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新闻-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2009年全国两会报道_华晨特约 > 2009全国两会最新评论

社会学家解读为何民生成两会最热关键词

  两会调查的十大热点都是民生问题

  记者:请向春玲教授谈一下网民两会十大期待也就是关键词有什么总体特征?您能不能帮我们具体的分析一下?

  向春玲谈到,“民生”是一个充满人本思想和人文关怀的词语,在社会发展中,它突出了人的位置与人的主体性。

民生问题,简单的说,就是与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是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有媒体说,今年两会网上调查的十个热点问题:反腐倡廉、医疗改革、食品、药品安全、收入分配、环保问题、就业问题、住房问题、教育公平、社会保险、司法公正,有八个是民生问题,在我看来,这十个问题都是民生问题。

  分析这人民网两会调查的十个热点问题。就业问题、收入分配、食品、药品安全、住房问题是人们物质生活的基本民生问题;医疗改革是人们的追求健康和生命质量的民生问题;社会保险是人们关于生活保障和安全的民生问题;反腐倡廉、教育公平、司法公正是人们希望发展的机会公平、公民的基本权利得到尊重、公民被公平对待的民生问题;环境保护是当代人追求优质生存环境的民生,也是下一代人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民生需求。

  民生问题成两会最热点源自于人的需求理论

  记者:民生问题为什么在网上调查上首当其冲的成为最热点,成为网民的最直观的两会期待?在社会学上的理论根源在哪里?

  向春玲说,人是具有生物性和社会性的人,最基本的属性是生物属性,最本质的属性是人的社会性。人的双重属性决定了人的需求有多方面的层次,为此,马克思、恩格斯将人的需求分为生存的需要、享受的需要和发展的需要。美国的社会心理学家马斯洛将人的需要分为五个层次,他认为人有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的需要、自尊的需要和自我价值实现的需要。

  民生问题是一个经济问题,也是一个政治问题,还是文化问题

  记者:结合两会十大关键词的网上调查,您能不能具体来谈一下网民的这些民生的诉求在当代社会的大背景上反应了什么样的一些需求,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向春玲谈到,人有基本生活的温饱、安居等生存需要,还有包括劳动生产安全、食品药品安全、生活环境安全的需要,也有心理和情感上的归属、尊重与被尊重的公平正义的需要,还有包括教育、卫生、文化发展和实现自身价值的需要,两会十大关键词的调查都涉及到了人的需求的方方面面。

  向春玲说,对我们社会研究和国家建设我们要得出意义启示,那就是民生问题是一个经济问题,也是一个政治问题,还是文化问题。如果把社会当着一个大系统去看,社会的经济系统、政治系统、社会系统以及文化系统的存在都是为了满足人的各种需要。我们在无论在社会研究还是在国家制定民生政策的过程中,都必须把握好这个整体体系。

  记者:改革开放以来,经济不断发展,您能不能从社会学的角度您能不能谈一下整个社会体系中民生问题的特殊性和规律?

  向春玲说,改革开放以来,虽然我们的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经济高速增长在10%以上,GDP总量世界第四;进出口总额大幅度增长。我们的社会建设从十六大以来,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十七大报告中讲到,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社会建设全面展开,各级各类教育迅速发展,农村免费义务教育全面实现,就业规模日益扩大,基层医疗卫生条件得到改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进一步加强等,但是,与满足人民群众的要求还有很大的距离。

  民生问题不能简单的等同于经济发展,不是说经济发展好了,民生问题自然而然的解决好,要放到历史的进程和民生问题的特定环境中去审视。

  民生是多层次和动态发展的

  记者:中国社会正处于经济现代化和城市化的进程之中,中国的贫富差距,城乡差距以及文化差异可能都能影响到民生的诉求,您怎么看待这个问题?

  向春玲表示,当然民生问题要放到历史进程之中去谈。在物质生活匮乏的时代,发展经济,满足人民群众的生存需求,是当时社会发展的重点。改革开放初期,我们把经济建设作为党的工作的中心,解决人民群众的温饱问题和2亿多人的贫困问题是当时最大的民生问题。上个世纪末,我国基本上解决了人们的温饱问题,进入了总体小康社会,正在向全面小康社会迈进。与以往相比,从这次人民网的网上调查也可以看到,现阶段的民生问题已不再是简单的衣食住行,而是包括了教育、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医疗卫生乃至公平正义、民主法制,涉及公民的受教育权、劳动权、生命权、健康权、社会保障权等生存权和发展权,是全方位、高层次的民生问题。 这意味着,在继续提高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同时,安全问题,环境问题、教育、卫生和社会公正等方面的民生诉求开始占越来越大的比例。

  在谈到地区差异,向春玲说,在我们的社会,不同的地区的人处于不同的需要层次。发达地区、富于群体的民生问题更多地体现高层次的民生问题,例如高质量的教育、健康、文化、心理、精神和自我价值的实现等需要;而相对贫困的群体和欠发达地区的民生问题更多地体现为满足生存的问题,摆脱贫困,实现经济发展,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人的多种需求得到满足的过程,同时也是人的全面发展的过程;不同群体,不同地区人民群众的民生问题得到解决的过程,也就是社会稳定、协调、和谐发展的过程。

  她还进一步强调,分析民生问题要全面地看,还要动态地看。解决以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决绝不是一句空话,它需要我们切切实实地了解不同群体、不同地区的民生需求,制定不同的民生政策,解决不同的民生问题。

  党现代化布局重大调整,着力关注民生问题

  记者:我们从人民网的连续八年的两会调查显示,民生问题每年都是网友最关注的话题,对此我们党在方针或者改善民生的政策上有什么调整么?

