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2月4日电(王宾 桂涛)4日,中国迎来立春日,人们用春饼、春卷等传统食品和对春天的热情告别寒冬,迎接新年的第一个节气。
按传统,立春日要吃春饼——用薄面饼卷上炒好的象征春天的新鲜蔬菜,以及萝卜、酱肘子、春卷等食品。
这一习俗称为“咬春”,包含对新年的美好期望。
家住辽宁省沈阳市的于春燕4日起了个大早,可菜场的韭菜和豆芽摊前还是早已挤满了人。
“立春要吃豆芽,昨天还一块一斤的豆芽,今天就贵了一倍。”她说。在中国的不少城市,韭菜、豆芽、肘子的价格都在立春这天有不同程度的上涨。
北京各大超市和菜市场也迎来了购买春卷、豆芽等传统立春食品的高潮。京城老字号“天福号”在立春前加班加点生产酱肘子,立春当日备货30吨。在宣武门的沃尔玛超市,短短一小时内,豆芽就已经卖出了八大箱,春卷也很畅销。
“春节放假的时候大鱼大肉吃了不少,萝卜、豆芽、青菜这些素菜正好换换口味,也应着立春的节气。”正在挑选食品的赵阿姨说。
中华医学会医史学会会员、中国中医养生保健学会常务理事周贻谋介绍说,立春日常吃的春饼的原料主要是葱和韭菜,都是补阳食物,营养丰富,可以在初春时节补充体内热量,促进人体功能恢复。
立春标志在季节上中国进入了春天。在4日立春这一天,北京关闭了各大公园的室外冰场,随着气温的回升,冰面将逐渐消退。
在北京东四四条胡同里,居民们用消失近百年的“喊春”方式来迎接立春:鼓乐声中,由身穿中式服装的居民扮演“春官春吏”,手持精美的春牛图剪纸,高喊着“春来了”。
在中国,立春还意味着新一年农业生产的开始。
在南方一些地区,鞭打春牛是立春的主要习俗,人们用鞭子象征性地抽打泥塑的春牛三下,意味着一年的农事开始。
目前,中国部分省市正面临长时间的干旱,农民希望春天为即将开始的农业生产带来了甘露。
河南农民王洪伟在立春这天正忙着给地里已经干枯变黄的冬小麦浇水,来不及准备春饼和蔬菜。
“开春了,只盼着老天能多下几场雨,救救地里的小麦。”他说。
(责任编辑:杨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