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新闻-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2009年江苏两会 > 2009江苏两会消息

13市市委书记话“信心”

  13市市委书记话“信心”

  把危机当成发展的 动力和机遇

  常州

  危机中求进求新求稳

  在常州,有一座脱胎于传统“大学城”的科教城,这是常州市全力打造的产学研合作的科技创新平台。

  “2009年确实将是困难和矛盾更加明显的一年,但同时也是充满希望、充满机遇的一年,关键要看如何去应对。

”常州市委书记范燕青在接受记者专访时表示,常州作为江苏省内经济发展较快的大市之一,在新的一年里,将以“创新、发展、提高”为主线,进一步增强机遇意识、责任意识,增强干部工作信心、企业家投资信心和群众消费信心,把危机变成倒逼发展的的动力,危中求进、危中求新、危中求稳。

  GDP增长11%以上,社会投资增长18%,实际利用外资增加10%以上……这是常州在今年初给自己的经济发展定下的目标。这些目标并非凭空就能实现,范燕青表示,今年常州将进一步鼓励企业加大自主创新,继续做强做好先进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和信息技术五大支柱产业,努力提高出口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改善出口产品结构,增强国际市场竞争力;实施出口多元化战略,开辟新型市场;与此同时,还要积极开拓国内市场,扩大内需份额。这其中,将重点抓好200个年销售收入在5000万元以上的企业,力争全年新增销售收入490亿元以上,新增超亿和超3000万美元项目15个,实际利用外资超25.6亿美元。范燕青告诉记者,今年初,常州市明确了今年50项重点工程,涵盖了经济社会发展五个重点领域。其中,直接投入资金为880个亿,带动全社会投资总额可达1200个亿。

  在常州,有一座脱胎于传统“大学城”的科教城,这是常州市全力打造的产学研合作的科技创新平台,不久前,温总理视察时曾给予这种“常州模式”很高的评价。“形象地说,我们想让这个科教城承担起助推经济新发展‘发动机’的功能。”范燕青表示常州打造这个平台的初衷一是为全市54000家民营中小企业提供创新研发的后盾,另一方面是想吸引知名大学、大所落户常州,弥补常州高校教育资源相对不足的短板,这一目标正在变成现实。目前,科教城里已经云集了以中科院下属研究所为主的几十家知名研究机构,100多个重点实验室。

  本报记者 朱昕磊

  淮安

  捕捉“个性化机遇”

  机遇是资源,是发展的条件,抵御风浪,要以特取胜。当前,淮安要捕捉几个现实的“个性化机遇”。

  “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挑战,我们要切实贯彻落实中央、全省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增强干部的工作信心、企业家的投资信心、群众的消费信心。”淮安市委书记刘永忠在接受我们的专访时快人快语。

  “如果说干部是火车头,企业家就是顶梁柱,而广大群众则是我们头上的一片天。”刘永忠用三个比喻对“三个信心”给予形象注解。他说,“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就要把信心变成发展的动力,发展的源泉,变成现实的资源。”

  那么,信心来自哪里?“发展安心,和谐稳心,民生暖心。”刘永忠认为,发展,是信心最根本的来源。“我们常说‘树大招风’,淮安这棵‘树’相对矮一点,受到的冲击也相对小一点。但这不是说‘树’就不要长高。”刘永忠认为,风暴过后,外向型经济依然是发展的方向。所以此时,更应该增强开放的观念,为新一轮发展做好准备。

  应对挑战,增强发展的信心,更离不开对机遇的把握。刘永忠说,机遇是资源,是发展的条件,抵御风浪,要以特取胜。当前,淮安要捕捉几个现实的“个性化机遇”。

  苏北整体进入长三角,连云港开发提升为国家战略,这对淮安来说同样是千载难逢的机遇。“我们距离连云港只有100公里,如果连云港是嘴,我们就是鼻子。我们要淡化腹地意识,增强沿海意识、开放意识。”现在,淮钢每年400多万吨的铁矿石,只有几十万吨从连云港走。而实现海河相通,借港出海,将大大节约淮安企业的物流成本。

