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首例疑似HD90假钞“确诊”后不久,一家箱包小店的老板唐敏就收到了一张HD90编码的疑似假钞。不过,就是这张“用手一摸就知道不对”的疑似假币,居然能“蒙”过一些验钞机的检验。
生产验钞机和造假币,好比是针尖对麦芒的两头,却也是不可分割的双方。
为了试验自己的水平如何,肯定都想用对方来练习。一旦谁要是技术质量不过关的话,谁就会被毫不客气的拿下。
不过,问题是造假币的在暗处,无法时刻监管,生产验钞机却是在明处,而且还有监督机构和国家标准来管束。生产验钞机除了要具备一般工业生产企业的基本资质外,生产者还必须拿到一张《人民币伪钞鉴别仪生产许可证》,这些许可证每年须由“人民币伪钞鉴别仪产品生产许可证审查部”进行一次复检。还有,质监部门也要对对验钞机的生产进行抽检。
可笑的是,虽然检验“每一个步骤都根据相关的国家标准去做”,但是大多都不涉及验钞效果方面,况且对于对验钞机进行检验的主要依据之一《人民币伪钞鉴别仪(GB16999-1997)》的国家标准,居然12年未变,这种柔情怎能不让造假币的高兴?
常说规定是死的,人是活的,活人怎么能固守死规定呢?特别是造假币者一直在追求“创新”,假币家族一代一代生生不息。可见,制定规则的理念不能呆板,起码要留有跟进变化的空间、速度和效率,不然的话,只能是徒有其名。
消费领域的变化最为快速,货币的流通量又是其中最大宗的方面,关乎普通老百姓的生活,也与社会经济的安全密切相关,保证货币使用安全自然就是是公共管理的重要职能。生产验钞机的国家标准滞后与造假币的迅猛发展,无疑是对验钞机生产标准制定方的挑战。如何加快工作进度,首先需要的就是责任心的强化,其次在决策路径上也应该有所变通的策略。
由此看来,倘若各领域的国家标准在适应情势变化中经常优柔寡断的话,不仅会对社会产生不良效应,就连其治理的对象也会暗自庆幸,如此下去,损害的还是公共管理部门自己的公信力。寇军
(责任编辑:肖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