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瞭望》文章:尼克松和尼克松图书馆
文/谢文庆
在庆祝中美建交30周年之际,我们不能忘记美国前总统尼克松,正是他1972年2月的破冰之旅,宣告中美两国长期隔绝与敌对态势的结束,为中美1979年1月1日正式建交打下了良好基础。
理查德·尼克松1913年1月9日生于美国加利福尼亚,二次大战期间曾在海军服役,战后步入政坛,曾两次担任副总统。1968年,他击败民主党人汉弗莱,当选为美国第四十六届总统,1972年连任第四十七届总统。
1972年2月21日,尼克松总统开始了为期7天的正式访华。美国总统访问一个国家长达7天,在美国历史上是罕见的。尼克松访华期间,毛主席当天就会见了他,并进行长达一个多小时的谈话;周恩来总理与美国代表团会谈数次,亲自陪同尼克松去上海和杭州访问。经多次磋商,两国政府发表了指导两国关系的《中美联合公报》(亦称上海公报)。上海公报标志着中美两国关系正常化的开始,为以后中美关系的进一步改善和发展打下了基础。
作为尼克松总统访华后民间交流的一部分,中国新闻代表团于1973年5月访问美国。朱穆之(时任新华社社长)为代表团团长,成员包括外交部新闻司官员、新华社各级领导以及中国各主要报刊、杂志的社长或总编,共21人,我当时作为新华社对外部编辑是代表团成员之一。
美国政府出于安全和其他方面的考虑,派出2l名保镖自始至终伴随着我们。在我们住宿的宾馆包下一层楼,在入口处架设电台,代表团成员要走出宾馆必须有保镖陪同。代表团在美国30天,访问了8个州10个城市,参观了工厂、农场、企业、银行、学校、医院、文化艺术、新闻和科学研究机构,以及一些风景名胜区,同各界人士进行了友好接触。
值得一提的是,代表团访问华盛顿期间,尼克松总统在他的椭园形办公室会见了中国新闻代表团全体成员,陪同尼克松会见的有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博士等官员。尼克松总统与代表团每个成员握手,并发表了友好的讲话。会见快结束时,尼克松总统对美国媒体说:“我‘命令’你们多写有利于中国代表团的报道。”
第二天,美方陪同人员送来尼克松总统与代表团每个成员握手的大幅照片,照片下方有尼克松的亲笔签名。虽然时隔35年,住所多次搬迁,我一直保存着这幅有纪念意义的珍贵照片。
对于美国的总统图书馆,人们常常会有一种误解,以为是那些曾经担任过美国总统的人下台后四方筹措资金,为普通老百姓提供一个读书看报的地方。实际上,美国总统图书馆更准确的名称应该是总统博物馆或档案馆。
1955年美国国会通过《总统图书馆法》,根据此法,美国总统卸任后在自己家乡建造一座图书馆,存放自己的文件,交国家档案部门管理。尼克松总统因“水门事件”被迫下台,只能完全依靠私人基金建造图书馆。1990年,花费4000万美元、占地9英亩的尼克松图书馆在加利福尼亚州约巴林达开幕。
2006年夏,布什总统拨款690万美元才把该图书馆纳入其他11座总统图书馆体系,把尼克松任内的文件和录音从华盛顿搬到这里。2007年1月,我和夫人到洛杉矶探望女儿、女婿期间,四人驱车前往参观尼克松图书馆。据说,尼克松图书馆就其面积和视听设备的应用等方面而言,是迄今为止所有美国总统图书馆中最好的。
一进入展览厅大门是咨询服务台,向前去是可以容纳200余人的剧院,隔一段时间就放映23分钟尼克松生平的影片。展览厅包括走向总统之路、副总统任期、1960年总统竞选、1968年总统竞选、世界领导人、构造和平、睦邻大使、白宫办公室、“水门事件”等。展览厅以显著位置突出了尼克松总统1972年对中国的访问和影响深远的《上海公报》,除展出了大量的照片外,还雕塑了尼克松与周恩来握手的铜像。
从图书馆出来,便是后院、水池、棕榈、草地,很是壮观。尼克松出生地是一栋不起眼的两层楼,说明当时他的家境并不富裕,在他诞生地旁边是尼克松和夫人的墓地。
尼克松在美国是一位颇有争议的人物。1974年8月8日,尼克松因“水门事件”而被迫辞职,成为美国历史上笫一个自动辞职的总统。在他辞职后的20年中,尼克松不断反思自己,积极参与国际事务,为美国在任总统出谋划策,在国内外演讲数百次,并写出了《尼克松回忆录》《六次危机》和《领导人》等8部畅销书。1994年4月22日尼克松在新泽西家中逝世,享年81岁。
现在人们对尼克松已逐渐淡忘,他一生尤其是担任总统期间的功过是非,将由历史学家进行评说,但他在1972年顶住各种压力,以很大的勇气毅然对中国进行访问,打开了中美关系的大门,结束了两国长期的敌对状态,这一功绩是不会被人们忘记的。□(作者为中国国际战略协会高级研究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