  淮安的另一“个性化机遇”是台资的青睐。目前,淮安已有富士康等5家大型台资企业落户,作为标杆企业,它们一呼百应,具有强大的带动效应。在前不久举办的淮安台资论坛上,135名台商来淮安实地考察。台商对淮安的认同度越来越高。淮安的目标是:打造台资集聚新高地,形成“南有昆山,北有淮安”的局面。

  淮安民用机场已经开工,淮安也纳入铁路枢纽网……刘永忠认为,省委、省政府扶持苏北发展,以及十七届三中全会对农业的支持政策,都是淮安的“个性化机遇”。“淮安是农业大市,这些含金量高的政策,对淮安的发展,如降甘霖。”

  本报记者 朱鼎兆

  镇江

  缩短差距的时机到了

  镇江今年的目标确定为“一个高于、一个快于”,即主要经济指标力争高于全省平均、快于沿江八市。

  在面临巨大压力但又不乏希望的牛年,镇江如何发展?又将以怎样的精神面貌和崭新形象谋求新的跨越?面对记者的采访,镇江市委书记许津荣的回答虽然平静但充满自信。她说:“理性分析形势,深刻领会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我们清醒认识到:越是困难时期,越是镇江缩短差距、跨越发展的重要时期。”

  许津荣说,镇江今年的目标确定为“一个高于、一个快于”,即主要经济指标力争高于全省平均、快于沿江八市,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冲刺1千亿元,增长30%以上。定下这个目标主要基于镇江经济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相对较小。去年新增774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为近年来最多,总数3010家,仅26家企业停产。镇江的区位、岸线资源、产业优势,在长三角一体化进程加快的大背景下已经凸显,承接新一轮国际资本和产业转移的吸引力、竞争力明显增强,可以说镇江在危机中有着难得的发展机遇。

  新的一年里,镇江围绕保增长、促发展这一首要任务将突出“四大建设”:一是重大项目建设。以产业投资超600亿为目标,全力推进一批优质大项目,加快实施“千百亿”工程,推动装备制造业、新材料等五大优势产业加速向五千亿规模迈进。二是城乡建设。计划投入400亿元,大力推进南徐新城区、北部滨水区等一批重点工程,全面推进城市主要出入口和主要景区出入口环境整治,使城乡面貌显著改观。三是生态建设。咬定2010年达到国家生态市标准的目标,力争年内全市80%以上乡镇达到环境优美乡镇标准,建成投运太湖流域19个乡镇污水处理设施,新增绿化造林16万亩,市区空气质量良好以上天数力保330天以上。四是民生建设。政策扶持创业就业,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2%以上,加快推进城乡社会保障全覆盖,突出抓好百万平方米经济适用住房、廉租房和安居房的开工建设,实施50万平米危旧房改造、40万平米老小区整治。

  许津荣认为,镇江正在构建一个崭新的发展格局,新的产业链和项目磁场也正在逐步形成,镇江将呈现突破、跨越、赶超的崭新气象!

  本报记者 张凌发

  盐城

  深化“三服务” 全力保增长

  新年首月,盐城经济取得了“开门红”,这让盐城上上下下对新年发展信心倍增。

  新年首月,盐城市实现财政一般预算收入9.1亿元,同比增长17.3%;注册外资实际到账额增长44.3%……2009年盐城经济取得了“开门红”,这让盐城上上下下对新年发展信心倍增。昨日上午,盐城市委书记赵鹏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表示,深化“三服务”,全力保增长,这是盐城今年工作的重中之重。

  “1月份有效工作日少,2月份部分企业可能会延长放假时间,保增长的压力变大,加上市场需求萎缩,企业开工不足,因此一季度保增长的形势相当严峻。”看清形势才能寻求发展,盐城市提出春节期间企业要少放假、多加班、早复工。赵鹏说,多一家企业生产,企业多生产一天,就多一份增长因素。政府也主动作为,处级以上干部全部上阵,进一步深化服务企业、服务项目、服务基层“三服务”活动。

