山西日报 进入论坛 手机读报

  (2008年12月18日中共山西省委九届六次全体会议通过)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系统回顾总结了30年来农村改革发展的光辉历程、伟大成就和宝贵经验,深刻分析了农村改革发展面临的矛盾和问题,全面部署了新形势下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主要任务,是指导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农村改革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为了结合我省实际,贯彻落实好《决定》精神,提出如下意见。

  一、正确分析我省农村改革发展形势,明确新时期农村改革发展的目标任务

  (一)农村改革发展面临的形势。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省不断深化农村改革,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积极性,极大地解放了农村社会生产力,使农业得到加强,农村得到发展,农民得到实惠,农村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村改革深入推进,在稳定家庭承包经营制度的基础上,农业产业化经营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得到初步发展,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不断完善;农业基础条件逐步改善,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明显提高,粮食等主要农产品产量跃上新台阶;农业产业结构及布局趋向合理,初步形成了雁门关生态畜牧经济区、中南部无公害果菜产业区和东西两山干果杂粮产业区三大优势区域格局;小城镇蓬勃发展,乡镇企业和非公有制经济迅速崛起,农村经济全面振兴;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农民群众生活质量不断提高,实现了从温饱不足到总体小康的历史性跨越;农村党的建设不断加强,基层民主管理制度逐步完善。

  当前,农村正在发生新的变革。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剧和群众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要求农业必须在提高集约化、规模化、组织化程度的同时,走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现代农业之路;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的深入推进,要求农村发展必须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总抓手,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文明程度的不断提高,要求必须切实维护广大农民的合法权益,促进农村社会的和谐稳定。近年来,在中央强农惠农政策的指引下,我省统筹城乡发展迈出实质性步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体制机制在探索中逐步建立,农村改革发展具备良好的政策环境和工作基础。

  同时,我省农村改革发展也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农村经济体制尚不完善,构建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任务艰巨;农业基础地位脆弱,靠天吃饭的状况远未得到改变,农业产业化水平不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仍然低下;农村生产要素流失严重,耕地减少,人才外流,资金流失,农村发展缺乏活力;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趋势尚未得到扭转;农村生活条件还比较落后,文化、教育、卫生等社会事业发展滞后;农民组织化程度不高,专业合作组织和社会化服务体系发展不足,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不强;农村生态环境建设任务繁重,特别是煤炭开采造成的资源破坏、环境污染、生态恶化等问题比较严重,村矿矛盾在一些地方十分突出;一些地方农民诉求得不到及时解决,影响了社会和谐稳定。正如《决定》所说:“农业基础仍然薄弱,最需要加强;农村发展仍然滞后,最需要扶持;农民增收仍然困难,最需要加快。”

  (二)新形势下加快农村改革发展的重大意义。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我省农业增加值虽然仅占地区生产总值的5%左右,但农村人口占到全省总人口的56%。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充满活力、富裕文明、和谐稳定、山川秀美”新山西的发展目标,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在农村,最强大最持久的力量在农村,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也在农村。各级党委要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切实增强做好“三农”工作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坚持把“三农”工作置于重中之重的地位不动摇,紧紧抓住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繁荣的重要任务不放松,始终保持强农惠农的政策力度不减弱,扎实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各项工作不松懈,抓住时机,加倍努力,开创农村改革发展的新局面,推动我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三)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目标任务。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决定》提出的指导思想和重大原则,采取更加切实有效的措施,把我省农村改革发展不断引向深入。到2020年,农村经济体制更加健全,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体制机制基本建立;现代农业建设取得显著进展,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明显提高,粮食生产能力稳定在110亿公斤左右;农民人均纯收入比2008年翻一番以上,力争达到全国平均水平,基本消除绝对贫困现象;新农村建设整体推进,农民基本生活保障、教育文化权益保障、基本医疗卫生保障制度更加健全,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有效推进;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全面加强,农民民主权利得到切实保障,社会和谐水平进一步提高;农村人居和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可持续发展能力显著增强。

