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启:学士后硕士后莫变成廉价劳动力
新民网特约评论员
冰启
【新民网评】北京政协委员孙狄提交了《关于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新方案的建议》,在提案中,孙狄建议借用“博士后”模式,在企业中建立“学士后”、“硕士后”制度,为毕业生设立两年的见习期。
此前,笔者曾经在《科学时报》上针对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为本科毕业未找到工作的学生提供助研机会,用学校科研经费发放助研工资,并解决社会保障的做法,提议探索“学士后”、“硕士后”制度的构建。
笔者所建议的这种制度,其实是为毕业未找到工作的学生提供全方位服务,让暂时未找到工作的毕业生,有一定的生活来源,有基本的社会保障,同时积累职业经验,在“学士后”、“硕士后”期间可以同时寻找工作。一旦找到工作,就可结束“学士后”、“硕士后”。
教育数据公司麦可思的调查统计表明,中国每年有超过40%的大学毕业生在毕业离校之际无法找到工作,有20%的大学毕业生是在毕业半年之内找到工作的。这些毕业生往往在离校之后,只有继续依靠家庭提供经济支持,或者做临时工糊口,同时没有社会保障,无法获得就业培训,陷入严重的就业焦虑。
如果有一项制度,能提供给这些毕业生生一份工作,有基本的社会保障,有一定收入,同时可以获得职业经验,显然可以帮助他们既渡过求职难关,又提高就业能力。
笔者甚至认为,如果以上制度能顺利实施,那么,大学将不会再为追求毕业生的当期就业率而焦虑,不再使整个教育教学围着就业转,从而可避免大学教育的完全功利化、职业化、技能化,并保证大学教育的完成性;而大学生,也完全不必将毕业之日作为就业之时,可以给自己更宽松的求职时间,以及更充分的就业准备。
对于孙狄委员的提案,笔者认为,有可能会把大学毕业生变为企业的廉价劳动力,而不是为大学毕业生服务。依照孙狄委员的建议,毕业生与企业签订见习合同,企业只发放毕业生见习生活费,免交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只需按实际发放的见习费缴纳医疗保险和工伤保险,这完全只照顾了企业的积极性,而没有考虑大学毕业生的利益:实习待遇极低,没有基本的社会保障。这不是在解决大学生的就业,而是进一步加重大学生就业难。势必更多的企业愿意以这种“学士后”、“硕士后”制度廉价地使用大学毕业生。
考虑推行“学士后”、“硕士后”制度的用人单位的积极性是需要的,但不能以损害学生的利益为代价。
这一方面要遴选有弹性用人需求的用人单位,包括高等学校、科研机构、政府部门,而不是所有企业都适合,所以笔者建议有条件的高校、科研机构可实行这一制度;另一方面需要政府政策支持,为实施这一制度的用人单位,提供政策优惠,以便他们能给“学士后”、“硕士后”交纳社会保险,同时给予就业培训。另外,对于“学士后”和“硕士后”,其待遇应不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而不仅仅是发放生活费(用人单位可视学生具体上班时间调整,因为学生可以在此期间继续花时间求职、接受培训等)。
探索大学生就业新机制,必须以保护大学生的权益为基本前提,离开了这一前提,新的机制将无法推进。这就无怪乎孙委员的建议,在网上引来如潮的反对声。只是希望这样的反对声,不要让大家误会了本可以帮助大学生就业的“学士后”与“硕士后”制度。就如博士后制度,当初在国外其实就是帮助不能找到工作的博士毕业生度过就业难关,而在我们这里,却衍变为一种“学历”以及一个研究机构的学术能力指标。(新民网特约评论员 冰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