  保增长必须要保重点企业、重点行业,汽车、纺织、房地产这三大支柱产业更是政府“关照”的重点,“保住这些重点企业和重点行业,盐城的保增长就有希望。”在政府关怀、政策扶持之下,今年1月份,盐城东风悦达起亚汽车产销分别达10324辆和17300辆,均超过预期目标。与此同时,市区今年已有40多个工业、城建和服务业重点项目相继开工建设,为保增长、促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危机当前,盐城的发展机遇在哪里?赵鹏指出三点:首先是抢抓十七届三中全会提供的历史性机遇,推进盐城由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跨越。

  第二是抢抓国际范围的产业调整和国家宏观经济政策调整带来的机遇,加快推进盐城经济结构优化升级。目前,盐城已定下今后产业结构调整升级计划:发展“南车北船”,打造几个千亿元的支柱产业;扶持石油机械、纺织机械、节能灯具等一批百亿元的特色产业集群快速发展;大力扶持发展节能环保、新能源等新兴产业。

  第三,抓住国家层面上长三角一体化和江苏沿海开发两个战略实施的重大机遇,增创开发、开放新优势。今年盐城市将继续大力推进开发沿海、接轨上海、走向海外“三海”齐抓战略,不断拓展新的发展空间。

  本报记者 戚庆燕 石小磊

  南通

  抢转机 攀新高

  江苏沿海开发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南通进入了波澜壮阔的“桥港时代”。

  “要在危中抢转机,难中攀新高,就一刻也不能松劲,一秒也不能停步。”从南通市委书记罗一民的话中,我们感受到责任感和紧迫感。

  应该说,南通近年崛起很快,发展速度已连续几年位居全省前列,走出了一条科学发展观引领下的跨越赶超之路。即使在金融危机蔓延情况下,去年主要经济指标增幅仍然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延续了跨越发展态势。罗一民说,“这几年我们坚持走好特色路,利用放大靠江靠海靠上海的独特优势,重点抓好猛攻投入、强攻改革、扩大开放、优化环境四大工作,经济总量现在已跻身全国30强行列,不仅巩固了南通在全省‘两个率先’大局的重要地位,而且为抵御金融危机、推进南通新一轮跨越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谈到当前形势和今年工作时,罗一民信心十足。“江苏沿海开发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苏通大桥通车,洋口深水海港通航,与新加坡、苏州跨国跨江合作开发的新苏通生态产业园区筹备工作已全面展开,南通进入了波澜壮阔的‘桥港时代’,这是南通当前发展的最大机遇。”罗一民说,“虽然当前全球性金融危机有进一步蔓延的迹象,但南通持续跨越发展的‘小气候’没有变。根据这个判断,我们今年的目标任务是:扎实保增长,全面达小康。”罗一民表示,“今年,南通全力抓好180个总投资2000亿元的重大项目,重点推进沪通铁路、崇启大桥、崇海大桥建设,与苏通大桥一起形成过江通道群;重点推进洋口港、吕四港建设,与南通港一起形成沿江沿海港口群;重点推进新苏通生态产业园区、上海外高桥启东产业园、张江海门高科技园建设,形成产业园区群,并以此为基础,全面推进沪苏通‘小金三角’战略的实施,全面提升南通的发展能级。”

  罗一民还很自豪地告诉记者,按照全省小康建设进程,南通25个指标中已有20个达标,剩余的5个今年也将全面达标。他透露,今年南通在提高居民收入、促进就业、完善社会保障等方面,都将有实实在在的举措出台,其中市区保障性住房的投入将不少于40亿元,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也将实现全覆盖。

  本报记者 郭小川

  连云港

  重大项目拉动经济起飞

  连云港要成为中国沿海中部青岛和上海之间的又一座大型海港中心城市。

  “2009年,我们的工作主要着眼于两句话,一是力保强劲增势,一是提升跨越后劲,”省人大代表、连云港市委书记王建华昨日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表示,对连云港的发展前景充满信心。他说,随着以连云港为龙头的江苏沿海开发进入国家战略,中央、省里一系列扩大内需政策一步步落到实处,连云港迎来了重大的、历史性的发展时机,目前连云港的发展可谓多重机遇叠加,这些机遇正在转化为扬帆远航的强大动力。