  二、以加强农村制度建设为突破,不断增强农村发展活力

  (四)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着力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毫不动摇地坚持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赋予农民更加充分而有保障的土地承包经营权,现有土地承包关系保持稳定并长久不变。推进农业经营机制创新,加快农业经营方式转变。家庭经营要向采用先进科技和生产手段的方向转变,着力提高集约化水平;统一经营要向发展农户联合与合作,形成多元化、多层次、多形式经营服务体系的方向转变,着力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提升专业合作社水平,引导其跨区域发展。鼓励农村信用社、供销社帮助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实现“三社联动”。在建设项目、专项资金、贷款担保、税费减免等方面予以支持,到2020年农户入社率争取达到60%以上。加强集体资产资源管理,推进集体经济股份制改造,创新农村集体经济的有效实现形式。按照试点先行、稳步推进的原则,用5年左右时间基本完成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任务,逐步形成集体林业良性发展机制。

  (五)规范和促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健全农村土地管理制度。依法保障农民的土地承包经营权权能,搞好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积极引导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健全县、乡、村三级土地流转服务组织,建立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制定鼓励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政策和办法,对土地经营权流出的农户,在培训就业、社会保障等方面给予扶持;对土地经营权流入且形成适度规模经营的农户,在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农机购置、新技术推广、农产品营销、金融服务上给予扶持。土地经营权流转不得改变土地集体所有性质,不得改变土地用途,不得损害农民土地承包权益。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依法打击各种破坏耕地行为。划定永久基本农田,2020年全省耕地保有量不低于6004万亩,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低于5088万亩。实行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2010年完成市县乡土地利用规划的修编工作。改革征地制度,严格界定公益性和经营性建设用地,逐步缩小征地范围。按照同地同价原则,完善征地补偿机制。经批准占用农村集体土地建设非公益性项目,允许农民通过多种方式参与开发经营并保障农民合法权益。逐步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对依法取得的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必须通过统一有形的土地市场,以公开规范的方式转让土地使用权,与国有土地享有平等权益。完善农村宅基地制度,严格宅基地管理,依法保障农户宅基地用益物权。探索建立农民自愿退出土地承包经营权和宅基地的利益补偿机制。

  (六)切实加大对“三农”的投入力度,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各级财政对农业投入增长幅度要高于经常性收入增长幅度,新增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发展的投入60%以上用于农村,土地出让收益、耕地占用税新增收入的80%以上用于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省统筹基本建设资金总额的20%以上用于农业基本建设。加大支农资金整合力度,建立省级支农资金整合协调机制,扩大县级支农资金整合试点范围。健全农业补贴制度,扩大范围,提高标准,完善办法。参照中央对粮食主产区的补贴标准,适当加大对种粮农民的补贴。加大对粮食生产大县和优势农产品基地县的转移支付和奖补力度。对集中连片推广优良品种、测土配方施肥、地膜覆盖、秸秆还田、机械化保护性耕作等粮食生产主推技术实行补贴,对设施果菜、规模养殖小区进行奖补。在扶持重点项目的基础上,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采取贷款担保、贷款贴息和保费补贴方式予以扶持。完善与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挂钩的农资综合补贴动态调整机制。提高对农民购置农机具补贴比例,扩大补贴种类和范围。健全农产品价格保护制度,完善农产品市场调控体系。

  (七)推进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完善金融支农机制。完善各级涉农金融的协调机制,推进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建立多层次、广覆盖、更便捷、可持续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不断满足农村多元化的金融服务需求。县域内银行业金融机构新吸收的存款主要用于当地发放贷款。各商业银行要合理下放信贷管理权限,扩大基层分支机构信贷自主权,优化贷款程序,简化审批手续。农业银行、农业发展银行、邮政储蓄银行山西省分行要不断扩大涉农服务范围,完善金融服务网络,加大支农服务力度。农村信用社要改善法人治理结构,转换经营机制,发挥为农服务主力军作用。加快组建晋商银行。按照“宽准入、严监管”的原则,鼓励发展小额贷款公司、村镇银行和农村资金互助社等新型农村金融服务机构和以服务农村为主的地区性中小银行。开放民营资本进入微型金融服务业的途径,允许农村小型金融组织从金融机构融入资金。建立政府扶持、多方参与、市场运作的农村信贷担保体制,把大型农用生产设备、林权、水域滩涂使用权等纳入有效担保物范围。健全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从2009年起对大宗农产品和大中型农业机械开展保险试点。选择一些县域经济发展较好的县开展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试点,推广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和农户联保贷款,创新贷款担保方式,发展基于订单和保单的金融工具,在银行间市场探索发行涉农中小企业集合债券。加强社会诚信体系建设,改善农村金融环境。

