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4日,巴勒斯坦男子马哈鲁格在位于加沙北部的家中一筹莫展。在以色列军队完全撤离后,巴勒斯坦平民陆续从难民营回到一片狼藉的家中,搜集尚能使用的生活用品继续度日。新华社记者张宁摄
新华社开罗1月25日电 新华社记者陈公正
25日是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伊斯兰抵抗运动(哈马斯)分别宣布的一周停火期限的最后一天。那么,加沙形势今后将如何发展?是继续保持相对平静,还是战火重新燃起?
“双赢”降低“翻盘”意愿 以色列和哈马斯18日分别宣布的一周停火没有书面协议作为基础。
但从冲突双方目前的动向来看,它们似乎都在按照埃及和法国1月6日提出的和平倡议行事,即双方先实现临时停火,再就边境安全和解除封锁进行协商,最终达成长期停火。
埃及一直担心双方临时停火不能维持,分别于22日和25日召集巴方和以方代表会谈,试图催生出一份正式停火协议,但眼下这一正式停火协议还难以出笼。
观察家们指出,以色列近期内再次主动出兵加沙的可能性在递减。以总理奥尔默特在宣布临时停火时曾说,“我们已在加沙实现全部目标”。如果加沙近期再次爆发大规模战斗,那么这无疑是对奥尔默特上述宣示的否定,无异于证明“铸铅”行动铸出来的不过是残次品。在一次果断而有效的闪击战后,接着出现较长时间的平静,才是以色列战争策划者希望看到的结果,也是以执政联盟最愿意让选民看到的“政绩”。
另一方面,哈马斯近期内再次挑起大规模冲突的概率也不很大。哈马斯在临时停火后也宣布“胜利”,其政治领导人迈沙阿勒称“实现了我们的目标”。既然如此,哈马斯又何必重燃战火?
分析人士指出,加沙这场持续22天的“双赢”战争虽然看似荒谬,却可以让加沙的无辜平民松口气。毕竟,以色列和哈马斯都没有因输了上一局不甘心而非得再来一局以“翻盘”的意愿。此外,以色列从一开始就掌握着战争的主动权,如果以色列今后不主动出击,那么哈马斯先动手的可能性也不大,因为毕竟双方的军事实力存在霄壤之别。
双方目标发生变化 在以色列和哈马斯实现临时停火后,双方下一步争取达到的目标发生了变化,而这种变化使得近期再次爆发全面冲突的可能性锐减。
以色列军队上月27日开始攻击加沙的直接目的,在于制止巴武装人员的火箭弹袭击。在军事行动基本完成这一目标后,以方将精力放在切断哈马斯武器来源上。本月22日以方谈判代表吉拉德抵开罗与埃及方面谈判,随后即回国,但没有透露谈判内容。不过第二天,以色列决策层即宣布与埃及合力打击武器走私,包括情报共享、部署地道探测设备等。
22日以色列外长利夫尼发表讲话称,以方“坚决保留对地道采取军事行动的权利”,这诱发外界猜测以军会不会以制止通过地道走私武器为借口,重新进攻加沙。但应该看到,部分用于走私武器的地道问题和直接诱发22天巴以冲突的火箭弹袭击毕竟是两种不同的威胁。如果说针对以南部的火箭弹袭击是能够给以色列带来的“急性外伤”,那么遍布埃及和加沙之间的1000多条地道便是以色列眼中的“慢性溃疡”,非长效复方药不能治愈。因此,分析人士指出,“打击地道武器走私”并不能成为以色列对整个加沙采取新一轮大规模进攻的依据。
从哈马斯方面看,1月15日以军兵临城下时,哈马斯曾向埃及提出一项长达一年的停火建议,其主要条件一是以色列立即撤军,二是在国际监督下开放加沙边境。21日以军全部撤退后,哈马斯将解除以方封锁、打开边境口岸,尤其是埃及拉法口岸作为第一要务。在当前国际社会纷纷表示捐钱捐物的气候下,哈马斯认识到加沙重建的过程是解除封锁的绝佳契机。此时它若再组织大规模武装挑衅,不仅无助于自身实力恢复,而且也有损于其在国际社会本已不佳的形象。当然,巴武装内部派系林立,针对以色列的报复性骚扰在所难免。
再战受到国际掣肘 从外部因素来看,美国新政府在中东问题上传出一片“和”声。美国新总统奥巴马22日在国务院发表讲话,表示将“积极地、主动地”寻求巴以、阿以和平。在此情况下,如果以色列再次对加沙大动干戈,无疑是与奥巴马政府唱对台戏。
此外,在以色列对加沙的22天进攻中,布什政府作壁上观,听任以色列在加沙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以及严重的人道主义危机,美国因此受到国际社会特别是不少阿拉伯国家的诟病。在此情况下,如果以色列再挑起事端,美国将会面临更大的国际压力。
更主要的,以外长利夫尼21日访问布鲁塞尔,拿到欧盟的一份安全承诺,欧盟则催促其尽快打开物资通道,开始加沙重建。英、法、德三国均表示将与以色列合作打击武器走私,法国军舰目前已经驶往加沙海域巡逻。因此,以色列再次大动干戈也会受到欧洲的掣肘。
由此看来,维持加沙的相对平静符合巴以双方的根本利益,也是国际社会的普遍愿望。无论是以色列还是哈马斯,谁若再次挑起事端,必将得不偿失。
(责任编辑:刘晓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