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专稿: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完满结束自出任国家主席以来对非洲国家的第三次访问。此访不仅受到了被访国人民真诚、热情的欢迎,同时也得到了包括被访国和西方媒体在内的国际社会的普遍赞誉,称胡锦涛主席此次访非旨在"兑现承诺",展现了"负责任大国"的形象;非洲国家希望加强与中国的合作,让"中国对非洲着眼资源説"的炮制者自惭形秽。 中国"着眼资源説"破产 胡锦涛先后已六次访问非洲,此次则是他出任国家主席以来的第三次出访非洲国家。这足以表明中国对非洲国家有着深厚而传统的友谊,双方有着良好的互惠合作关系。尤其在当前危机时刻,胡锦涛主席继2006年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之后,第二次出访非洲国家更表明中国愿意为促进世界经济特别是非洲经济的恢复和增长发挥作用,而使"中国人对非洲着眼资源"説的炮制者自惭形秽。
在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上,胡锦涛主席提出了对非务实合作八项政策措施,几个月后便亲赴非洲签署了一批旨在推动措施落实的合作协议。如今,在八项举措落实的最后一年,胡锦涛主席再次造访非洲,就北京峰会成果的具体落实情况与到访国领导人交换意见。
BBC(英国广播公司)日前援引中国外交部官员的表态报道,胡锦涛主席此次出访的"四个非洲国家都不是能源资源富足国家,也不是中国能源资源的主要来源"。英国另一家主流媒体路透社也援引国际能源专家的话报道,"中国和非洲是平等互利的关系,胡锦涛这次出访就证明对一切非洲国家都是一视同仁的,都想与它们发展友好合作关系,而能源议题仅仅是其中一个话题。"
非洲国家的由衷期盼——加强合作 关于为什么非洲可向中国学习和加强中非合作的问题,塞内加尔评论家阿达马盖伊最近在接受法新社记者采访时指出:"中国为重新自我创造所做的事情能够鼓舞非洲领导人。"他説,人们赞成加强中非关系,因为非洲从中国那里可学到很多。中国已能够克服一些非洲大陆也同样遇到的问题……
对此,乌干达政策分析专家埃德加塔巴罗最近也在《每周观察家报》发表文章作了诠释:1978年,邓小平发起了四个现代化运动,使得中国开始重新与外部世界接触。四个现代化运动取得了惊人的成功。之后的30年,中国经济以平均9.6%的速度飞速增长,是人类历史上持续时间最长的持续增长期。
塔巴罗説,中国在不到一代人的时间内取得的成功对乌干达有什么经验可以借鉴呢?毕竟当时中国的情况与乌干达很像:农业人口比重大、存在粮食安全问题、依赖自然资源。是什么促使中国取得了成功?乌干达可以从中国的成功中吸取什么教训?我们需要学习什么?
作者认为,乌干达需调整其贸易重点。克林顿政府时期,乌干达游说美国政府从非洲进口某些农产品。现在,可以采取同样的策略进军中国市场。我们的核心科技机构应该与中国在技术培养、开发以及推向市场方面展开合作。民间应成立智囊机构,进行学术讨论,从而影响政策以及为中乌伙伴关系的发展指引方向。
除了非洲国家媒体外,美欧舆论也对胡锦涛此次出访非洲作了较为正面、客观的评价,美国迈阿密大学非洲问题学者赫布斯特说,胡锦涛此次出访选择的非洲四国并非资源丰富的国家,"它们渴望在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得到中国的投资"。法国《回声报》説,"除坦桑尼亚稍有矿藏之外,马里、塞内加尔、毛里求斯都不算是中国经济的原材料供应国,这也似乎暗示,此次出访非洲并无商业利益和地缘政治考量。"德国《南德意志报》则认为,胡锦涛此次访问最引人注目的是,中国强调与非洲各国发展"全面伙伴关系",而不仅仅是那些资源丰富的国家。
诚如中国外交部官员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指出:"中国发展对非关系决不是权宜之计,而是中方长期的战略选择……这也正是半个多世纪以来中非关系历久弥坚、长盛不衰的关键所在。"对此海外舆论认为,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这次出访是在兑现在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上所作的承诺,是想充分展示中国"负责任大国"的形象。(陶志彭)
(责任编辑:张春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