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本身就是两国关系正常化的一部分,访问与正常化一起载入了史册 文/陶文钊
我们正在纪念中美关系正常化30周年。中美两国建交后第一件具有历史意义的大事就是邓小平副总理1979年1月底2月初对美国的访问。
或者说,这次访问本身就是两国关系正常化的一部分,访问与正常化一起载入了史册。
这次访问的历史意义首先在于,它迅速地提升了刚刚正常化的中美关系,使两国关系在各个方面都开足马力迅速地发展起来。
中美关系正常化是邓小平关于中国改革开放宏图大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有助于为中国的现代化建设营造一个稳定的国际安全环境,并有利于从国外引进资金和技术,开拓国际市场,使中国的开放政策得到充分实现。要达到这一目的,就要在正常化后抓住势头,迅速充实中美关系的具体内容,使两国关系在短时间内达到一个相当高的水平。
要这样做,在中国方面没有问题,但在美国方面却是有阻力的。关于中美建交的谈判是极其秘密地进行的,卡特总统只是在发表建交公报前几小时才向国会领袖打招呼,用首任中国驻美大使柴泽民的话说,《建交公报》一发表,美国国会炸开了锅。美国国内反对中美建交的势力相当强大,他们很可能使刚刚建立起来的仍然十分脆弱的两国关系的发展受到阻碍。对于这股逆流需要加以遏制。许多美国人即使不反对建交,但中美对抗隔绝了20多年,他们对中国非常不了解,对于两国建交的意义也认识不足。对于广大的美国民众需要加强沟通。本来卡特总统以为邓小平会在1979年6月访问美国,但考虑到所有这些因素,小平同志在建交后不到一个月就出访美国。
在八天的访问中,邓小平与卡特总统进行了深入、坦率、诚恳、亲切、极其有益和建设性的会谈,走访了国会,会见了国会两党领袖,与国会议员共进早餐,出席了众多的活动,还接受了美国三大电视网和公共广播公司的采访。他希望中美两国人民能够千秋万代地友好下去,能在维护和平和发展经济这两个方面进行合作。所有这些都是对两国关系正常化的一种生动、形象、有效的宣传,也宣传了中国的改革开放,消除了一些人对中国的误解,使中美关系从一开始就获得了强劲的动力。在邓小平访问期间,两国签订了一系列合作协定。随后,两国高层互访十分频繁,两国政府间在1979年一年中就签订了27项各种条约和协定,中美关系的内容一下子就丰富了起来。
在这次访问中,邓小平可敬、可亲、真诚、坦率的人格魅力给美国公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当时的美国人对中国缺乏了解,对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更缺乏了解。现在,中国领导人来到了他们国家,来到了他们中间。他们怀着好奇的心理第一次如此近距离地接触中国领导人,他们的所见所闻与过去从一些媒体宣传中获得的印象大不相同。卡特总统在他的回忆录中写道:在肯尼迪艺术中心为欢迎邓小平访美举行的演出结束时,他陪同邓小平上台与演员见面。当邓拥抱美国演员特别是拥抱演唱中国歌曲的小演员时,流露了真诚的感情。直到现在,许多美国朋友还在津津乐道当年的事情。他们谈到,当邓小平在休斯敦戴上牛仔帽向全场挥手致意时,一下子就拉近了自己与美国人之间的距离。邓小平的形象通过电视转播进入千家万户,这是30年来的第一次,这种影响力对于改变美国人对中国的看法是重要的。
中美关系正常化是中国外交超越意识形态的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体现。邓小平根据中国长期以来的外交实践和国际关系的发展,认为按社会制度或意识形态来划分阵线、决定亲疏远近的做法都是靠不住的,只有超越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异同,普遍实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才能发展正常的国家关系,增进国际合作,维护世界和平。而他对美国的成功访问正是身体力行这种外交政策的一个表现。这次访问还向全世界传达了一个重要的信息:中国确实是开放了。虽然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已经宣布了改革开放,但国外对中国会如何实行改革开放还持观望态度。通过邓小平的访美,通过他在美国与各界的交流与对话,通过他对改革开放政策的阐释,国际上对中国的改革开放政策、对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无疑有了新的理解。
邓小平不仅从中国现代化建设的角度来思考中美关系,他更从全球战略的角度来考虑两国关系。他在推动两国关系正常化时一再指出,美方应该从这个角度来看问题。他后来也说,中美关系的改善是世界和平与稳定的需要。30年来,中美两国的合作范围不断拓展,程度不断深化,但这恰恰是从30年前的两国关系正常化和邓小平对美国的访问开始的。我们现在正继续沿着他老人家开辟的道路前进。(作者为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研究员) (来源:《瞭望》新闻周刊)
(责任编辑:王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