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新闻-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综合 > 中国青年报

成都海归:挑战国际竞争的智慧旋风

  李健 吴军

  智慧旋风正刮向中国西部成都

  成都,最初并不在陈延钏的视野内。

  从新加坡回国创业的陈延钏考察了好几个城市,直到有一天,在成都创业的一位海归朋友执意让他到成都看看。下飞机后不过短短几个小时,陈延钏就决定将公司总部设在成都高新区。
2004年后,陈延钏看到成都高新区聚集了越来越多的海归企业。而今,他几乎每天都能看到海归走进高新孵化园,而他创办的成都杰华科技有限公司,也吸引了一名来自澳大利亚、两名来自美国的海归。

  奥泰医疗系统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总裁邹学明,2005年上半年在考察了中国大陆多个城市并进行了20多项评估后,最终将公司的办公和生产厂房定于成都高新区。他发现,作为中国西部的重要中心城市,成都有众多的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有相对较低的人工成本,有高效便捷的政务服务,有一流的创业环境,这使他坚定了在成都的发展决心。2006年,奥泰被列入四川省重点建设项目。2007年,又被列入四川省重点技术创新项目。目前,该公司厂区已建设成为全球最先进的超导高场MRI生产基地之一。

  谈起到成都高新区创业的故事,鲍锴显得格外兴奋。2005年6月,他在美国遇到成都市市长带队的考察团,市长的学者形象颠覆了他对内地官员的偏见,同时成都高新区清晰的产业定位和发展规划,也消除了他回国创业的顾虑。当年7月,鲍锴偕同几名志同道合的海归来到成都高新区,创办了成都数视微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2002年回国创业的成都万创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魏波发现,熟悉国际惯例、操一口流利英文的海归,如今在成都高新区随处可见。

  海归正奔向成都高新区,成都高新区也在不断创造条件,接纳更多满怀创业激情的海归。

  1998年8月,成都高新区创办了中国成都留学人员创业园,这是国家人事部与地方政府共建的首家留学人员创业园。仅一年多时间,就吸引了近200名留学人员前来咨询、洽谈,成立了33家企业。

  2000年1月,经国家人事部批准的全国第一个博士创业园──中国成都博士创业园在成都高新区成立,并迅速得到中外博士们的积极响应,不到一年,就创办了80家博士企业,目前落户博士创业园的博士已达到315人。

  国家人事部多次介绍海归到成都考察,一些海归当场签约成都高新区。海外专家和华人团队纷纷到成都高新区考察并开展宣传交流活动,加速了海归在成都的聚集。在“2006海外华侨华人高科技洽谈会”期间,近百名海归到成都高新区考察创业投资环境,5名海归博士当即决定创办企业。成都高新区和“川大日本校友会四川联席会”、澳大利亚川渝同乡会、中英科技贸易协会等15家海归社团签订合作协议,大批海归正通过这些渠道源源不断地了解成都高新区,并选择到这里创业。

  国家软件产业基地、国家数字媒体技术产业化基地、国家网络游戏动漫产业发展基地、国家动漫游戏产业振兴基地、国家863软件产业孵化器基地等十二个软件类国家级产业基地,国家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基地、国家生物医药产业基地、国家科技兴贸创新基地等三家生物医药类国家级基地,突显了成都高新区在创新、创业,专业化、集群化发展上的优势,对海归创业和海归企业入驻具有磁石般的吸引力。

  在成都高新区留学人员创业园工作人员的日程安排上,每天都要接待来自世界各地的海归创业者。“成都高新区正日益成为海归创业的首选地”,一位工作人员高兴地说,“一股强烈的海归创业旋风正刮向这里”。

  据成都高新区科技局局长林涛介绍,1998年8月留学人员创业园刚成立时,仅1500平方米的办公场所,到年底就汇聚了20多家企业,大大出乎预料。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惊喜不断,慕名前来创业和发展的海归越来越多。

  1998年到2003年期间,成都高新区在探索中发展,吸引了大批海归。这些海归此前或在国外大公司工作,或在国外大学、科研机构学习,平均年龄40多岁。

  2003年以后,林涛观察到,海归的情况开始发生变化。这个阶段,成都高新区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精密机械制造三大主导产业的集群发展态势更加明显,其中软件及服务外包产业、集成电路产业吸引了更多的海归。从国外回来的创业者不再满头皱纹,而是充满朝气和活力的青年人,平均年龄在30岁左右。他们把一股新的创新精神和创业激情带进了成都高新区。并且他们不再单打独斗,往往是团队合作。

  据统计,成都留学人员创业园自成立以来,已吸引上万名海归前来咨询考察。目前,这里正在孵化的企业达600多家,其中由留学人员创办的高新技术企业已经达到292家,1000多名海归在这里汇聚。