  (八)加强农村民主政治建设,健全农村民主管理制度。加强基层政权建设,扩大村民自治范围,保障农民享有更多更切实的民主权利。逐步实行城乡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举人大代表,扩大农民在县乡人大代表中的比例。继续推进农村综合改革,2012年基本完成乡镇机构改革任务,强化乡镇政府改善民生、服务“三农”、优化环境、维护稳定等方面的职能。完善乡镇治理机制,积极推进政务公开,依法保障农民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健全村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完善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制度,推进村民自治制度化、规范化。培育农村服务性、公益性、互助性社会组织,完善社会自治功能。积极稳妥化解乡村债务,到2010年全部化解“普九”债务。继续做好农民负担监管工作,健全农村公益事业建设机制。

  三、以完善以煤补农政策为突破,健全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体制机制

  (九)积极探索以煤补农的有效形式,建立以工促农的长效机制。坚持政策引导、社会动员、舆论推动,多层次、多渠道探索以煤补农的有效形式,逐步形成“以煤补农、以矿带村、村矿互动、共同发展”格局。总结推广各地以煤补农的经验,组织煤矿等资源型企业以结对帮扶、领办非煤项目、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兴办社会公益事业等方式支持“三农”,并逐渐长期化、制度化。建立和完善企业帮扶农村发展的激励政策,采取冠名立碑、投资补助、费用税前列支等方式,调动企业的社会责任感和投入积极性。进一步完善资源开发补偿政策,有效防范和化解部分地区存在的村矿利益冲突。制定采煤区土地沉陷、房屋损毁赔偿办法。支持产煤地区建立和完善以煤补农的工作机制,鼓励有条件的地区设立以煤补农专项基金。在不突破国家规定投向和比例的前提下,煤炭可持续发展基金要尽可能向“三农”倾斜,煤矿转产发展资金要尽可能与帮扶项目捆绑使用,企业生态环境恢复治理保证金的使用要尽可能与农村生态环境治理结合起来。逐步提高“两权价款”用于农业产业化、新农村建设的比重,加大地方电力建设专项资金对农村电网改造和农用沼气建设的补贴。采取地方立法等形式,研究制定覆盖全省各地区、各行业的以工补农政策法规。组织省属国有大型企业,采取“一企帮一县”的方式,对“两区”开发重点县、农业大县在产业开发、基础设施建设、公益事业发展、生态环境治理和劳动用工等方面进行结对帮扶。积极探索非煤资源型企业、行业以工促农的实现形式。

  (十)加快推进特色城镇化,形成以城带乡发展新格局。坚持走特色城镇化道路,形成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互促共进机制。加快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力争城镇化率年均提高1个百分点。实施中心城市带动战略,加快发展大中城市,提高辐射带动能力。依托“叶脉状”城镇布局体系,统筹土地利用和城乡规划,促进公共资源向农村倾斜、公共设施向农村延伸、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城市文明向农村辐射,形成城市支援农村的长效机制。逐渐把城中村、城郊和城乡结合部纳入城市管理范围,积极推进“乡改街”等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发挥小城镇承接城市、带动乡村的桥梁纽带作用,提高小城镇特别是县城和中心镇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公共服务的承载能力,实现人口集中、产业集聚、资源集约。依法赋予经济发展快、人口吸纳能力强的小城镇相应行政管理权限。加快规划编制进程,2009年基本完成县域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的编制,2012年基本完成小城镇总体规划的编制。集聚各类生产要素,整合各级行政资源,统筹推进全省100个重点镇、100个特色小城镇与每年2000个新农村重点推进村的建设。

