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人》担心中国忽略欧洲
“在过去25年里,没有哪个国家在全球化进程中获取的利益比中国更大。全球化把几千万中国人从温饱生活中拉出来,将他们打造成了中产阶级。G20会议给了中国一次展示其内心变化的机会。 ——《经济学人》
郑洁
最新一期《经济学人》杂志在“中国如何看待世界”(How China sees the world)的封面文章中指出,随着西方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走向衰退,中国政府开始重申中国作为大国的全球支配地位。
在杂志封面的插画上,长安街尽头就是太平洋,然后是分裂的美国,至于欧洲,则更是远在地平线上。
是时候重申大国地位
这篇文章的副标题是《世界应当如何看待中国》。文章开篇提到中国和西方近年来实力的对比变化:“中国过去三十年的崛起令人瞩目,但中国也缺少一件能够取悦极端民族主义者的外衣:陪着西方一起衰退。”
文章进一步分析了传统资本主义强国如今的命运,称在这样的环境中,中国希望重申其大国地位。“现在,资本主义在其腹地面临恐慌。欧洲和日本陷入了二战以来最严重的衰退,几乎都算不上是中国的对手。超级大国美国也从顶峰跌落。虽然中国领导人避免公开表露出过多的成就感,但是中国政府认为是时候重申中国大国的全球支配地位了。”
在谈到中国领导人话语的变化时,文章称:“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说中国是个‘大国’,还对美国大手笔的支出计划表示忧虑,因为这会威胁到中国价值一万亿美元的美国国债。”
而中国最近对待美国和其他传统大国的态度是:“美国新财长关于中国操控汇率的不谨慎言词也被中国斥为荒唐;原本该来道歉的希拉里·克林顿在北京受到了欢迎,但这种欢迎是平起平坐的对待。本月,中国在南海与美国监测船发生了明显的小规模‘冲突’。但是,至少美国还被中国关注着,而欧洲却像地平线上的一个小点一样被忽视了:中国取消了中欧峰会,由于萨科齐胆敢会见达赖,法国仍然在中国的‘黑名单’上。”
中国的处境比想象复杂
“一个在中国和其他国家广泛流传的重要观点是:现在世界面临着两极化的地缘政治局势,两极是中国和美国。所以下月在伦敦举行的G20峰会就成了奥巴马和胡锦涛之间的‘G2’峰会。”文章提到这样一个观点,并指出其对各大国产生的影响。
“这只会让欧洲人担忧,他们刚刚摆脱了布什的单边政治,还不希望看见它被“太平洋双寡头”(中国和美国位于太平洋的两侧)所取代。而日本长期以来都对其亚洲竞争对手充满不信任。这种状况也对美国造成影响,国会因极度关注美国最大的敌人而冒险采取贸易保护主义姿态。”
随后,文章又反驳关于“G2”的这一观点,称“世界不是两极的,可能永远都不会变成两极”,“中国的处境比西方人想象得复杂” 。
“在恐慌蔓延之前,中国反映其弱点和力量的新自信并不值得注意。中国仍然是一个‘穷国’,用温总理的话说,面临着‘新世纪以来最困难的一年’。最近,坊间流传中国有2000万就业岗位流失,这个数字说明了问题的严重性。世界银行把对中国今年经济增长率的预期调低到了6.5%。这个数字与几乎任何其他国家相比都是很强劲的,但是对于习惯了两位数增长率的许多中国人来说,感觉就像衰退。”文章写道。
所以,“虽然欧盟问题多多,但它是全球最大的经济体。而印度的人口会超过中国。”但是,“这并不会掩盖这样一个事实:中国的相对实力在明显增长——中国和西方都需要适应这一点。”
G20是中国的一个机会
对于世界如何面对中国的崛起,文章分析:“对于奥巴马来说,这意味着要做一些艰难的平衡。从长远角度看,如果他在卸任之前没能牢牢地把中国引向自由的多边体系,他可能会被历史学家认作一个失败者。布什政府重视的理念是欢迎中国在国际体系内做一个‘负责任的利益攸关者’。”
对于即将于近日举行的伦敦G20峰会,中国面临着更大的机会。“与G7和G8的小‘俱乐部’相比,G20是一个给予中国更大的国际事务决策权的机会。但对于中国来说,这也是一个显示自己能够负责任地运用新影响力的机会。”文章称。
“在过去25年里,没有哪个国家在全球化进程中获取的利益比中国更大。全球化把几千万中国人从温饱生活中拉出来,将他们打造成了中产阶级。G20会议给了中国一次展示其内心变化的机会。尤其是现在人们要求中国为IMF提供资金支持,以拯救那些深受经济危机打击的国家,如东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