  “海归带来了新技术和国际智慧,他们正在以创新创业的实际行动,影响和推动着成都高新区的发展”,林涛深有感触地说。

  力量在这里汇聚,力量从这里迸发

  每一家海归公司,似乎都遵循着这样一条轨迹,从国际中来到国际中去。他们带回来的高新技术,拉动了成都高新区产业的快速发展,也很快成为他们到国际市场搏击的利器。这一点,无数事例能够证明。

  成都杰华科技有限公司两年搬了三次家。第一次300平方米的办公区,第二次800平方米,第三次2500平方米,公司由最初的3个人发展到现在的150多人。

  自动化产品研发、软件测试是杰华公司的主要业务。公司总裁陈延钏说,掌握该领域顶尖技术的公司,公司客户多是摩托罗拉这样的跨国大公司。

  “杰华的竞争对手不在国内,而在国际上,主要是印度”,陈延钏说。以做软件外包出名的印度,在软件测试方面的实力很强。2006年初,美国一家全球知名的公司尝试将很小一部分业务交给杰华,想试试这家年轻公司的实力。此前,这家美国公司只跟印度软件外包业务前三名的公司合作。

  让美国公司没有想到的是,杰华公司以过硬的质量完成了任务,并且使工作效率提高了30%。这家公司立刻放弃和印度的合作。陈延钏说,“我们通过实力打败了对手,证明中国企业可以做得更好”。

  成都摩尔生物医药有限公司的总工程师张留,曾在美国波斯顿EA药物技术开发公司担任项目部经理,他说“参与国际竞争我们游刃有余”,因为公司几位海归以前都在国外药物研究机构和大公司工作过,“我们不但能通过各种渠道快速了解国际药品厂商需要什么,更重要的是,我们了解这些公司对原料药的内控标准。”

  他说,国际大公司的内控标准总是高于公开标准,如一种药品,公开的资料有美国药典标准、欧洲药典标准,竞争厂商达到这一标准已经很不容易,但国际大公司的内控标准还要高于这些标准,“你仅仅达到美国、欧洲药典的标准,依然不能满足买方要求,竞争必然失败。我们搞产品研发时要求超越公布的标准,在竞争中不断取胜。”

  比如有一种治疗胃溃疡的原料药产品,杂质要求非常严格,总杂质不能超过1.5%,单个杂质不能超过0.3%,这对大多数厂商来说已经很难。但美国礼莱公司的内控标准却是:总杂质不能超过1%,单个杂志不能超过0.15%。如果不了解信息,你供应的药品就不会得到买方的接受,国际竞争一定失败。

  如今,成都摩尔生物医药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药品,已出口到加拿大、以色列、韩国、美国、俄罗斯等国家。

  成都迈斯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专门做软件外包,从2005年7月成立到现在,已做了20多个国际客户的业务,还在不断扩大。“我们的思维很明确,在成都打造一个国际化团队,可以提供具有硅谷水准的技术和服务,但价钱是成都的。”迈斯公司总裁胡壹说,“软件外包按小时收费,通常美国的价格是每小时60美元,而我们的价格低于20美元。”

  他曾在美国做过软件咨询师,有很多现成的客户。对于未来发展,胡壹充满信心:“迈思与很多软件外包公司的市场定位是不完全相同的,我们希望把迈思信息打造成中国的IBM。”

  我们庆幸选择了成都高新区

  到成都考察时,成都杰华科技有限公司总裁陈延钏就喜欢上了高新区。他去附近的四川大学、电子科技大学、西南交通大学等高校咨询时,发现这里人才济济;他到市中心逛街,发现出租车司机很热情,像老朋友一样招待外来人;他到餐馆吃饭,发现服务员态度很好,大家很愿意跟这个说着不太流利中文的年轻人喝茶。

  更让陈延钏高兴的是,成都高新区的工作人员非常热情,对他要开办的公司很感兴趣,并表示全力支持。2006年5月的一天,杰华公司举行成立一周年庆,成都高新区管委会去了不少同志。“20多人,挤了一屋子,他们过来调研,问我们有什么困难,说我们是一家值得扶持的企业”,这让陈延钏记忆深刻,也让他很感动。他说,不管公司怎么发展,总部一定要设在成都,要发展成一个上千人的团队。

  “也许正是这种精心的服务,推动着成都高新区的快速发展。”杰华科技软件开发部的总监黄光松在国外呆了近10年,他发现,成都高新区硬件设施很好,一点也不比国外差,加上人力资源丰富,很适合海归回来创业。他说,在硅谷很难感受到政府的存在,而在成都高新区,企业能时刻感受到政府提供的各项服务,他们对企业的扶持是全方位的。