  “今年连云港的目标就是继续保持近年来的强劲发展势头,使连云港成为江苏的经济新增长点。”王建华的回答铿锵有力。虽然面临国际金融危机的挑战,但是连云港今年目标不减,2009年全市要确保地区生产总值增幅达到13%以上,其余各项指标都保持在两位数增长,财政收入、固定资产投资、利用外资增长20%以上。

  筹划将来,王建华看得很远:“连云港东邻日本、韩国,西连陇海兰新产业带,区位优势不可替代。”连云港要成为中国沿海中部青岛和上海之间的又一座大型海港中心城市,具体目标就是要加快建设成为国际性的海滨城市、现代化的港口工业城市、山海相拥的知名旅游城市,把连云港建设成为全国连接南北、沟通东西的重要经济枢纽,建设成为江苏苏北经济的发展龙头,建设成为江苏又一个新经济增长点。

  “今年我们有两个主攻方向,一个是主攻投入,特别是基础设施的投入,一个是主攻项目,特别是重大工业项目。今年全市要确保固定资产投资900亿元到位,力争超过1000亿元,工业经济投入要达到600亿元。”同时,按照“一体两翼”组合港的战略架构,连云港年内将建成庙三突堤集装箱泊位、30万吨级矿石码头等在建工程,启动30万吨级航道和两翼港区10万吨级航道建设,为加快临港开发提供强大引擎。

  王建华告诉记者,年内连云港还将开工建设沿海铁路,按序实施连临高速、通榆运河和一批交通水利以及电力基础设施等重点工程,力争使这些重大项目早日建成发挥经济社会效益。

  本报记者 石小磊

  打造新兴产业新高地

  扬州

  信心来自于对形势的判断,对未来走势的把握。信心来自于近年来扬州快速发展打下的坚实基础。

  “在经济紧环境下,扬州六项主要经济指标六年翻两番,取得这个成绩不容易,现在遇到新难题,我们一样要有信心。”扬州市委书记季建业昨天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为扬州定下了下一步目标:瞄准2012年再实现翻番,推动扬州经济实力、整体实力和竞争力大幅增强。

  季建业把金融危机比作冬天,他形象地说,如何挺过这场严冬,是“冬眠”还是“冬练”?当然是要积极地开展冬练、冬训,这就需要我们进一步提升发展信心、提升发展能力、提升发展水平。“春节前一个企业家告诉我,‘咬咬牙,难关就挺过去了。’现在扬州上下都充满了信心,”季建业对记者说,信心来自于对形势的判断,对未来走势的把握。信心来自于近年来扬州快速发展打下的坚实基础。今天的扬州已经具备战胜危机、实现跨越发展的基础条件。

  “当然,光有信心还不行,搞经济要有实招、奇招、妙招。”季建业说,他们通过调研发现,凡是搞科技创新、自主创新强、创新速度快的企业,应变危机的能力就强。谈起这几年扬州新兴产业发展,季建业如数家珍:太阳能光伏、半导体照明、LED外延片、高纯度多晶硅……一些产业从无到有,如今在扬州已从“星星之火”发展到“可以燎原”了。目前,扬州又启动了“千企升级”工程,促进企业应用新技术。他给记者打了个比方:“一个杯子原来卖10元,现在可能只能卖到8元,2元只能靠新技术弥补。比如用新材料节约成本,或者在上面画朵花还卖10元钱。”

