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新闻-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四川汶川发生8.0级大地震 > 四川地震消息

地震灾区现家庭重组潮 几乎每对夫妻都曾想自杀

  能在8级强震中活下来,本身就不容易,更要好好的活着。而重组一个属于自己的新家,就是好好活的生动体现。 CFP 图

在汶川地震100天后,张云与李泽凤住进了同一间板房。

  人物:

  张云男

  53岁映秀中滩堡村四组农民

  李泽凤女

  47岁汶川金川县人


  收入状况:

  张云在镇政府做清洁工作,月薪550元;李泽凤无工作

  新年心愿:

  拥有新房,哪怕借钱沦为“房奴”


  汶川地震后的第100天,52岁的张云将46岁的李泽凤“娶”进了家门。那天晚上,两人依偎在板房内。关了灯,张云略显紧张,他贴着李泽凤的面颊,嘴唇嚅动了几次,欲言又止,最后终于从齿缝间挤出了两个字:婆娘(“妻子”之意)。



  其实,在那一刻之前,张云要称呼李泽凤为“二嫂”,李泽凤是张云亲哥哥的妻子,张云是她的小叔子。汶川地震中,张云的妻子惨死在废墟下,而李泽凤的老公则葬身于塌方的山石下。

  如今,小叔子将嫂子“娶”进了家门,一个新家成立了!

  山里汉的震前生活 奋斗26年,3间土房变成了31间砖瓦房

  张云没读过多少书,也没多大的理想,他唯一的梦想就是:凭着自己的双手与一身力气,娶个婆娘,盖个房子,生几个娃,有个自己的家。

  张云,土生土长的映秀人,1956年生于映秀中滩堡村四组。与身居深山的多数同龄人一样,张云没念多少书,小学没毕业就回家务农。

  上世纪70年代,映秀还是一个不起眼的山中小镇,深山中的男人们到了婚嫁的年龄,是一家人最犯愁的时刻:除非有着相对富裕的家底,否则,讨婆娘就如同摸大奖,是要四处托媒,历经波折方能达成的“美事”。张云就出生在一个家境贫穷的农家,父母育有5个儿子,靠几亩田地维持家计。张云想成家,注定将很难。

  转眼间,张云已过18岁。在当地,18岁被认为是男人们结婚的最佳年龄。但张云的婚期却遥遥无期,因为那时,两个哥哥都还没能娶到婆娘。按照农村的习俗,哥哥们的婚事办了,才轮到考虑张云。

  张云没读过多少书,也没多大的理想,他唯一的梦想就是:凭着自己的双手与一身力气,娶个婆娘,盖个房子,生几个娃,有个自己的家。

  张云关于“家”的梦想,淳朴简单。从18岁到26岁,苦苦等待了8年之后,张云才迎娶了自己的新娘。

  新娘名叫冯群英,生于1962年,比张云小6岁,出生在一个比中滩堡村还穷困的小山村。婚后,张云与冯群英依靠自己的双手,下田地、干杂活,过着自己的小日子。不久,他们有了自己的小土房。

  6年后,张云32岁时,两人才生下了第一个女儿张燕。张云34岁,小女儿张庆诞生了。这个家,终于完整了。

  张云还想要这个家更加完美幸福。于是,忙完农活后,张云选择了在家乡附近打工。张云没有其他技能,只能做些苦力活。他做过修路工,下过煤窑,修理过自行车……

  就这样,年复一年,张云的双手磨起了层层老茧、眼角泛起了皱纹,提前耗干了青春。但他家的小日子却也跟上了映秀上世纪90年代以来快速发展的步伐。地震前,张家的3间土房变成了31间砖瓦房。20岁的大女儿张燕结婚了,还生了个胖儿子;17岁的二女儿张庆,正读初三。

  2008年初,两口子还拿出了6万元的养老钱,帮助大女儿在映秀开了一家修理店,准备“大干一场”。一家人很齐心,妻子帮忙照看小外孙,女儿、女婿整天在店里忙活,半年下来,修理店的生意,还算红火。

  这个家,越来越有奔头了。

  但这个家刚有了“甜”的起步,就被汶川8级地震毁坏了。

  2008年5月12日下午2时28分,以映秀为震中,汶川地震发生了,顷刻间,成千上万的家庭遭遇了家破人亡。张云一家也未能幸免。

  地震时,张云正在都江堰务工,由于室外作业,他躲过了一劫。第二天,幸存下来的张云,决定回家探望。路断了,张云背起简单的行囊,爬过大山,踏着泥泞险峻的小路,向映秀走去,48公里的山路,破晓出发,深夜到达。

