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开出民生"大单" 今年投入726.7亿
○政府工作报告解读·亮点点击
昨日举行的省十一届人大二次会议,听取了省长蒋巨峰向大会作的《政府工作报告》。
这份报告开出了一份分量十足的民生“大单”,一项项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措施,覆盖老百姓最为关注的增收、就业、社保、教育、卫生、住房等方方面面,将为老百姓带来更多的实惠。
除了民生“大单”外,全年项目投资将突破1万亿元,全力推进基础设施、生态环境、重点产业等项目建设,其中包括市民十分关注的“7+2”铁路项目、成都双流机场二跑道建设等。这也是我省年度投资规模首次突破1万亿元。
民生“大单”一一点
●社保 努力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养老保险待遇。启动大学生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工作,实现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全覆盖。
●就业 采取更有效的措施,切实减轻企业负担,稳定就业岗位。着力解决“零就业”家庭就业困难。实现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26万人,其中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8万人。
●增收 完善农民工、企业职工工资支付机制和正常增长机制。推进事业单位工资制度改革,实施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绩效工资制度。
●教育 加大农村中职学生学费免除力度。健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加强农村中学教师培训。
●卫生 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支持发展村卫生室。加强社区卫生机构建设,积极开展社区公共卫生服务,城市社区卫生覆盖率达到85%。积极改善就医环境,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住房 推进保障性安居住房建设,加大廉租住房建设力度,加快棚户区改造,建立多层次住房保障体系,着力解决城镇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落实和完善促进合理住房消费的政策措施,推动房地产市场稳定健康发展。搞好价格监测分析,完善应对价格异动机制。
今年项目特别多
●铁路 今年,我省将加快成灌快速铁路、成绵乐铁路客运专线、兰渝铁路等项目建设,全力争取新开工建设成兰、成西、成贵、川藏、巴达、成昆扩能、成渝城际客运专线和达万铁路电气化改造、成都火车北站改造等“7+2”铁路项目。
●公路 加快推进纳溪至贵州界、宜宾至重庆界、广元至甘肃界等高速公路建设。完成通乡水泥路5000公里,通村公路15000公里。
●港口 抓好泸州港扩建、宜宾港以及成都双流机场二跑道项目建设。
●工业 开工建设攀钢西昌钒钛资源综合利用、一汽大众35万辆轿车等重大项目。加大水电、天然气、钒钛等战略资源重点项目建设力度。规划发展一批重点产业园区,培育成长型特色产业集群。
●服务业 实施旅游振兴工程,加快重点旅游区建设,加强旅游安全形象宣传,增强对国内外游客的吸引力。积极推进西部商贸物流中心、西部金融中心建设。加强城乡消费设施和服务体系建设,落实和完善引导刺激消费的政策措施,培育新的消费热点。
●农业 积极实施新增100亿斤粮食生产能力工程,发展十大优势特色种植业,建设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基地。扶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加快发展农村二、三产业特别是农产品加工业。本报记者 钟蓓
○政府工作报告解读·热点关注
灾后重建 今年完成72%主要目标
灾后重建无疑是本次人代会的一大热点。《政府工作报告》对2009年的灾后重建作出了详细系统的安排,从十方面如火如荼地推进灾后重建,完成灾后重建主要目标任务的72%。
●推进城乡居民住房恢复重建。力争今年9月完成农村居民住房恢复重建,年底基本完成城镇居民住房恢复重建。
●推进城镇恢复重建。开工建设748个市政公用事业基础设施项目。全面启动39个重灾县(市、区)的城镇重建工作。
●推进农村恢复重建。基本完成农村道路、供水、沼气、乡村清洁工程、农村扶贫和农业生产基地建设。
●推进公共服务设施恢复重建。完成2811所学校、1167个医疗卫生机构、763个计划生育服务机构、1546个就业和社会保障公共服务机构恢复重建。
●推进重大基础设施恢复重建。全面开工并加快建设纳入重建规划的公路项目。加快受损铁路线路和生产运营设施恢复重建。完成1000座以上受损水库的维修加固。全面开工纳入规划的1298个能源重建项目,完成1107个。
●推进产业恢复重建。积极实施工业重建规划,加快旅游景区及服务设施恢复重建,推进毁损农田水利基础设施恢复重建。
●推进市场服务体系恢复重建。重点抓好日用品商贸网点、建材批发市场、农产品批发市场和农村生产资料流通服务设施等恢复重建,1749个商贸服务业、成品油库及加油站重建项目完成投资70%以上。
●推进防灾减灾能力恢复重建。基本完成救灾物资储备体系建设和气象项目恢复重建。
●推进生态恢复重建。完成11.4万亩林木种苗基地及林区损毁基础设施和业务用房等重建。
●推进精神家园建设。继续组织灾后重建志愿服务,加强社区人文关怀,实施心理康复工程和文化抚慰工程。本报记者 钟蓓
○政府工作报告解读·回顾展望
居民消费价格今年涨幅控制在5%
2008年,全省生产总值达到12506.3亿元,增长9.5%;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041.8亿元,增长18.9%;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633元,增长13.8%;农民人均纯收入4121元,增长16.2%;城镇化率37.4%。