  本报记者 戚庆燕 石小磊

  泰州

  为企业创造宽松发展环境

  “保增长”最重要的“抓手”,就是高度重视大企业的发展、成长型企业的培育及中小企业的生存问题。

  省两会期间,泰州市委书记张雷就如何应对今年经济可能出现的严峻挑战,接受本报记者采访。张雷认为,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冲击性和影响的广泛性正日益显现,是进入新世纪以来泰州经济面临困难最大、挑战最多的一年,这一点,该市上下已经达成共识,市委、市政府有针对性地对全年工作做出相应部署,除在高层次上谋划和推进“三农”工作、更大手笔地推进城市建设、更有针对性地解决好民生等问题外,将力“保”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张雷强调,“保增长”最重要的“抓手”,就是高度重视大企业的发展、成长型企业的培育及中小企业的生存问题,政府部门要主动服务、优质服务、高效服务,努力为企业创造更宽松、更优越、更便利的发展环境。张雷说,泰州市还在全市范围内选择包括50强重点企业、50家高成长性企业在内的1000家规模以上企业组织“千企挂钩”活动,由33个市领导和64个部门重点挂钩100家企业,既帮助企业实地解决难题,又让机关干部对企业当前所面临的困难有切身感受,增强了全市上下振奋精神、共克时艰的自觉性。

  为保证各项措施落实到位,泰州市委、市政府督促各级领导干部“立说立行”,力戒形式主义、表面文章,切实提高执行力,张雷告诉记者,泰州非常鼓励基层大胆创新,对“能人”的使用不怕争议,用实践检验,让实绩说话。

  本报记者 王国柱

  宿迁

  用暖流拥抱每个返乡者

  提振信心,必须要落实到经济建设中一件件具体的工作中去,有项目无危机,无项目有危机。

  宿迁市在过去的一年中,经济、社会等各方面建设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全年财政总收入92亿,增长50%以上,增幅位居全省前列,城市居民可支配收入也达到了创纪录的10950元。“这样的成绩取得很不容易,既有省委、省政府财政转移支付给予宿迁人、财、技术等各方面的支持,也是我们宿迁人民团结一心,扎实苦干的结果”,张新实表示,在金融危机影响下的2009年,宿迁要加快实体经济的发展,在困难面前不气馁,在挑战面前挑大梁。

  工业经济发展是张新实以及宿迁市领导班子眼下最为关注的经济话题之一。“提振信心,加快发展不仅仅是一句口号,必须要落实到经济建设中一件件具体的工作中去,有项目无危机,无项目有危机”,张新实告诉记者,在新的形势下,保证实体经济的发展也不是单纯地在追求GDP,而是要把项目引进和提供就业岗位、确保节能减排、产业结构调整结合起来考虑。

  多年来,宿迁一直是劳务输出大市,在今年特殊的经济背景下,如何在稳定现有就业情况的同时解决好回乡劳动力的就业问题,也是张新实一直在思考的问题。今年2月初,张新实在自己的博客中特意转载了泗阳县在落实回乡劳动力工作方面的相关部署,其中心意思归结为一句话:确保农民工“返乡不失业,回流不减收”。张新实昨日向记者强调,宿迁会用暖流般的感情拥抱每一个返乡农民工,扎扎实实的举措安排好他们的就业、创业、培训、增收。

  本报记者 朱昕磊

(责任编辑:杨建)

我要发布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  
央视质疑29岁市长 邓玉娇失踪 朝鲜军事演习 日本兵赎罪
石首网站被黑 篡改温总讲话 夏日减肥秘方 日本瘦脸法
宋美龄牛奶洗澡 中共卧底结局 慈禧不快乐 侵略中国报告



搜狐博客更多>>

·怀念丁聪:我以为那个老头永远不老
·爱历史|年轻时代的毛泽东(组图)
·曾鹏宇|雷人!我在绝对唱响做评委
·爱历史|1977年华国锋视察大庆油田
·韩浩月|批评余秋雨是侮辱中国人?
·荣林|广州珠海桥事件:被推下的是谁
·朱顺忠|如何把贪官关进笼子里
·张原|杭州飙车案中父亲角色的缺失
·蔡天新|奥数本身并不是坏事(图)
·王攀|副县长之女施暴的卫生巾疑虑

热点标签:章子怡 春运 郭德纲 315 明星代言 何智丽 叶永烈 吴敬琏 暴风雪 于丹 陈晓旭 文化 票价 孔子 房价

说 吧更多>>

相 关 说 吧

范燕青

说 吧 排 行

茶 余 饭 后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