  一路上,张云在心里不停地祈祷上天:愿家人都躲过这场劫难。但回到映秀后,他瘫软在地,不是劳累,而是心彻底凉了:31间房,都塌了,妻子抱着小外孙最终没能跑出那扇房门;大女婿在友人家玩耍时,也葬身于废墟。就这样,6口之家仅剩3人。不久,张云将妻子、大女婿、外孙的尸体葬于映秀大坡上的公墓内。而他也与两个幸存下来的女儿先后住进了政府援建的板房内。

  至今,张云甚至都不敢相信:双手创造出来的大半辈子的财富,就这样毁了;妻子、外孙就这样悄无声息地撒手人寰。但这一切却是不容改变的事实。活到了52岁,张云瞬间遭遇了近乎人财两空的窘境。

  此外,张云家族的其他成员也遭遇了不测,他的二哥“失踪”,四弟死亡。

  震后第100天 这个男人“娶”二嫂,建了新家

  “有身体上的需求,也有心理上的,女儿们都大了,不在身边,反正我需要一个婆娘。”曾经组建家庭的艰辛,令张云懂得“家”的真义。

  就这样,如同26年前,52岁的张云,再次回到了原点,一穷二白了。等待他的,是一个别样的开始。

  地震数日后,张云明显消瘦了,两鬓陆续出现了缕缕白发,额头绽露青筋。

  52岁的张云依旧温存着梦想,但显得有心无力。与许多地震幸存者一样,在失去亲人与家园的打击下,张云遭遇了未老先衰,“说话的语气都比地震前慢了半拍”。

  还好,经过了浑噩的2008年的5月、6月后,在两个女儿的陪伴下,张云才逐渐“回过神来”。住进了板房,吃到了政府的救济粮,眼前的日常生活不用愁。张云的思考逐渐回归到了“未来”。家,成了张云考虑的第一要素。

  曾经组建家庭的艰辛,令张云懂得“家”的真正意义。“有身体(生理)上的需求,也有心理上的,女儿们都大了,不在身边,反正我需要一个婆娘。”说起组建新家,张云喃喃道。

  在寻觅中,一个人迅速走进了张云的视野。她不是外人,正是他的二嫂李泽凤。在张云的眼中,二哥张全服的“失踪”只是法律术语而已。

  李泽凤现年46岁,系汶川金川县人。与张全服20多年的夫妻生活中,共育有3个女儿,如今,大女儿与二女儿已经结婚并先后生了小孩。地震前,三个女儿都先后离开家乡前往成都务工,因此幸免于难。地震后,李泽凤孤身一人留守映秀。

  虽然年已46岁,但李泽凤青春时期的美貌,仍依稀可见。地震后,丧夫的她经常与小叔子张云坐在一起聊天,相互慰藉着。

  2008年7月的一天,小叔子张云突然对李泽凤说:“你做我婆娘吧。”

  她回答:“不要吧?”

  他坚持:“要得。”

  她说:“别人会笑的?”

  他鼓气:“笑啥子,我小,你大,大家都说可以的。”

  李泽凤沉默不语了,她没有立即答应,但也没有反对。那涨红的脸,预示着已经给了两人继续发展的空间。

  其实,在向二嫂求爱前,张云已经向张姓族人进行了试探性的询问。“族人都说这是地震惹的祸,没啥子可说的,我占小,她占大,可以的。”张云说。早报记者从映秀人的口中获知,在汶川当地,流行着一种习俗,再婚的男女中,小叔子可以娶哥哥的遗孀,但哥哥不能娶弟弟的遗孀。

  “爸爸,母亲走了,我们也希望你日后能幸福,二娘很好,你追她吧,我们没意见,支持你。”张燕与张庆这两名“80后”、“90后”的女儿听完父亲张云的想法后,不但没有反对还开始给父亲打气。两个顾虑打消后,他遂决定向二嫂求爱。

  为何要选择自己的哥哥的遗孀做自己的妻子?“她长得漂亮,而且这么多年了,她是个啥样子的人,我心里有底。”张云说,李泽凤有女人味,性格好,人又勤快,日后肯定也会再嫁,与其嫁给一个不确定的人,还不如找个熟悉的人,“这样对孩子们也有利”。

