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近年来,沈阳市委、市政府和沈阳警备区领导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结合市情,改变习惯性的做法,努力走出一条新路。从今天开始,本报将推出两篇纪实报道,全面总结沈阳市创新发展征兵工作的经验。
2008年底,沈阳军区召开征兵工作总结表彰大会,沈阳市首次获得“沈阳军区征兵工作先进单位”荣誉。
沈阳警备区司令员袁昭说:“这荣誉是属于沈阳市委、市政府和740万沈阳人民的,是沈阳获全国双拥模范城六连冠之后的又一个亮点,是沈阳市强力推进征兵工作改革创新的结果。”
政策扶持激发动力
2008年10月的一天,一对双胞胎兄弟来到沈北新区征兵报名站,哥哥叫王泽民,弟弟叫王世民。登记后,工作人员询问哥俩为啥要当兵?王泽民说:“我俩2007年高中毕业后就去了北京,在郊区各开了家皮鞋专卖店。我俩从小就崇拜解放军,一直想当兵。当从网上得知沈阳市出台的征兵政策十分优惠,让我们无后顾之忧,就想要圆自己的当兵梦想。”报名参军的还有一对双胞胎姐妹,姐姐臧思明,妹妹臧思慧是同一所大学的学生。谈到入伍动机,姐俩异口同声地说:市里的政策好,我们可以当两年兵后再复学。
两对双胞胎报名参军,是沈阳市广大适龄青年踊跃参军的生动缩影。沈阳市委、市政府坚持以人为本,设身处地为广大适龄青年自身利益和家庭生活着想,在2005年、2007年和2008年三次制订关于做好义务兵优待工作和做好征集大学生入伍工作的文件,出台了一系列优待政策。2008年,市财政支付2500多万元用于提高优待金标准;高校毕业生退役后考取事业单位加分;公安司法系统基层一线岗位招收公务员(警察),按一定比例专招。力度之大,在全国副省级城市中少见。从2005年开始,沈阳市连续4年完成了征集任务,向部队输送了上万名合格新兵,无一例责任退兵。
改革创新突破瓶颈
2008年是新兵征集主体调整第一年,普通本科、高职高专、普通高中、普通中专、职业高中、技工学校的毕业生成为征集主体。沈阳市主动适应变化,做了全面安排。
沈阳市和各区县(市)征兵办开设了征兵工作的网站,社会点击率达10余万人次;实行网上报名、电话报名,为应征青年提供了方便。市征兵办协调各移动公司发送征兵短信100多万条;利用全市2万多辆出租车电子显示系统播放征兵信息。立体宣传全面发动,极大地调动了广大适龄青年参军的热情。(下转3版)
(上接1版,)
沈阳警备区领导带人武部人员深入到在沈20所大专院校和人才招聘现场,现场作报告搞座谈,与学生们现场交流互动,引导大学生认识到保卫祖国是现代大学生的责任,在校参军是世界性的大趋势,火热的军营生活是大学生成才的大舞台。中国医大本硕连读大二学生梁振海参加完这样的互动后,报名参军,成为他所在院系本硕连读生报名参军第一人。他说:“报效祖国使命神圣,我心中充满豪迈。”
据了解,沈阳大学生兵和“在校学历生”兵的数量连续四年位居全国同类城市前列,去年所征新兵,六类院校应届毕业生占73%,大学生比上年增加了2倍多。
本报记者肖江通讯员李国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