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回放
512汶川特大地震巨大的能量撕裂了大山,震碎了家园,灾难在人们记忆中划下无可磨灭的伤痕。危难关头,羌族排长陈大贵及藏族妻子杨欢挺身而出,舍生忘死救出11名群众;山崩地裂,巨大山体轰然而下,陈大桂与妻子杨欢、父母、奶奶和四位尚未救出的群众不幸被泥石流掩埋。
8万字:导弹兵编写操作规程解除漏洞“震惊”专家
小时候,姑姑拿着一顶捡来的军帽,点燃大桂心中对军人的向往追求。“将军,让我做您的士兵!”这句歌词成就了即将从军校毕业的大桂。如愿来到“导弹司令”杨业功生前所在部队,大桂在日记中写下这样一句话:“对照英模日省其身,当好导弹司令传人!”
在部队工作期间,陈大桂7次执行重大任务,3次参加军事演习,参与测试导弹数十枚(次),由他把关测试的4枚导弹全部发射成功。正是凭着这种执着追求和不懈努力,陈大桂在同期学员中第一个成为导弹测试指挥长,第一个被评为一级技术能手,第一个荣立三等功。
他几乎把所有业余时间和节假日都用在专业学习上。每天坚持按照计划深入学习、刻苦钻研,难题不解决不罢休,任务不完成不睡觉,废寝忘食地研究专业理论书籍和电路原理图。仅用一年多时间,他就通读了20多本专业教材,熟练掌握了10多个测试岗位的操作指挥,迅速成长为独当一面的技术骨干。他不仅学习指定的专业教材,还详细阅读武器装备说明书,对照装备查看结构、分析原理,盯住难题深钻细研,专业笔记比别人多了3倍。部队换型转训,新装备未到,他就四处搜集资料先学一步,为新装备训练探索路子。
去年11月,某新型导弹武器改变发射状态,为尽快解决测试操作无规程的问题,部队选派陈大桂到武器生产厂家跟踪见学,编写操作规程。经过两个月的艰苦努力,编写出了3本8万多字的操作规程,被二炮审定为训练教材,为缩短新装备形成战斗力周期创造条件。
一次,某新型导弹武器系统综合测试参数出现异常,不少人认为是操作失误所致,陈大桂打破常规思维,查找出武器装备系统测试软件的设计缺陷,并提出详细的改进意见,被专家采纳,提高了测试设备的可靠性。武器装备专家禁不住感叹:“没想到一个排长有这样的水平,真了不起!”
记者心语:
笨鸟先飞的时代早已一去不返,聪明的鸟儿更懂得振翅先飞的道理,什么是天才,马克思说天才就是集中注意力,换句话说,天才就是天生勤奋的人才!
12名突击队员:光脚抢修阵地决战暴雪夜
2008年年初,我国南方部分地区遭受历史罕见的雨雪冰冻灾害,营区的一些设施也受到了严重影响。而在此时,杨欢千里迢迢来到部队,与大桂举行简单的集体婚礼,正月初五,正是大桂与杨欢在部队举行完集体婚礼的第二天,杨欢正忙着准备下午的饭菜,她与大桂团聚的日子屈指可数,而这难得的婚礼“蜜日”,杨欢格外珍惜。
下午,陈大桂正在组织节日收心教育时接到通知,阵地伪装网快被冰雪压塌,随时有暴露阵地的危险。官兵们清楚,暴露了导弹阵地就等于泄露了军事机密,责任谁也担不起。尽管此时已到开晚饭时间,但抢救阵地伪装不容耽误。情急之下,陈大桂主动请缨,挑选12名党员组成突击队,顾不上吃饭就奔赴阵地。
阵地距营区数公里,道路被厚厚的积雪覆盖,车辆根本无法通行。一边是阵地可能被暴露,一边是大雪封路无法通行,怎么办?陈大桂带领突击队员扛起工具沿着齐膝深的积雪徒步前进。伪装网大篷有10米多高,网顶覆盖了厚厚的积雪,并有长长的冰棱悬垂,需要爬上顶棚才能清除积雪、冰棱,重新搭建支撑杆。这时,几名战士试着往上爬,因棚顶冰层太滑,怎么也爬不上去。正在大家焦急之时,陈大桂脱下鞋子,穿着袜子就往上爬,在厚厚的积雪上留下一串串深深的脚印特别耀眼。
在他的影响带动下,几名战士纷纷脱掉鞋子爬上顶棚,冒着刺骨的寒冷和随时都有摔下的危险,站在结冰的篷架上抢修伪装网。经过大家2个多小时的奋战,终于清除了冰雪,重新搭好了顶篷,排除了险情。当大家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连队时,陈大桂才想起刚来队参加集体婚礼的妻子还在等他吃饭呢。
时至今日,陈大桂光脚抢修阵地伪装的事迹却一直激励着、感动着官兵……
记者心语:
我们生存的空间里,很多人为了工作疲于奔命,很多人因为压力不堪重负,因为我们在奋斗,同时却忘了奋斗的理由。找个温暖自己的理由奋斗,或者找个可以温暖他人的理由奋斗,哪怕只是点亮一盏灯。
100元:“贫困生”资助6名贫困生
