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就温家宝总理在剑桥大学演讲遭干扰事件,剑桥大学校长在伦敦见中国驻英大使傅莹,正式表达道歉,并转来肇事学生向中国人民和温家宝总理的致歉信。对此,傅莹大使转达了温家宝总理的意见:对青年学生还是以教育为主,希望校方给他继续学习的机会。
浪子回头金不换,希望该学生正视错误,用发展的眼光认识一个真实的中国。
温家宝总理的态度,彰显了泱泱大国的气度,同时也传达着一种期望:用发展的眼光认识一个真实的中国。
近年来,随着中国的快速发展,世界对中国的关注也越来越多。许多人开始重新认识中国,认识到中国自身的快速发展和为解决全球性难题发挥着积极和不可替代的作用:据联合国亚太经社理事会统计,自2000年以来,中国对全球增长的贡献最大;在全球粮价不断飙升、全球粮食安全面临危机之时,拥有13亿多人口的中国却基本实现粮食自足;在维护国际安全方面,由中国主持召集的朝核问题六方会谈,已经成为解决朝核问题最重要的平台;中国积极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迄今已向全球派出维和人员7000余人次;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中国在近20年内人工造林的面积是全球最大的……如今的中国,早已不是一百年前封闭落后的旧中国,也不是30年前贫穷僵化的中国。中国的发展不仅使自身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也为世界和平与繁荣做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
然而,也有些人却无视世界的变化,无视中国的发展,或者出于别的目的,或者由于缺乏客观,单凭一己的想象来批评一个子虚乌有的中国。这正如那名肇事的德国籍学生所说的,“对中国的指责自己也说不清楚,完全是人云亦云而已。”近些年来,这种对中国缺乏最基本的了解,根本不想甚至不屑了解中国的基本国情,无视中国的自身发展的历史,无视中国从经济到政治领域的巨大进步,却信口开河、反复在所谓“人权问题”、“西藏问题”、“中国威胁论”等问题上炒冷饭的言行,并不少见。
固然,正如当今的世界一样,今天的中国并不完美,正在通过发展来解决前进中的各种问题。对中国的各种批评,只要是出于善意,只要是建设性的,中国都会抱着积极欢迎的态度——事实上,不管是改革开放,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还是举办奥运会,中国都在传达着一种信息:希望和世界各国在尊重、平等、理解的基础上互取所长,共同进步。正如有人所言,在共同促进人类和谐进步的大舞台上,中国需要的是理解、帮助和实事求是的批评,也许还有喝彩——如果有这样襟怀的话。
联合国前副秘书长莫里斯·斯特朗曾撰文指出:中国的发展不仅关系着中国,也关系着整个世界的发展与稳定,应该给予理解和支持。当然,中国在建设一个充满活力的现代社会的道路上,也不可避免地要面对历史遗留下来的众多问题。但不论用什么尺度来衡量,其进步都是明显和巨大的。同时他也警告:阻碍中国的发展、诋毁其政策和发展目标,只能带来适得其反的后果。无独有偶,在美国《中国安全》杂志2008年春季号上,美国哈佛大学教授约瑟夫·奈撰文指出,“中国威胁论”的最大危险在于它可能导致西方与中国之间的敌意和误解不断升级,最终演变为一个“自我实现的预言”。
70多年前,一位名叫赛蒙·斯特朗斯基的美国记者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要想更好地理解人权,人们应当少在图书馆里读亚里士多德的书,多到公共汽车上和地铁里去看看。”在我们看来,要了解一个真实的中国,也应像温家宝总理在剑桥大学的演讲中所说的那样:“多到中国走一走、看一看,了解今天的中国人究竟在想什么、做什么、关心什么。”这不仅有助于认识一个真实的、不断发展变化着的中国,也有助于当前我们共同应对这场罕见的全球金融危机。确实,百闻不如一见。 (来源:人民网-观点频道)
(责任编辑:黄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