  小叔子张云向自己求爱了,李泽凤心里有点乱,但很快,她就平静了下来,因为20多年来,她知道张云是个老实人,是个勤快人,是个可以托付后半生的人,只是她有些顾忌外人的看法,所以她没有立即答应。

  她与娘家人说了,娘家人告诉她:“你感觉这人好,就要得。不要顾忌那么多,自己幸福就好了。”她又先后与三个女儿提起了此事,三个女儿沉默了一晚,第二天告诉她:“三爸(张云)人老实,还可以,你们在一起是对的。”

  张云与李泽凤说,他们两人“耍了一个月”,在汶川地震100天后,自然住进了一间板房。

  “我们现在还没有去领证,但族人都认同了,我们就是两口子了。”张云说。“孩子们还是叫他"三爸",他的女儿还叫我"二娘",都这么大了,称呼就不变了。”说起称呼“改口”的事,李泽凤不好意思地笑了起来。在她看来,与张云在一起,重要的是“已是一家人”。

  张云新年梦想 宁愿沦为“房奴”,也要拥有新房

  小叔子把亲嫂子娶进门,成立新家,曾被赋予了太多的外部色彩,或许只有他们俩才说得出这个“家”的真正含义。

  “张云把他二嫂"娶"回家了!”这个消息,随着张云与李泽凤同住一间板房,而被更多的外人获知,因这个新家披上了一层伦理色彩,迅速成为了映秀民众谈论的热门话题。

  张云说,外人的诸多谈论,早就是预料之中的事情。“我"娶"我喜欢的婆娘,我们过得高兴就好,他人的看法我不会太在意。”张云说,在人群中他不会避讳这个话题,会“敞开来说”。而面对早报记者的采访,这个厚道的男人没有任何避讳。

  寒冬已近,张云迎“娶”二嫂的话题也随着时间的流逝,逐渐冷了下来。“也没啥,这不都是地震这个天灾搞的嘛,活着的人,就应该看得开,能活下来本身就不容易了,就要更好地活着。”映秀中滩堡村的宋学金说道。这名41岁的中年男子,在地震中失去了妻子,他也于地震后说服女儿与儿子,“迎娶”了一名女子,组建了一个属于自己的新家。

  张云、宋学金等人的想法在映秀不是孤立的,在这个遭受地震重创的镇子,人们对人生意义看得似乎更加透彻了,他们信奉的只有一条:既然有幸活下来了,就要好好活着!

  如今,张云与李泽凤会放松地行走在映秀的大道上,张云在镇政府负责清洁工作,而李泽凤白天在家照看着小外孙女,晚上做好饭菜等待着张云回家。

  “吃的喝的住的,政府基本都帮助解决了,没啥愁的,除了新房。”张云畅想着未来。映秀灾区重建,镇区新住房实行统一规划,人们不需为购买建材发愁,只需出劳动力、出钱(每平方米700元左右)就可以拿到自己想要的房子。但与40多年前的畅想相比,对于震后的新房,张云期盼中带着些许愁苦。

  “我已经52岁了,不是小伙子了。”张云语调缓慢。这名曾依靠双手与体力创造了属于自己财富的男子,现在开始胆怯了,他常在想:“抡铁锹、扛石头的活儿,还能干几年?!”

  在映秀,政府对灾民家庭重建房实行按户、人数与贫困指数进行补助。迫于建房的压力,张云近期没有打算与李泽凤去民政部门领取结婚证。原因很简单,“不领结婚证,我们可以拿到两份补助,这样就能多出2万元左右建房补助,再填补1万元左右,就能有一套像样的房子了。”

  张云已经向新住房迈着步子,经过多次努力,一个月前,他终于获得了一份镇政府的清洁工作,月薪550元。虽然工资不高,但他能留守在家,维持着自己的日子。2009年拥有新房,是张云夫妇有待实现的一个梦想,当然,有惆怅,也有希望:张云说自己宁愿借钱沦为“房奴”,也要一个新房。

  小叔子把亲嫂子“娶”进家门,成立了一个新家。这个新家,成立之时与成立之后,被赋予了太多的外部色彩,或许只有张云与李泽风说得出这个“家”的真正含义。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责任编辑:杨建)

我要发布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图 说 抗 灾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