陈大桂家中并不富裕,他从拿工资的第一个月开始,每月都要寄钱照顾生病的父母和上大学的妹妹,工资所剩无几。沉重的生活负担,与很多军校毕业的军人相比,他是个不折不扣的“贫困生”,但当他看到贫困的孩子因为交不起学费儿被迫辍学时,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他将自己牙缝里省出的钱资助本村6名家庭困难的小学生,每年回家给6名孩子每人100元学杂费。为了回避乡亲们的答谢,有的是在离开前的头天晚上送去,有的则是请父母转交。
大桂家中的经济状况可能比一般人想象的还要贫困,他母亲从2006年发生车祸至地震前一直需要药物治疗,共花了4万多元的医药费;他父亲年迈体弱经常生病住院;妹妹陈勤上大学还要他负担学费,家庭的重担全落在他一人身上。工作至今3年时间,陈大桂没有积蓄,直到出事后整理他的遗物时发现,他的银行卡里只有最近两个月的工资共4000多元,准备筹办结婚用。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17张寄给亲人的汇款单,最多的是3000元,最少的也有500元。可想而知,对于月薪只有2000出头的排长,陈大桂毕业之后的生活是怎样俭省。大桂的妹妹陈勤清楚的记得,哥哥为了多寄些钱给家里,自己不舍得多花一分钱,直到结婚前,连件像样的衣服都没买过。
就是这样一位“贫困生”,只要身边战友家庭有难,他都慷慨解囊,奉献爱心。去年抗冰救灾捐款,他捐出了身上仅有的150元。
就是这样一位“贫困生”,积极倡议开展“少抽一包烟,捐出零花钱”活动,得到了广泛的响应,活动很快扩大到全系,大家纷纷伸出了援助之手,你10元、我20元,踊跃捐款,陈大桂更是慷慨解囊,将自己当月的津贴费106.5元全部捐了出来。
就是这样一位“贫困生”,在坐火车护送仪器到北京检修的路上,刚上车不久,听到有人在哭泣,便上前询问情况,一个衣衫褴褛的老头就上前拉住他“解放军同志,你行行好,我身上带的钱被偷了”。面对老人绝望的眼光,和围观群众怀疑的神情,陈大桂从口袋掏出100元钱塞到老人手里。
记者心语:
社会万象,人心百态,有人做梦都笑着数钱,有人却把钱升华成精神甘露,洒给最需要的人,当我们散金只为利欲膨胀时,钱只是存折里的一个冰冷数字。当我们散金为了体内暖流划过心口时,钱则充满了“人性”。
1.5米:难以跨越的生死之沟
“如果不是推了我一把,这娃本来可以跑出来的”陈山村村委会主任桂平邦一提起大桂,眼圈就红了,地震时的景象仍历历在目。
5月12日,桂平邦和20多个村民在陈大桂家帮忙修房子,为大桂4天后的婚礼作精心准备。午饭开得晚,灾难来临那一刻,大家都还没有放下饭碗。 “快跑,地震了!”陈大桂和桂平邦最先意识到地震了,对着屋里大声呼喊。年轻人扔下碗筷就跑,行动不便的几个老人仍然还在屋里。陈大桂又折回去,将他们一个一个连背带拽转移到房前空草坪上。
突如其来的山体滑坡,使原本惊呆的乡亲们慌成一团,有的跪在地上失声痛哭,有的不停地冲着陈大桂喊:“咋个办,咋个办啊?”陈大桂迅速环顾四周,当机立断,指向西边的空旷地带,大声喊道:“这里危险,快向那边跑!”可没跑出多远,一条宽1.2米、深1.5米的水沟挡住了逃生之路。地震时石桥塌陷,原本轻而易举可以通过的水沟,此刻却成为了难以跨越的生死之沟,听着山体垮塌的轰鸣声由远及近,眼看着滚石砸向脚边,心慌腿软的乡亲们一时不知所措。见此情景,陈大桂毫不犹豫地纵身一跳,稳稳的站在水沟边,一个接一个连推带拉将乡亲们拽到水沟对面。陈大桂80岁的奶奶和腿脚不便的父母在妻子杨欢的搀扶下,跌跌撞撞地落在了后面。
突然,右侧山体开始滑坡。“快跑!”这是大桂留在人世间最后的一句话,当第11个被救者、村主任桂平邦被陈大桂猛推一掌过水沟时,滑塌的山体以势不可挡之势倾泻而下,瞬间,陈大桂与他深爱的奶奶、父母、妻子一家5口都被埋在一片山石中。
陈山村党支部书记陈贵山痛心地说:“这个娃子是英雄啊,他一共救出了11位乡亲,大难当头,这娃子先救的都是别人啊!”
记者心语:
生死关头,年轻力壮的大桂本可以轻松带着家人逃生,但他选择了先救乡亲;生死关头,身体灵活的杨欢本可以自己获得生的希望,但她选择支持丈夫,把生的机会留给了别人。两个80后,两个年轻的生命,一家人生与死的抉择,大爱面前,民族精神化为民族魂汇集写成我们刚才读到的那一幕又一幕…… (来源:人民网-军事频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