2009年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全省生产总值增长9%,完成灾后重建主要目标任务的72%。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10%;城镇新增就业62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8%以上;居民消费价格上涨幅度控制在5%左右,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4.5%。以内。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2009年,我省将突出四大工作重点:
●以灾后重建为重点,立足自力更生,推进协作共建,加快建设灾后美好新家园。
●以扩大内需为重点,加大投资力度,扩大消费需求,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以统筹城乡发展为重点,强化农业基础,推进农村改革发展,加快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进程。
●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大力实施民生工程,增加城乡居民收入,使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本报记者 钟蓓
2009年 财政预算蛋糕这样切
今年财政预算草案报告显示 我省将厉行节约努力压缩行政成本
2009年,四川的财政蛋糕怎样切?受省政府委托,省财政厅厅长黄锦生昨日以书面形式向省十一届人大二次会议作《四川省2008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及2009年财政预算草案的报告》。今年,我省将厉行节约,努力压缩行政成本,在14项主要支出科目中,基本公共管理与服务支出预算以2.81%的增幅创近年来最低记录。
报告称,在2008年全省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1041.76亿元的基础上,调减增值税转型改革、利息所得税暂停征收、燃油税改革等因素后,2009年预算基数为955.1亿元,按10%的增幅计算,全年一般预算收入安排为1050.6亿元。加上中央返还性收入、财力转移性支付,全省当年可用财力总额为1804.65亿元,增长7.62%。
报告称,2009年省级可用财力总额为391.9亿元,比基数增加27.31亿元。这部分新增财力,安排民生方面的支出20.51亿元,占75.1%;安排经济发展方面的支出6.8亿元,占24.9%。
○解读
在14项主要支出项目中,基本公共管理与服务支出以其2.81%增长率显得很“特殊”,其幅度在这些支出项目中乃至近年来的基本公共管理与服务支出预算中最小。如去年的财政预算草案报告中,基本公共服务支出预算为304.72亿元,增长7.18%;2007年预算草案报告中,这一科目增长比例则为9.31%。
对于这一变化,省人大常委会预算工委副主任郑树全和省财政厅厅长黄锦生向记者解读说,这体现了2009年预算编制厉行节约的新特点,意味着政府在采取厉行节约的积极措施,降低行政成本,严格控制和压缩一般性支出。据悉,今年我省在财政支出方面将严缩“人、车、话、会”等一般性支出,严控楼堂馆所、信息化建设,严禁超标建设;增加公共保障投入,优先保障教育、医疗、社保、就业等资金需要。本报记者 熊德壮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今年计划增长10%
省发改委昨日所作报告表明 我省将以增加居民收入的方式拉动内需
昨日,省发改委主任刘捷以书面形式向省十一届人大二次会议作《关于四川省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2009年计划草案的报告》,以一系列即将实施的重大项目为线条,勾勒出四川今年“抓重建、促增长、扩内需、调结构、重民生”的美好发展图景。
地方财政和居民收入同增10% 报告建议2009年全省GDP增长计划目标按9%安排,与此相适应,建议安排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1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而2008年这两项增长分别为18.9%和13.8%,2007年为31.8%和18.7%。“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一致,是近十年来的第一次。”西南交大公共管理学院博导、公共财政专家叶子荣告诉记者,这表明我省2009年将实施积极财政政策,以增加居民收入的方式保民生、拉动内需。
试点灾区住房融资担保租赁 报告提出要强化灾后恢复重建要素保障。积极争取国家预算内资金和新增国债资金对灾后重建的支持,争取设立灾后重建产业投资基金,抓好灾区住房融资担保租赁等试点,多渠道筹集重建资金。
加快红原、亚丁机场前期工作 报告提出我省今年将突出抓好铁路通道建设,加快高速公路出川通道和成都综合交通枢纽建设,着力打通省级运输大通道,完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我省将加快成都双流机场二跑道和新航站楼建设,抓好宜宾机场迁建工作,加快阿坝红原、稻城亚丁机场前期工作,力争早日开工建设。在能源基础设施建设中,四川将积极开发新能源,争取四川核电项目纳入国家规划。
降低住房交易税收负担 按照报告,我省今年将加大保障性住房投资建设力度,增加廉租房、经济适用房开发建设规模,着力解决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调整房地产供应结构,支持开发中低价位、中小套型商品住房,降低住房交易税收负担。本报记者 刘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