  向春玲说到,虽然我不是党建的专家,但是我从社会学者的角度看到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党的现代化布局也由原来的三位一体,调整为现在的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和文化建设四位一体。将社会建设放到如此重要的位置上,这是中国社会发展进步的一个标志,是我们党对现代化认识更加全面和深刻。因为作为生物性和社会性双重统一的人,更多地体现为社会性。经济建设满足人的最基本的生物性需要,是满足人的社会性需求的物质条件,如果经济建设最后把经济数字的增长当着目标,而人作为经济增长的手段,那么就偏离了社会发展的主题。社会建设不同于经济建设是注重人的发展,注重满足人的社会性需求,注重社会的整体效益和社会公正的实现。现阶段我们要特别关注那些在我们社会发展和改革中利益受损的弱势群体的民生问题。他们可能是经济建设、市场经济竞争中、制度改革中的失败者,他们有着强烈的社会公平的需求。中国的经济增长速度很快,但经济建设也产生了很多单靠经济建设无法解决的问题,这需要社会建设来解决。

  我们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我们社会发展的目的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生活的需要。我们党的宗旨与人民群众的民生问题是一致的,民生问题永远是社会发展的主题。只不过社会的发展赋予了民生不同的时代内涵。

  记者:党和国家提出的科学发展观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是社会发展观,是要从传统的发展观向更加科学的发展演化,请您给我们介绍一下社会学角度的发展观的演进过程。

  向春玲谈到,在国际社会发展观的历史演变过程中,经历了传统的以经济增长为中心的发展观,综合发展观,可持续发展观和以人为中心的发展观四个阶段。以经济增长为中心的传统发展观只突出了经济现象,而排除了教育、职业培训、人口、社会公平等因素和增长率的联系。发展理论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便放弃了以“经济增长”为核心的传统发展观,而倡导一种综合取向的发展观,强调把社会的全面发展作为发展的最重要目标。1987年,挪威前首相布伦特兰夫人在《我们共同的未来》报告中指出:可持续发展是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上个世纪90年代,国际社会提出了以人为中心的发展理论。

  社会发展观的演变体现了对民生问题认识的深化

  记者:结合民生问题,这些社会发展观的更迭和演进是不是也有所体现,有没有深层次的意义?

  以经济增长为中心的传统发展观经济增长没有考虑过增长的目的是什么,增长是为什么人的,是为了某些人还是为了所有的人,缺乏对“发展目标”的深入思考和价值判断。正是基于对以独尊经济指数或“GDP崇拜”为特征的发展观的检讨。综合发展观的基本理念认为,发展不能仅仅理解为一种经济增长的结果,而应看作经济、社会、环境等方面之间综合、协调进步的成效。可持续发展是在肯定发展的必要性前提下,强调发展与环境的辩证关系。提出了代际公平的概念。以人为中心的发展理论,它着重于人类自身的发展,认为增长只是手段,而人类发展才是目的,一切都应以人为中心。人类发展主要体现于人的各种能力的增强,这些能力包括延长寿命的能力、享受健康身体的能力、获得更多知识的能力、拥有充分收入来购买各种商品和服务的能力、参与社会公共事务的能力等。

  这些发展理论的演变让我们看到了人类文明的进步过程正是不断满足人类社会不断发展的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的过程,正是民生问题不断得到解决的过程。所以说,民生问题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主题,我们的发展是否健康、科学,就是看是否满足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物质和文化生活的需求,是否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社会发展的成果。

  记者:最后一个问题,现在中央推动学习和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正从第一个阶段向第二个阶段前进,我们的社会发展理论也会被赋予新的内涵,民生问题同样会被提到一个新的高度您如何看?

  向春玲说,从新中国成立以来,党领导中国人民开创了一条独立自主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其发展观也经历了一个从单纯强调经济增长到重视社会发展,继而到关注人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再到提倡以人为本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演变过程. “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是新一届党中央领导集体在总结国际社会发展理论和实践的基础上,在深入研究我国国情和深入认识我国社会发展新阶段民生问题的基础上,对社会发展内涵、发展要义、发展本质的深化和创新,体现了社会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均衡发展、可持续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的科学思想,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发展观,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是对人类社会发展理论的重大贡献。

(责任编辑:肖尧)

我要发布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  
央视质疑29岁市长 邓玉娇失踪 朝鲜军事演习 日本兵赎罪
石首网站被黑 篡改温总讲话 夏日减肥秘方 日本瘦脸法
宋美龄牛奶洗澡 中共卧底结局 慈禧不快乐 侵略中国报告



每日一辩

老有所养:由谁来养?

子女抚养,中国自古有养儿防老的传统,父母辛辛苦苦把子女养大成人,到了晚年子女当然要尽到抚养的义务。
国家来养,政府有责任提高国家的社会福利水平,为纳税人提供合理的社会保障服务,这是国家的责任和义务。

查看全部留言  用户: 匿名:

两会《每日一辩》简介:

  • cctv4联合搜狐网向网友征集“老有所养,由谁来养?”的看法,您的见解有可能在3月13日《中国新闻》中播出。

两会调查

逾八成居民认为目前房价仍较高
逾八成居民认为目前房价仍较高

逾八成居民认为目前房价仍较高

  调查结果显示:八成以上居民认为目前房价依然过高;对于09年的房价走势,34.4%居民认为会一直下跌…[详细]

 

两会图片更多>>

两会动漫

3.15趣味问答
  • 采访刘翔
  • 代表发言
  • 买房砍价
  • 委员建议刑法增“欠薪逃匿”罪
中国房市

  深圳的房地产价格,从05年到07年几乎翻了一番,这在世界上几乎是绝无仅有的,然而为什么在中国会出现这种情况呢。[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