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上午,重庆市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在市人民大礼堂隆重开幕。
大会执行主席由主席团常务主席薄熙来、陈光国、张轩、陈存根、余远牧、陈雅棠、胡健康、王洪华、郑洪、卢晓钟、艾智泉担任,他们在主席台前排就座。
王鸿举、邢元敏、黄奇帆、何事忠、马正其、徐敬业、范照兵、刘光磊、翁杰明、吴政隆、梁冬春、刘志忠、张文彬、甘宇平、程贻举、周建中、赵公卿、童小平、谢小军、谭栖伟、刘学普、凌月明、吴家农、刘隆铸、夏培度、王孝询、陈万志、于学信、彭永辉、陈景秋、孙甚林、钱锋、余敏、张烨等在主席台就座。
开幕式由陈光国主持,王鸿举代表市人民政府作政府工作报告。
大会应到代表865人,实到代表794人,符合法定人数。
报告6大关键词
厚达33页的政府工作报告为我们描绘了重庆未来发展的蓝图:坚持以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惠民生为工作主线,转变发展方式,深化改革开放,促进社会和谐,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今年,全市生产总值增长1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收入分别增长11%和12%……在这里,本报以6个关键词,为您介绍报告的主要内容。
关键词:GDP
目标:全市生产总值增长12%,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13%。
措施:促进投资稳定增长,坚持扩大投资规模与优化结构并举,高起点、高质量、大力度策划实施一批大项目、好项目,为经济平稳较快增长提供强力支撑。
关键词:促增长
目标: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增长18%,利润增长10%。“6+1”产业体系实现销售收入7000亿元。外贸出口总额增长10%,实际利用外资增长18%,利用内资增长25%。
措施:确保轨道交通六号线一期等项目全面开工建设。今年完成重点建设项目投资1500亿元。全年新增贷款超过1200亿元,增速高于全国5个百分点。力争新引进世界500强企业10家、中央企业10家、国内知名企业20家。加快完善两路寸滩保税港区基础设施建设。北部新区以建设内陆开放示范区为契机,先行先试。稳定出口增长趋势。
关键词:扩大消费
目标: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5%。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控制在4%左右。城镇化率达到52%。
措施:放宽公积金个人贷款额度。增加私人购车贷款额度。新增百亿级商圈、百亿级市场各一个、百亿商贸企业3家。探索城乡一体化制度设计。加快现代农业发展,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完成1000个村新农村建设规划。
关键词:就业
目标:今年城市登记失业率要控制在4.5%以内,新增就业岗位22万个,新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30万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收入分别增长11%和12%。全年应届大学毕业生就业率不低于90%。
措施:市级财政投入2亿元,促进大学生创业。选派5500名大学生到镇村工作。对经营困难仍坚持不裁员的企业,以及吸收农民工就业的企业,实施补贴。
关键词:社会保障
措施:今年,调高企业退休人员医疗、养老、失业、工伤保险待遇。全面解决被征地农转非和城镇未参保人员养老问题。扩大农民工养老保险和农村低保覆盖面。建设廉租房80万平方米,建成农民工公寓25万平方米。
关键词:教育
措施: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实施绩效工资,增加贫困学生补助标准。建成500所农村寄宿制学校,300个中小学塑胶运动场。高校在校生达到70万人。
权威分析
12% 重庆不调低GDP增长率
本报讯(记者 金蓉 梁鹏 袁秦)市政府工作报告中,今年我市GDP确定增长12%。常务副市长黄奇帆昨日参加市政协委员联组讨论时解析了在全球经济衰退的背景下,我市不调低GDP增长率的原因。
据了解,重庆确定的GDP增长率位居全国前列。黄奇帆说,“重庆不调低自己的发展目标,也是为全国保增长作出贡献”。
黄奇帆表示,要实现这样的目标,要从开放、改革、发展和稳定四个方面努力。
黄奇帆说,如果能保证工业增长值在20%,那么GDP增长12%就能完成。今年要争取35亿美元外资到位。今年要组建电子票据交易中心、OTC市场、畜产品远期交易所,这些对重庆成为西部金融高地,成为统筹城乡的模范区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今年稳定的主要任务是返乡农民工。”
去年成就
GDP增14.3%
市民增收14%
全市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14.3%,跃上5098亿元新台阶;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30.4%,达到577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外贸出口分别增长24.3%和26.4%。
去年“三农”投入增长26.4%。主城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297天,比上年增加8天。城镇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和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分别达到72%、78%,库区水质保持稳定。三峡工程175米水位线下移民搬迁任务提前完成。完成开县等“一城五镇”迁建,搬迁移民5.4万人,确保了175米水位试验性蓄水。
全面推进城乡免费义务教育,惠及学生370万人。新建和改扩建县级医疗机构10个、乡镇卫生院80个、标准化村卫生室90个,医疗服务水平稳步提升。
城乡居民收入分别达到14360元和4050元,增长14%和15.4%。城镇新增就业28万人,新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30万人。农村绝对贫困人口减少12万。从去年10月起,对农村中小学教师每人每月增发200元津补贴。
抗震救灾累计向四川捐赠7.4亿元,收治伤病员2289人,创造了救援工作多项全国第一。按中央要求,全面启动对口支援崇州灾后重建。
系列适应性调控措施
稳住了经济和物价
我市去年推进了5件大事。
应对危机:分别于4月、9月、12月,推出了系列适应性调整措施,稳住了经济,控制了物价。完成工业投资1338亿元。争取中央新增预算投资40亿元,落实新增贷款300亿元,为刺激内需、促进增长开了一个好头。
内陆开放:重庆成为国家服务外包基地、加工贸易转移重点承接地、直航台湾口岸城市。成功举办十大经贸活动,全年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27亿美元,为上年2.5倍;利用内资843亿元,增长96%。
统筹城乡:编制上报了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总体方案。构建“一圈”对口帮扶“两翼”互动发展新格局。
五个重庆:启动危旧房拆迁改造三年计划。植树造林200万亩。万州至云阳等116公里高速公路建成通车。六大卫生行动和全民健身启动实施。“宜居重庆”、“平安重庆”建设正加紧策划筹备。
中央支持:国务院通过了《关于推进重庆市统筹城乡改革和发展若干意见》。部市合作大力推进,已签订战略合作协议38个。本版稿件据重庆日报/记者 聂飞 实习生 王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