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嫦娥一号卫星成功撞月 新华社 发 |
嫦娥一号昨精确撞月 嫦娥二号明后年发射
我国探月二期工程全面展开
胡晓晶
本报讯 (记者 胡晓晶) 在经历了494天飞行后,昨天16时13分10秒,我国首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的精确控制下,在月球东经52.36度、南纬1.50度的丰富海区域成功“撞月”,为我国探月一期工程画上了圆满的句号。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吴伟仁昨天透露,目前探月二期工程各项工作已全面展开,着陆器和巡视器技术是工程中的关键技术。
我国将分“绕”、“落”、“回”三步完成对月球的无人探测。探月二期工程中的两颗探月卫星——嫦娥二号,预计能在今年12月完成整星综合测试,在2010~2011年发射;嫦娥三号已完成方案设计,预计今年9月转入初样研制阶段,到2012~2013年实现首次“登月”软着陆。最快到2018年,我国将发射月球采样返回器,软着陆在月球表面特定区域,然后将月球样品带回地球。
嫦娥二号“眼睛”更亮
从2007年10月24日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开始“奔月”起,嫦娥一号环月飞行482天,在此期间经历三次月食,共传回1.37TB的有效科学探测数据,获取了全月球影像图、月表部分化学元素分布、月表土壤厚度等研究成果,它拍摄的中国首幅全月图被认为是目前世界已公布的各种月球影像图中最完整、清晰度最高、层次最分明、位置最精确的一张。直到撞月瞬间,嫦娥一号仍然实时传回了清晰的图像。
吴伟仁表示,作为我国探月一期工程的代表,嫦娥一号充分证明了中国拥有进入外太空的能力。之所以决定在嫦娥一号寿命末期受控撞月,目的就是在撞月过程中多积累控制和轨道测定方面的经验,减少后续工程风险。
按规划,对探月一期工程的备份星进行过技术改进的嫦娥二号卫星,将作为二期工程的先导星,用于试验验证二期工程的轨道、测控和软着陆等五个方面关键技术,以降低二期工程的技术风险。其中,嫦娥二号搭载的CCD相机分辨率比嫦娥一号高出许多,由120米提高到10米,能获得更清晰更详细的月球表面影像数据和月球极区表面数据,为下一步嫦娥三号带“中国造”月球车登月选点。值得一提的是,由于月面上坑坑洼洼,有月山有月海,月球车的着陆点必须选得非常考究,否则探测器就会出现颠覆甚至打不开的窘况,所以嫦娥二号的探路直接影响到嫦娥三号的安危。
嫦娥三号带上月球车
从“绕”月到“落”月,我国探月二期工程中的技术跨度很大。嫦娥二号之后,探月二期工程中还有嫦娥三号等月球探测器待发,实现月球软着陆、月面巡视、月夜生存等一系列“第一次”,开展月球内部结构、地月空间与月球环境等探测活动,建成基本配套的月球探测工程系统。
据悉,嫦娥三号将实现月球软着陆和巡视探测任务,它将包含一个月球着陆器和月球车。其中,月球着陆器可以对月球表面进行月壤分析,月球车可以在距离着陆器5000米直径的范围内开展巡视探测。我国自主研发的月球车是集航天系统工程和智能机器人为一体的复杂航天器,具备地—月遥控能力,此前全国多个版本月球车都在“竞争上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