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不能保持沉默
——对话云南省委宣传部副部长伍皓
本报记者 张文凌 □刘子倩
云南省委宣传部“吃螃蟹”,公开邀请网民参与“躲猫猫”事件调查——
真相不能“躲猫猫”
云南省委宣传部副部长伍皓曾是新华社云南分社的记者,此次网民参与调查“躲猫猫”舆论事件真相,是在他的倡议下发起的。
记者(以下简称“记”):您是什么时候发现“躲猫猫”已成为流行语,又是如何看待这件事的?
伍皓(以下简称“伍”):2月18日晚,我上网浏览网页时,发现“躲猫猫”已经铺天盖地了。面对这样的网络热点,我们之前缺乏主动而有效地应对类似事件的方法。我们总以为网络上炒过之后,就会冷下来,但对于社会高度关注的事件,官方不能保持沉默。我当时在想,“躲猫猫”已不再是一个单独的案件,如今已经上升为舆论事件,就不能简简单单地处理。独立的案件有专门的司法机关,按照程序,依法处理,但对于现在的舆论环境来说,只靠司法部门处理舆论事件是不够的,我们宣传部门必须走在案件调查之前。
记:怎么会想到用网友组成调查委员会的方式到现场进行调查的呢?
伍:用什么方式来解决这个问题呢?我们传统的方式就是抱、拖、捂、堵、冷处理;利用我们宣传部门的权威,对媒体施压;或者采取“谁家的孩子谁去抱,谁惹的事儿谁去管”的方法。但网友是执着的,不会因为你冷处理,不作声,热情就有所削减。比如“周老虎事件”,如果没有网友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精神,也不会有现在的结果。如今民众的社会利益诉求渠道仍不太通畅,而网友试图通过网络充分表达享有表达权、参与权、监督权、知情权的愿望。我们想设立网友调查委员会来让网友的相关权利得到有效表达,这是我们尊重网友和网络民意的表现。公安的结论遭到网民质疑,公信力受到伤害,网友们的亲自调查会更有说服力。
记:那如何保证调查委员会调查的公信力?现在仍有不少网友认为这是在作秀,甚至有的人觉得在网友调查之前,当地某些部门已经在各个环节做“手脚”了。
伍:做任何事情,不论出发点如何,都有可能被认为是作秀。调查委员会成员由报名的网民和媒体记者组成,不预设报名者条件、资格,更不设预期调查目标。尽管云南省委宣传部是发起者,但并不参与,只是提供服务,最大限度地保证调查的独立、公正、客观,给调查组还原现场,还原真相提供条件。本来我是可以和调查组共同前往的,但为了透明、公正,我按捺住了曾经做记者的冲动,在办公室等待调查结果。对于做“手脚”问题,我们要相信调查组的水平,他们如此热忱,肯定不会放过任何蛛丝马迹,同时我也相信当地部门不会做所谓的“手脚”。
记:你们是怎么说服公安、检察部门接受这个调查的?
伍:我们开会时,政法部门的确有顾虑,他们担心发生一些不可控的事情,毕竟这种事情没人做过,没有任何参照,还要冒一定的风险。但谣言止于公开,云南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张田欣多次强调对于重大事件要坚持及时、准确、公开、透明、客观、真实的原则。成立网民调查组的做法与我们打造“阳光政府”工程也是完全契合的,政法部门消除了顾虑,非常支持我们的工作。
记:一名普通的犯罪嫌疑人在狱中死亡也许并不会引起轩然大波,但有人认为是因为媒体对于“躲猫猫”的刻意渲染才造成今天的局面,甚至网友们分析“躲猫猫”一词成为该事件扩大化的导火索?
伍:我们公安的同志起初感觉很委屈,当时介绍案情时说的是“瞎子摸鱼”并非“躲猫猫”,同时还指出该报道有7处与事实不符。我就告诉他们,并不是因为媒体把“瞎子摸鱼”换成“躲猫猫”,这件事才引起关注的,这不是问题的核心。事实证明,只要官方的调查结果不能令民众信服,不能让网友满意,像“俯卧撑”这样再普通不过的词也会成为关注的焦点。我开玩笑说,只要调查结果无法令网民信服,不管谁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布调查结果都会立即被网友骂成一片,并成为“人肉搜索”的对象。同时,我也看了该媒体的报道,内容是基本属实的,并不存在失实的情况。
记:但若调查委员会的调查结果证明相关部门对“躲猫猫”受害者的死负有责任,我们会处理相关责任人吗?
伍:云南省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公安厅厅长孟苏铁的态度很鲜明,调查出问题决不护短,只要存在失职、渎职行为,都将按照法律法规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本报昆明2月20日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