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1月4日电 马来西亚《东方日报》3日刊文认为,在巴以推进和平进程中,推迟讨论耶路撒冷的地位,是缺乏外交逻辑的。东耶路撒冷,是各方争议的焦点,也是中东和平的症结。
文章摘录如下:
自公元前132年以来,亡国了2000多年的犹太人,因为渴望重建完整的犹太民族家园,导致以色列国民的生活,长久以来一直受到外围国家的威胁。
1948年以色列独立战争时,耶路撒冷旧城和现在所称的“约旦河西岸”遭约旦占领,而现在所称的“加沙地带”则被埃及攻陷。经过1967年的6日战争,这些地区才回到色列手里。
经过多年的谈判和调解,西岸及加沙已经成为巴勒斯坦的领土,但耶路撒冷旧城的阿拉伯聚集区,也就是东耶路撒冷,却成为各方争议的焦点。原因无他,因为东耶路撒冷涵盖了圣殿山,回教第三圣地阿克萨回教堂,就建立在被罗马帝国摧毁的犹太教圣殿的遗址之上,因此,双方自然都不想失去此地。
由美国布什总统赞助的《中东路线图》中特别指明,双方必须针对:一、结束始于1967年的占领;二、公平及现实的解决难民问题;三、耶路撒冷的地位等课题展开谈判。然而,虽然在巴勒斯坦举行中央及地方议会选举,及以色列撤出西岸及加沙的垦殖区等事项方面,都有了显著的进展,但由于缺乏针对东耶路撒冷的地位进行讨论,以至于《路线图》无疾而终。
本来内定将取代奥尔默特成为新总理的代总理利夫尼,在尝试组织新政府时,经历了痛苦的抉择。但是,有一项要求,是利夫尼就算要放弃担任总理也不能接受的,就是鹰派的沙斯党主席伊沙依,要利夫尼答应在与巴勒斯坦的最终地位谈判中,不提及耶路撒冷地位的要求。
作为现任政府的成员,利夫尼和伊沙依应该晓得,他们所属的政府曾在一年前,祝福由美国总统布什在美国马里兰州安纳波里斯峰会上所念出的共同宣言。这项宣言主张:“为了达到以色列及巴勒斯坦两国和平及安全地共处的目的,我们同意立刻展开双边会谈,并达致和平协议,解决所有课题,包括不排除任何重要课题。我们也同意努力持续展开谈判,并尽力在2008年底前达致协议。”
作为资深阁员,非常熟悉谈判桌上各项主要议题的伊沙依,不可能不知道,如果不对耶路撒冷的边界、旧城中阿拉伯区的命运,及各圣地的管理权做出安排,根本不可能与巴勒斯坦人达致任何和平协议。他一定也知道阿拉伯联盟的22个成员国,正在等待以色列回应他们于2002年提出,要求以成立一个以东耶路撒冷作为首都的巴勒斯坦,作为终止战争并维持正常关系的条件的建议。
以巴双赢皆大欢喜 推迟讨论耶路撒冷的地位,是缺乏外交逻辑的。以拥有25万巴勒斯坦人的东耶路撒冷地区的主权作为妥协,以色列可以要求世界承认1967年以来,它对耶路撒冷城内绝大部分犹太人小区及外围地区的主权,这不但能够满足各大宗教的信徒,更能说服国际社会承认耶路撒冷,而不是特拉维夫,才是以色列的首都。
就算候任美国总统奥巴马为了选票,能够在竞选时说“不支持任何将耶路撒冷一分为二的方案”这种民粹主义浓厚的狠话,但是思路清晰的利夫尼,还是必须以人民的幸福及安全为依规,冷静地做出最好的判断。
2008年10月24日,由于要求被拒绝,沙斯党决定不加入新内阁,隔天,无法取得多数议席的利夫尼,立即宣布放弃筹组新内阁,准备提早大选。这个决定断送了利夫尼出任总理的机会,但亦让世人看到,这位女政治家晓得,无论代价是什么,原则是不能妥协的。(林国忻)
(责任编辑:黄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