  (十一)着力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加快建立城乡统一的管理体制。统筹城乡产业发展,建立城乡统一的产业发展支持体系,引导城市资金、技术、人才、管理等生产要素向农村流动。统筹城乡公共服务,进一步加大财政对农村公共事业的投入,鼓励省域中心城市和资源密集地区率先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政府投资的重大项目在设计、建设、管理的全过程要充分考虑新农村建设的需要。统筹城乡劳动就业,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培训转移,实现农民工劳动报酬、子女就学、公共卫生等与城镇居民同等待遇,扩大农民工工伤、医疗、养老保险覆盖面,尽快制定和实施农民工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办法。统筹城乡社会管理,加快户籍制度改革,使在城镇稳定就业和居住的农民有序转变为城镇居民。选择一批条件较好的市县开展统筹城乡综合改革试验,鼓励各地、各部门从实际出发,探索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的具体途径,力争在一个或几个方面实现突破。

  (十二)找准统筹城乡发展的结合点,做大做强县域经济。把县域经济作为实施“三化并举”战略、统筹城乡发展的结合点,不断增强县域综合经济实力和活力。在发展现代农业的基础上,加快发展县域第二、三产业。推进县域资源型经济转型,淘汰落后产能,发展循环经济。大力发展县域服务业,加快推进各地服务业1+10项目,有条件的地区可设立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支持农业大县和矿产资源缺乏的县发展商贸、物流、旅游等产业。进一步落实扶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推动非公有制企业产权多元化和管理创新。优化县域投资环境,多渠道引进省外国外资金、项目、技术和人才。鼓励和支持县(市)培育有特色的出口产品加工基地,扩大工程承包、劳务输出规模。打破行政区划限制,推动生产要素在县域之间合理流动。支持靠近中心城市、发展水平比较高的县域经济融入城市经济,实现一体化发展。继续扩大县域发展自主权,增加对县的一般性转移支付,促进财力与事权相匹配。推进省直管县(市)财政体制改革,将农业大县纳入改革范围。积极探索实行省直接管理县(市)的体制。

  四、以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为突破,加快发展现代农业

  (十三)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以保障粮食安全、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和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按照“重视粮食、做强畜牧、提高果菜、发展加工”的思路,继续推进雁门关生态畜牧经济区、中南部无公害果菜产业区、东西两山干果杂粮产业区建设,形成粮经牧加协调发展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积极发展玉米、强筋小麦、优质杂粮等作物,力争到2020年粮食生产能力提高10-15亿公斤。重点实施“玉米丰产增粮计划”,以建设玉米丰产方和提高复种指数为主,提高单产水平。实施“高效园艺建设计划”,着力推进标准化果园和设施蔬菜建设,到2020年标准化干鲜果园占到果园总面积70%以上,设施蔬菜达到220万亩以上,实现反季节蔬菜基本自给。实施“规模健康养殖计划”,大规模开展标准化规模养殖小区(场)建设,到2020年规模养殖比重达到80%以上,畜牧业产值占到农业总产值的50%以上。实施“农产品加工增值计划”,制定支持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政策,到2020年农产品加工产值达到农业总产值的2倍。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打造玉米、干鲜果、蔬菜、肉类、乳品、薯类、中药材、小杂粮、高粱等九大农产品产业链,加大对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到2020年销售收入10亿元以上的龙头企业达到30个。

  (十四)加大科技创新推广力度,提升农业科技水平。坚持创新、引进和推广相结合,促进农业技术集成化、劳动过程机械化、生产经营信息化。大幅度增加农业科技投入,提高农业科研装备水平,支持农业基础性、前沿性科学研究。集中力量开展动植物新品种选育、高产高效种养、农产品采后处理及深加工、旱作节水、农业生态环境治理等农业技术攻关,开展粮田高产稳产简约化栽培、特色优势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现代畜牧业集约化生产等技术集成示范。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实施现代农机装备、机械化粮食生产能力建设工程,扩大农机新技术覆盖面。到2020年,全省农机总动力达到4000万千瓦,主要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70%以上。加强重大灾害性天气的监测、预测和防御技术研究,提高农业防灾减灾避灾能力。加强农科教协作,大力实施科技进村入户工程,注重推广农业先进适用技术,积极开展农民技术培训。深化农业科技体制改革,加强公益性农业科研机构和农业院校建设,支持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同农民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农户开展多种形式技术合作。到2020年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0%以上。

