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沈阳2月22日电(记者于力)陈温福代表是沈阳农业大学教授、水稻研究所所长、国家级重点学科带头人。作为农业专家,他始终心怀农民,时刻想农民之所想,急农民之所急。
2008年“两会”召开前,在调研中,他发现粮食生产和销售等环节存在问题。
为获得第一手翔实材料,形成高质量有针对性的建议,他反复深入基层田间开展调查。经过细致的调研他发现,虽然国家高度重视“三农”问题,并制定了一系列惠农、强农政策,加大对农业和农村的投入,粮食生产连续4年获得大丰收,但是影响粮食生产和种粮农民增收的深层次矛盾并没有根本解决。特别是种粮农民增收现状与建立粮食安全可持续长效机制的要求不适应,收入增长的脆弱性、约束性和波动性依然存在,惠农政策与农民增收不同步,政策性增收效果常常被农业生产资料上涨抵减,丰收后“谷贱伤农”现象依然存在。
他经过调研,形成了“关于进一步增加农业特别是粮食生产投入,建立国家粮食安全长效机制的建议”,引起与会代表的强烈共鸣,也引起新闻媒体的极大关注。
他的建议上报后,立即得到国家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相继采取增加农资综合直补、增加良种补贴、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格等一系列综合措施,进一步加大对农业和粮食生产的政策支持力度。看着国家这些措施的推行,想到广大农民收入能够增加、农业粮食安全得到进一步保障,陈温福感到十分欣慰。
在辽宁省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过程中,省人大常委会“共产党员走进千家万户”第四小组先后五次来到沈阳市法库县和平乡关家屯村走访扶贫。经过调查研究,他们得出结论,主要是农民的种植结构单一造成收入偏低。他们请陈温福协助联系东北地区花生种植专家王绍斌为该村改种花生提供全面帮助。陈温福当即答应下来。之后,他多次与王绍斌教授沟通、探讨如何做好这项工作,并制定计划,决定为该村提供花生学产销“一条龙”服务。2009年1月9日,他与王绍斌教授专程前往和平乡关家屯村为村民传授花生种植技术。从花生种植的投入产出对比,到土壤选择、选种、选肥,再到田间管理、收获、销售,对一系列知识和问题,进行认真细致的讲解。
当地群众都说,陈温福教授真是一名名副其实的人民代表,是农民群众的贴心人。
(责任编辑:张庆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