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上海3月28日电(记者高路)28日举行的上海推进公交优先发展工作会议宣布启动新一轮公交改革,上海全市公交行业将全面回归国有控股。这意味着,曾经历从国有推向市场这一“市场化改革”的上海公交行业,正重新回归公益为先、国有主导的模式。
根据此次公交改革的安排,上海公交行业将逐步实现骨
干企业国有控股,形成浦西、浦东、郊区等三大相对区域规模经营、适度有序竞争的公交市场格局,以充分体现和发挥国有资本在公交发展中的主导和支撑作用,突出公交行业的公益性。
在不少上海市民眼中,此次改革有望回应他们对上海公交行业“市场化太过,忽视公益性”现状亟须改变的期盼,解决一些公交公司因不愿亏损而拒在郊区开辟线路、部分公交线路秩序混乱、“黑烟车”依然存在、公交车司机收入过低等顽疾。
上海公交体制曾经历过市场化改革。1996年,上海在全国率先实施改革,打破公交营运主体“大锅饭”,引入了市场机制,公交行业从国有推向市场;2002年,上海建立了公益性扶持政策,开始实行政企分开并推行区域差别化管理。
上海市交通运输和港口管理局局长孙建平说,上海通过前两轮公交改革,车容车貌、服务质量较差以及市民乘车难等问题得到了改善,但地面公交还需不断适应当前发展需要。
根据此次体制机制改革的安排,上海将以久事公司为主体,实施浦西市区的公交重组,成立国有独资的上海巴士公交有限公司,并对大众等原公交企业实施收购兼并。而原巴士公交等资产从上市公司退出,逐步实现骨干企业国有控股,形成保障公益性要求的产权制度。
根据计划,至2010年5月上海世博会前,上海公交企业数量将控制在20家左右,而国有公交成为行业主力军。
目前,上海地面公交汽电车辆的日均客运量约为728万人次,占全市公交日均客运总量的5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