  (十五)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夯实现代农业发展基础。加大耕地综合生产能力建设力度,以改造中低产田为重点,大规模开展土地整治,搞好旱作农业示范工程,到2013年建成2000万亩高产稳产旱作农田。抓紧兴建一批蓄水、引水、提水工程,加快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建设运城沿黄、汾河下游、汾河中游、忻定与朔同盆地五大农业灌溉基地,到2015年使全省水浇地面积达到2000万亩。加快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增加投入,明确责任,确保2010年完成大中型和重点小型水库除险加固任务。采取民办公助、以奖代补等形式,鼓励和支持农民广泛开展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小流域综合治理等项目建设。继续推进小型农田水利设施产权制度改革,加强维修管护,提高利用效率。

  (十六)围绕现代农业发展需求,建立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加快构建以公共服务机构为依托、合作经济组织为基础、龙头企业为骨干、其他社会力量为补充的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加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三年内全部完成区域性农业技术推广站建设任务。加强动物疫病防控体系建设,落实编制,充实队伍,2009年完成基层畜牧兽医中心站建设任务。加强植物保护体系装备和队伍建设,提高对植物病虫害的检测预警和快速反应能力。加强农机服务体系建设,完善基层服务组织。发展各种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鼓励龙头企业与农民建立紧密型利益联结机制。加强供销社、农民专业合作社、专业服务公司、专业技术协会、农民经纪人、龙头企业等经营性服务主体建设。加强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扶持一批大中型农产品批发市场改造升级。加大政府对粮食物流体系建设和放心粮油工程建设的投入,搞活粮食流通。减免农产品运销环节收费,长期实行绿色通道政策。保障农用生产资料供应,严厉惩治坑农害农行为。加强农业综合执法体系建设,提高行政执法能力。

  (十七)提高农业标准化水平,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积极开展农业标准化示范工作,支持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和科技示范户、种养大户率先实行标准化生产,到2020年农产品标准化率达到60%以上。加强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的认证和监管。加快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三年内完成省市县三级农产品质量检测机构建设任务。支持名牌产品和自主品牌建设。积极稳妥地推行农产品质量安全产地准出和市场准入制度。明确农产品生产、收购、储运、加工、销售各环节的质量安全监管职责,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

  (十八)加强农业生态环境保护,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大力发展节约农业、循环农业、生态农业。继续实施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京津风沙源治理、三北防护林、太行山绿化等国家林业重点工程。加快实施汾河流域植被恢复及湿地保护、村镇绿化、交通沿线荒山绿化等省级造林绿化工程。每年完成400万亩植树造林任务,到2020年森林覆盖率达到26%。加强森林防火、防止偷砍滥伐、防治有害生物危害的“三防”体系建设和森林资源远程监控系统建设,提高森林资源保护水平。加强自然保护区建设,保护珍稀物种和种质资源。加快沙化、碱化和退化草场治理,在适宜地区推进退牧还草和人工种草。实施以汾河清水复流工程为重点的水生态修复和水土保持生态工程,推进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多渠道筹集生态效益补偿资金,逐步提高补偿标准。发展观光农业和乡村旅游,培育一批观光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村。严格控制农村地区工业污染,禁止工业和城市污染向农村转移,推进农村工业向园区集中。控制农业面源污染,鼓励农民使用农家肥和新型有机肥。

  五、以完善农村公共服务体系为突破,推动农村社会全面进步

  (十九)全面推进文化惠民工程,繁荣发展农村文化。建立稳定的农村文化投入保障机制,完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快推进农村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广播电视村村通、乡镇综合文化站、村文化室、农村电影放映、送戏下乡、农家书屋、“文化低保”等文化惠民工程建设,到2010年,实现村村通广播电视、乡乡有文化站、村村有文化室。支持农村题材文化产品创作生产,推出一批反映当代农村生活、农民喜闻乐见的文艺精品。通过民办公助、政策扶持,支持农民组建文化大院、文化中心户、民间职业剧团和农村业余剧团等,使农民群众成为农村文化建设的主体。积极发展农村特色文化,开发具有民族传统和地域特色的民间艺术和民俗项目,培育一批文化名镇、名村、名园、名人、名品。建立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长效机制,鼓励城市文化机构到农村拓展服务。广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加强农民法制教育和思想道德建设,形成良好的村风民风。加快农村文物、非物质文化遗产、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地方立法进程,逐步完善管理体系。加快县、乡、村三级公共体育场地及设施建设,广泛开展农民体育健身活动。