  上世纪80年代赴美留学的梁朋博士在选择回国创业的地点时,回到了家乡四川成都。家乡的创业投资环境让他很满意。梁朋在创办四川三叶草生物制药有限公司的过程中,成都高新区给了他大力支持——两年免费使用高新孵化园内900平方米的房屋作为中试车间;协助申请各种科研基金,同时承诺给公司今后的产业化生产提供土地、资金等扶持,这解决了梁朋创业的后顾之忧。

  目前,三叶草公司拥有世界先进的蛋白质三聚体化技术平台,拥有同时符合美国和中国GMP条件的中试车间,进行无血清细胞培养、分离纯化蛋白质药品物和制备冻干针、水针,并拥有世界一流水平的分子生物学实验室。

  迈斯公司总裁胡壹已经不止一次被成都高新区的服务所感动。为了提高员工的英语水平、打造国际化团队,公司准备聘请一些外教,但按照四川省的相关规定,只有注册资本达到500万元以上的公司才能聘用外国人,而且必须是专家。得知这一情况,成都高新区管委会专门与四川省人事厅沟通,解决了这个影响企业长远发展的现实问题。

  胡壹说,“如果这个问题不能解决,而我们又必须打造国际化的团队,估计只能放弃成都,选择去墨西哥或委内瑞拉。”在谈到最初的选择,胡壹表示从未后悔来成都高新区创业,他没有租用成都高新区提供的办公楼,而是花了240万元在高新区购置了办公室,“我准备在这里长期呆下去,把基础扎得牢一些,何必要租房?”

  美国斯坦福大学毕业的李安渝博士,在成都高新区创办了成都中科前程科技有限公司。创办之初,企业曾遇到流动资金匮乏的问题。成都高新区创新中心积极与融资各方大力协商,使银行和担保中心在企业没有财产担保的情况下,破格提供了150万元的信用担保贷款,使企业得以签下500万元的订单。“成都高新区的科技创新服务非常完善,融资服务就是一个例子”,他说,“现在公司的发展目标是成为电信行业最优秀的解决方案提供商和用户最信赖的合作伙伴。”

  成都高新区科技局局长林涛说,为了留住海归创业,成都高新区开通了绿色通道,提出要帮助海归过五关,即家庭关、国情关、资金关、市场关和管理关。

  他解释说,家庭关,就是协助解决海归孩子的入学入托、配偶工作以及家庭住房问题,努力为他们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国情关,就是提供一站式并联审批窗口服务,重点帮助创业者准备创办企业必须的各种申报材料,派人联系工商、税务等部门,统一办理企业营业执照和税务登记;资金关,就是积极协助企业申报各类项目,落实启动资金;市场关,就是帮助企业人员针对企业市场开拓情况提供咨询诊断,提出适宜的市场营销方案;管理关,就是针对企业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聘请专家会诊,提出建设性意见,提高企业科学化管理水平。

  学管理专业的爱斯特(成都)医药技术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蒋朝哲,一直在做一个研究课题,题目是《成都高新区为什么能对海归产生这么大的吸引力》。因为在他心里,一直有这样一个疑问:其他高新区硬件设施不比成都高新区差,甚至更好,也很热情,可为什么许多海归愿意留在成都高新区呢?

  蒋朝哲说,“这里有一种文化和氛围在发挥作用”,他希望能够通过调研找到更加确切的答案。现在,只要是成都高新区组织的活动,他都积极参加,视为一次次调研机会,“无论怎样,我庆幸选择了成都高新区。”

相关新闻

我要发布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  
央视质疑29岁市长 邓玉娇失踪 朝鲜军事演习 日本兵赎罪
石首网站被黑 篡改温总讲话 夏日减肥秘方 日本瘦脸法
宋美龄牛奶洗澡 中共卧底结局 慈禧不快乐 侵略中国报告



搜狐博客更多>>

·怀念丁聪:我以为那个老头永远不老
·爱历史|年轻时代的毛泽东(组图)
·曾鹏宇|雷人!我在绝对唱响做评委
·爱历史|1977年华国锋视察大庆油田
·韩浩月|批评余秋雨是侮辱中国人?
·荣林|广州珠海桥事件:被推下的是谁
·朱顺忠|如何把贪官关进笼子里
·张原|杭州飙车案中父亲角色的缺失
·蔡天新|奥数本身并不是坏事(图)
·王攀|副县长之女施暴的卫生巾疑虑

热点标签:章子怡 春运 郭德纲 315 明星代言 何智丽 叶永烈 吴敬琏 暴风雪 于丹 陈晓旭 文化 票价 孔子 房价

说 吧更多>>

说 吧 排 行

茶 余 饭 后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