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鸣委员呼吁加强上海市老年护理工作
东方网政协报道组陆黛、陈洁、张海盈、吴颖、杜丽华、曹子琛1月13日报道:九三学社市委专职副主委黄鸣委员,去年的提案,获得了优秀。
黄鸣委员在这份提案中,呼吁加强上海市老年护理工作。建议上海能率先在全国实现老年护理保险制度;加强老年护理行业管理,加强人才培养,提升医疗质量和服务水平。
黄鸣委员说,截至2007年12月31日,上海共有50.24万的80岁及以上高龄老人。由此,老年护理问题提到议事日程上来。因老年人慢性疾病的高发,特别是各种复合型、长期疾病如心脑血管、呼吸系统、消化系统以及认知障碍等疾病的高患病率逐渐凸现。
而上海市的老年护理工作,存在一些问题:
第一,供需矛盾突出。上海市老年护理服务的年需求总量61.38万人,其中全护理的年需求量为6.973万人,部分护理为54.407万人;而上海市老年护理医院核定床位数仅为6811张,实际开放床位数为8478张,全市95岁及以上老年人人均不到一张床位;
第二,老年人在医疗和护理方面的负担沉重,部分护理服务没有被医保覆盖,护理老人成为普通百姓家庭沉重负担;
第三,目前我国没有老年护理保险制度,上海市也缺乏地方性的相关政策和机制;
第四,上海老年护理医院区域分布不均衡,政府相关部门资源缺乏有效整合;
黄鸣委员提供了一张调查数据,上海市中心城区和郊区每千名老人的护理医院实际床位数分别为2.37张和4.86张,而崇明县仅为0.57张。而其他养老资源在严重不足的同时,还存在市郊区的严重差异;
第五,老年护理服务设施和服务质量有待改善,人才队伍建设急需加强,护理人员素质问题突出;
第六,老年护理医院和养老机构的评估系统缺失,缺乏相应的市场和政府管理机制;
黄鸣委员的建议如下:
1.加大老年护理机构和设施的建设。整理规划,加大投资,加强专业护理医院的建设,提高护理床位数量到占全市老年人口科学合理的比例。建议选择处于医疗资源相对集中的、合适的部分市区养老机构逐渐转变成专业护理医院;同时在郊区大规模建设养老机构,转移需要生活护理且需要更大空间活动的老年人口,在降低成本,实现养老资源统筹兼顾的同时,解决就业难题。而在此之前,可先扩大养老院的护理功能,暂时缓解护理床位紧缺的矛盾。
2.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率先建设上海市的老年护理保险制度。
可以建立针对在职职工的互助性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同时由政府出资按老年人口建立公助性的护理保险制度,辅之于商业保险。之后于合适的时机,建立老年护理社会保险基金,实施统一的社会保险制度。把护理保险实施与老年护理市场发展结合起来,把政策管理与护理服务提供主体区分开,通过老年护理费用的社会化制度机制完善老年护理事业,带动护理产业和福利服务业的发展,实现老年护理服务事业产业化,将老龄化挑战下的福利产业建设成经济发展的新的产业增长点。此外,提倡子女为老人购买保险。
3.理顺政府老年护理方面的工作,完善相关管理机制,同时建立长效投入机制。
借鉴发达国家老年护理事业发展的经验,设立统一的机构管理,协调医疗卫生、民政等部门,并加大投入。大力支持社区护理组织,医保覆盖养老机构的相关医疗服务,统筹护理设施建设和专业护理人员的配备和队伍建设。
4.建管并举,规范推进,加强老年护理行业管理,着重加强人才培养,提升医疗质量和服务水平。
建立全市的老年护理医疗质控中心,修订《上海市老年护理医院质量标准》;建议在医学院、中高级技术学院开设老年护理专业,逐步建立健全老年护理医院执业医师的教育培训制度,尤其是重点加强敬老爱老的道德和情感培训以及心理治疗、沟通技巧和临终关怀等方面的知识培训;并解决相关职称评审制度;尽快建立老年护理教育的普及推广工作,提高老年护理人员的专业水平;重视护工队伍建设,通过劳动部门与护工来源地建立联系,当地培训,多方签订协议,持证上岗,并解决护工综合保险问题;借鉴北京市护理员制度,政府补助、建立护工培训和考评制度,重视护工素质和服务质量。
5.全社会关注,合理规划,健全法制保障。
建议在政府主导下,构筑科学合理的养老理念并进行宣传,同时发动全社会参与老年护理体系的建设;建议有关政府部门立足将来,深入研究老年护理方面的发展战略,把老年护理纳入社区卫生服务体系管理,制定老年护理事业区域卫生规划;建议在《老年人权益保护法》的框架下,制定和完善符合上海市的老年护理服务方面的相关政策和具体措施,积极应对上海市的老龄化挑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