  (二十)大力办好农村教育事业,努力促进教育公平。巩固农村义务教育普及成果,提高义务教育质量,推动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完善农村义务教育免费政策和经费保障机制,保障经济困难家庭儿童平等就学、完成学业。加快普及农村高中阶段教育,重点发展农村中等职业教育,到2012年实现中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中规模相当。落实农村中等职业教育助学政策并尽快实行免费。大力实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尽快消除现有危房,提高校舍抗震能力,到2010年完成全省农村中小学校舍安全改造。合理调整农村学校布局,新建一批标准化学校。进一步推进基础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三教统筹”和“农科教结合”,深化农村教育综合改革。以山西农业大学为重点,建设一批高水平、有特色的涉农院校和学科专业,为农输送人才,增强服务能力。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农村第一线工作,对到农村履行服务期的毕业生代偿学费和助学贷款,在研究生招录和教师选聘时优先。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健全农村教师培养培训制度,逐步提高工资待遇和津贴补贴标准,推动城乡教师交流。按编制足额配备农村学校教师,消除代教现象。完善城镇教师下乡支教、履行山区任教服务期等制度。加强农村远程教育,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城乡共享。

  (二十一)加快农村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着力解决农民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巩固和发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提高筹资标准和财政补助水平,逐步提高农民受益水平。提高统筹基金使用率,当年结余率控制在15%以内。完善医疗服务和基金审核拨付监管制度,控制医药费用不合理增长。加强农村医疗救助,逐步提高救助标准,扩大救助范围。加大各级财政投入,建立健全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到2010年实现村卫生所全覆盖、乡镇卫生院基本达标、县级卫生医疗机构提高服务水平,为农民提供安全价廉的基本医疗服务。加大对村卫生所建设的支持力度,提高乡村医生补助标准。加强农村卫生人才队伍建设,通过公开招聘的方式补充专业技术人员,建立农村卫生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评审制度。坚持预防为主,扩大农村免费公共卫生服务和免费免疫范围,强化地方病、传染病及人畜共患病的防治。进一步完善传染病监测报告和预防控制体系。加强农村药品配送和监管,切实降低药价,保证用药安全。加强农村爱国卫生运动和妇幼保健服务体系建设,重视健康教育。稳定农村低生育水平,有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和新生儿缺陷率偏高的问题。完善计划生育奖励扶助制度,逐步推行住院分娩补助政策。积极发展中医药服务,创建一批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县,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覆盖80%以上的县。

  (二十二)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切实保障农村困难群众基本生活。贯彻广覆盖、保基本、分层次、可持续原则,加快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按照个人缴费、集体补助、政府补贴相结合的办法,建立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2008年启动试点,2015年覆盖所有县。积极探索城乡养老保险制度有效衔接办法。完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做到应保尽保,并逐步提高保障标准和补助水平。建立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做到先保后征。全面落实农村五保供养政策,确保供养水平达到当地村民平均生活水平,逐步实现集中供养,力争2015年集中供养率达到50%以上。完善农村受灾群众救助制度,切实保障灾民基本生活,帮助灾民尽快恢复生产。全面落实各项优待抚恤政策,完善优抚对象抚恤补助标准自然增长机制和优抚对象医疗保障制度。大力发展以扶老、助残、救孤、济困、赈灾为重点的社会福利事业和慈善事业。加强农村残疾预防和残疾人康复工作,落实残疾人就业税收优惠政策,促进农村残疾人事业发展。

