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2月12日电 综合新华社记者报道:美国宇航局官员11日宣布,美国铱卫星公司正在使用的“铱33”商业通信卫星和已报废多年的俄罗斯“宇宙2251”军用通信卫星,于美国东部时间10日11时55分(北京时间11日零时55分)在西伯利亚北部上空相撞,这是太空中首次发生完整的在轨卫星相撞事件。
美俄两国相关机构发布的消息说,“铱33”卫星重约560千克,于1997年发射;俄罗斯的“宇宙2251”卫星重约900千克,于1993年发射,多年前就已处于报废状态。相撞前,俄罗斯的“宇宙2251”卫星正从西向东运行,美国的“铱33”卫星正从南向北运行。发生碰撞的大致位置为东经98度、北纬72度,高度约790公里的空域附近。
截至目前,美国宇航局已监测到相撞产生的数十个较大碎片,另有很多碎片可能只有数厘米甚至几微米大小,一时难以监测到,这些碎片已形成两团碎片云。美国宇航局将在数周内评估此次撞击事件的强度及影响。
在相撞事件发生后,俄罗斯方面的回应相对较晚。最初,俄联邦航天署新闻秘书沃罗比约夫表示,“铱33”与“宇宙2251”的运行轨道很接近,它们确实有可能相撞。他还指出,“宇宙2251”由俄罗斯航天兵负责监控,俄航天署并未因此损失任何航天器。稍后,俄罗斯航天兵第一副司令亚库申确认两颗卫星发生相撞,俄航天兵太空控制系统正密切跟踪俄美卫星相撞后产生的碎片,这些碎片可能分布在高度从500公里到1300公里的太空。
美国宇航局专家说,上述卫星碎片可能会影响同一轨道上的其他卫星,但因为国际空间站的运行轨道距地面约350公里,与撞击发生区域高度悬殊,因此这些卫星碎片撞到空间站的可能性不大。美国宇航局发言人约翰延布里克解释说,即使碎片在下降及扩散过程中进入空间站飞行区域,空间站也能在必要时启动“避撞”程序,调整自身运行轨道,避开碎片的撞击。从目前来看,空间站很有可能需要采取这种躲避措施。美国地面飞行控制中心已将这次卫星相撞事件通报驻站宇航员。
俄塔社12日援引俄航天专家的话说,俄美卫星撞击后产生的碎片向不同方向飞散,这些碎片有可能撞上处于太空飘移状态、高度相近的苏联时期的卫星,这些卫星上面装有核反应堆,如果遭遇碎片撞击,有可能在太空中生成放射性碎片带。
此次事故给美国铱卫星公司的通信业务造成了一定影响。该公司女发言人莉兹德卡斯特罗11日说,目前公司运营的卫星网络运行基本正常,但部分客户可能会遇到短暂的服务中断,预计13日左右可得到修复。她说,该公司在太空中还有8颗备用卫星,公司计划在30天内,用其中一颗备用卫星替代撞击损毁的“铱33”。德卡斯特罗12日对新华社记者说,此次卫星相撞事件并不是铱卫星公司的卫星发生故障造成的,相撞事件可能与俄罗斯卫星失控有关。
对于美俄卫星相撞,欧盟委员会没有立即表态。欧盟委员会两位发言人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分别表示,他们会在稍晚时再作回应。
欧洲航天局自动货运飞船项目负责人让-弗朗索瓦克莱瓦12日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此类事件比较少见,但卫星碎片可能对哈勃望远镜等无法调整自身飞行轨道的航天器造成一定威胁。
中国空间技术研究专家庞之浩在评价美俄卫星相撞事件时指出,“太空垃圾”主要包括废弃的卫星及探测器、运载火箭末级的碎片和宇航员意外丢失的物品等,地面能探测到的高度1000公里以内、尺寸10厘米以上的“太空垃圾”约有1.8万个,10厘米以下的这类“垃圾”有10万个之多,主要源自美国和俄罗斯。虽然这些“太空垃圾”数量众多,但还不足以使辽阔的近地空间变得拥挤。
这位专家特别强调说,此次美俄卫星撞击事故为人们敲响了警钟:高科技往往是双刃剑,随着航天活动越来越多,“太空垃圾”势必不断增多,人们必须采取新办法予以应对。
(责任编辑:杨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