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行业中的暖企业——万科关键词 _适时而动
大块头有大智慧
见习记者 | 单崇山
受全球金融动荡的影响,目前宏观经济、政策所面对的局面非常复杂,而住宅行业的发展和经济、政策环境高度相关。
这段话是一研究机构对当前房地产市场的一个研判。同过去的2008年一样,复杂性和不确定性仍是主调。
对于万科来说,2008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从降价到捐款再到停工,围绕万科的负面话题不断。到了牛年回头再看,在这个逐渐冷却和迟滞的市场中,从容和机敏这两个似乎相反的特质在万科身上都得到了体现。
“首先是让自己成为行业内财务状况最安全、资金状况最良好的企业之一。其次,尽可能抓住市场变化带来的机会。第三,最大限度地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以便在市场回暖后体现这一能力上的优势。”在万科提供给《南都周刊》的资料中,他们总结了在这段市场调整期中的策略。
稳健经营是王石多年前就给万科定下的基调,即便是在让众房企风声鹤唳的2008年,万科的财务状况也一直为业界称道,截至2008年三季度末,其拥有货币资金199.4亿元,较2008年中期时增加29.8%,净负债率34.8%,较中期时下降2.3个百分点。另外,各类短期借款和一年内到期的长期借款也低于公司所持有的货币资金。万科与银行的关系一直保持良好,资信能力较强,去年9月,万科发行了59亿公司债,进一步加强了资金实力。这些显然都是,万科一贯坚持稳健经营的体现。
稳健经营并不意味着一成不变。尽管位列行业老大,但家大业大的万科适时而动的身手却远比小弟们灵活。早在2007年10月份,当市场出现销售速度下滑之时,万科掌舵人王石便首先抛出“拐点论”并随即掀起一场遍及全国的降价战役。
对于降价,万科的态度明确而低调,他们认为开发企业理性定价、促进成交量回升的行为,对于推动市场更快完成调整、实现健康发展是有利的。“万科也会根据各地市场的具体环境,在兼顾现金流、利润、周转和机会把握,兼顾对股东利益的长期与短期影响的基础上,合理定价,积极促进销售。”
政府曾有调控意见指出,房地产开发企业需要根据市场变化和需求,主动采取措施,以合理的价格促进商品住房销售。“这是万科一直以来支持的观点。”
万科两次调整开工计划在去年惹来不少关注。对于各种传言,万科认为有必要及时根据市场销售情况调整开竣工计划,两次下调开工计划,目的在于“使产品结构与目前的市场需求类型更匹配,使推盘计划和销售进度相匹配,合理控制存货规模,增强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另一方面,这一策略也有利于增强对市场的应变能力,由于保有足够的现金资源,一旦市场出现转暖的迹象,便能够迅速扩大开工,抓住机遇实现增长。
年末的统计中显示,全国范围内,万科的市场占有率较去年增加了50%。作为地产界大哥的万科,在当前这个令人不安的市场中,正机敏地竖起耳朵,随时准备做出新动作,就像一个刚入行的新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