  (二十三)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和环境建设,全面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加快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和公路建设,到2010年,全部解决1000万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实现所有行政村通公路,所有具备条件的行政村通油(水泥)路。建立健全农村公路养护制度,加大对乡村道路的管护投入。推进城乡客运一体化和农村公路客运公交化,形成城乡衔接、方便快捷的客运网络。推进农村能源建设,积极推广沼气、秸秆利用、小水电、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技术,形成清洁、经济的农村能源体系。积极推进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努力提高农村建筑的抗震能力。实施农村困难群众住房解困工程,到2012年解决7.1万户农村困难群众的危房问题。加快“四化四改”,不断改善农村卫生条件和人居环境。在县城附近和平川地区推行“村收集、乡(镇)转运、县(市)处理”的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模式。加强农村信息体系建设,大力实施“金农工程”,推进广电网、电信网、互联网“三网融合”,实现信息进村入户。发展农村邮政服务。加快农村现代流通服务网络建设,扩大农村消费。继续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到2015年便民连锁超市覆盖所有乡镇和行政村。

  (二十四)强力推进农村扶贫开发,加快脱贫致富进程。坚持开发式扶贫方针,重点提高农村低收入人口自我发展能力。实行新的扶贫标准,采取分类扶持办法,对农村低收入人口全面实施扶贫政策,实现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扶贫开发政策的有效衔接。落实新阶段农村扶贫开发总体规划,加大整村推进力度。按照“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的要求,继续抓好移民扶贫,到2012年解决百人以下山庄窝铺贫困人口的移民搬迁问题,积极探索扩大移民扶贫的对象和范围。加强贫困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启动实施“零转移就业培训计划”。以“两区”产业开发为重点,发展壮大扶贫龙头企业,扎实推进产业扶贫。启动教育扶贫工作,扶持贫困地区农村困难家庭学生完成学业。加大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定点扶贫力度,动员企业、学校等社会各界力量扶持贫困村,鼓励富裕村联系带动贫困村,扩大扶贫领域的国际交流和合作,努力形成全方位、宽领域、多渠道的“大扶贫”格局。

  (二十五)强化农村社会管理,保持农村和谐稳定。坚持服务农民、依靠农民,完善农村社会管理体制,加强农村社区建设。健全党和政府主导的维护农民权益机制。做好农村信访工作,畅通农民诉求渠道,切实把矛盾和问题解决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加强农村政法工作,深入开展平安创建活动,推进农村警务建设,搞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反对和制止利用宗教、宗族势力干预农村公共事务,坚决取缔邪教组织,严厉打击农村黑恶势力。加强地质灾害、地震的监测预警,提高农村公路、供电、供水、通信设施抗灾保障能力,提高农村学校、医院等公共设施建筑质量,落实安全标准和责任。建立健全农村应急管理体制机制,加强专业力量建设,完善处置预案,提高应急救援能力。

  六、以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为突破,全面强化和改进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

  (二十六)切实加强对“三农”工作的综合协调,不断完善党领导农村工作的体制机制。强化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农村工作综合部门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各负其责的农村工作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各级党委和政府要高度重视“三农”工作,在政策制定、工作部署、财力投放、干部配备上切实体现全党工作重中之重的战略思想。党政主要领导要亲自抓农村工作,各级党委要有一名负责同志分管农村工作。省、市、县(市、区)要建立健全党委农村综合工作部门,负责对“三农”工作的组织协调、综合指导、督促检查。相关部门要在党委统一领导下,结合各自的工作,认真履行“三农”方面的职责,形成工作合力。选好配强县乡党政领导班子特别是主要负责人。做好“米袋子”省长负责制与“菜篮子”市长负责制的落实工作,建立科学合理的粮食安全责任分担机制。完善体现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要求的干部考核评价体系,把粮食生产、农民增收、耕地保护、环境治理、新农村建设、和谐稳定、农村基层党建等作为考核市县领导班子的重要内容。支持人大、政协履行职能,发挥民主党派、人民团体和社会组织的积极作用,共同推进农村改革发展。

  (二十七)全面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夯实农村改革发展的组织基础。认真落实农村基层党建责任制,以领导班子建设为重点、以健全党组织为保证、以“三级联创”活动为载体,把农村党组织建设成为推动科学发展、带领农民致富、密切联系群众、维护农村稳定的坚强领导核心。完善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选举办法,全面推行农村支部书记“两推一选”制度,提倡农村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一肩挑”和村“两委”班子成员交叉任职。创新农村基层党组织设置形式和活动方式,根据农村党员活动领域及时予以跟进,消除党组织管理盲区。加强对农村软弱涣散党支部的集中整顿,全面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号召力。抓好以村党组织为核心的村级组织配套建设,领导和支持村委会、集体经济组织、共青团、妇代会、民兵等组织和乡镇企业工会依照法律法规和章程开展工作。抓紧推进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两年内覆盖全部行政村。加大村级组织建设投入,通过财政转移支付和党费补助等途径,形成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村级管理、村干部报酬和养老保险、党员干部培训资金保障机制。

  (二十八)加强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培养农村改革发展的带头人。加强农村党支部书记队伍建设,充分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拓宽农村基层干部选拔途径,注重从农村致富带头人、退伍军人、外出务工经商人员、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负责人中选拔人才。继续推进公开招考选派大学生到村任职,完善对大学生村干部的管理制度和激励政策,到2009年实现一村一名大学生的目标。鼓励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优秀年轻干部到村任职、帮助工作,鼓励优秀村党组织书记跨村任职。拓宽农村干部成长空间,加大从优秀村干部中考录乡镇公务员和选任乡镇领导干部力度。继续实施农村干部“素质提升工程”,广泛培训农村基层干部,不断提高他们的思想素质和致富本领。

  (二十九)加强农村党员队伍建设,发挥党员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先锋模范作用。大力实施“双培”工程,在增强党员致富能力的同时,注重在致富能人、优秀村委会成员、农村外出务工人员中培养和发展党员。充分发挥农村党员远程教育网络的作用,加强农村党员培训工作。广泛开展党员设岗定责、联户扶贫、争先创优等活动,构建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的有效载体。加强和改进流动党员管理工作,建立城乡一体化党员动态管理机制,在流动党员中开展“在当地争先锋,为家乡做贡献”活动。扩大党内基层民主,保障党员对党内事务的广泛参与和有效监督。建立农村党员激励、帮扶机制,对农村老党员和生活困难党员给予积极的关心和帮助,增强党组织的亲和力。

  (三十)加强农村党风廉政建设,密切农村党群干群关系。认真落实省委《关于建立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工作长效机制的意见》,坚持教育、制度、监督、改革、纠风、惩治相结合,推进农村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深入开展反腐倡廉教育,夯实农村党员干部服务群众、廉洁自律的思想基础,保持良好的工作作风。加强对权力运行的规范、监督和制约,扎实推行农村民主议事和政务、村务、党务公开制度,健全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管理制度。切实加强城中村、矿产资源村、矛盾突出村党风廉政建设,坚决纠正损害农民利益的突出问题,严肃查处涉农违纪违法案件。切实坚持县委是关键、乡镇是基础、农民群众是主体,不断提高农村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水平,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为农村改革发展创造风清气正的良好环境。

  各市、县(市、区)和省直各有关部门要认真贯彻本《实施意见》精神,并结合各自的实际,提出本地区、本部门的具体目标和推进措施。要加强对《实施意见》贯彻落实情况的督促检查,分解任务,明确责任,确保《实施意见》提出的各项目标任务落到实处,不断开创我省农村改革发展的新局面。

  (

相关新闻

我要发布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  
央视质疑29岁市长 邓玉娇失踪 朝鲜军事演习 日本兵赎罪
石首网站被黑 篡改温总讲话 夏日减肥秘方 日本瘦脸法
宋美龄牛奶洗澡 中共卧底结局 慈禧不快乐 侵略中国报告



搜狐博客更多>>

·怀念丁聪:我以为那个老头永远不老
·爱历史|年轻时代的毛泽东(组图)
·曾鹏宇|雷人!我在绝对唱响做评委
·爱历史|1977年华国锋视察大庆油田
·韩浩月|批评余秋雨是侮辱中国人?
·荣林|广州珠海桥事件:被推下的是谁
·朱顺忠|如何把贪官关进笼子里
·张原|杭州飙车案中父亲角色的缺失
·蔡天新|奥数本身并不是坏事(图)
·王攀|副县长之女施暴的卫生巾疑虑

热点标签:章子怡 春运 郭德纲 315 明星代言 何智丽 叶永烈 吴敬琏 暴风雪 于丹 陈晓旭 文化 票价 孔子 房价

说 吧更多>>

说 吧 排 行

茶 余 饭 后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