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内罗毕4月1日电 通讯:非洲贫民窟没有百万富翁
新华社记者宋盈
“贫民窟?我当然知道。百万富翁?奥斯卡?不知道!”来自肯尼亚首都内罗毕的基贝拉贫民窟的托尼满脸疑惑,睁大眼睛看着记者。
描写印度孟买贫民窟的电影《贫民窟的百万富翁》一举夺得8项奥斯卡奖,成为今年奥斯卡奖最大赢家,肯尼亚各大报纸都对影片进行了详细介绍。
然而对托尼这样生活在贫民窟的人来说,他们不知道奥斯卡为何物,一夜暴富更是个遥不可及的梦。但影片描绘的贫困与艰辛,却是他们每天都要面对的真实生活。
在当地语中,基贝拉是“丛林”的意思。1918年,这片名叫基贝拉的坡地还是一片森林。而后不断有人从农村涌向这里,逐渐形成庞大的居住区。
从内罗毕繁华的商业区出发,开车不到5分钟,这个非洲最大的贫民窟便一览无余地展现在面前。密密麻麻的铁皮房在方圆2.4平方公里的坡地上参差不齐地挤在一起。每间屋大都不超过10平方米,屋顶用铁皮覆盖,四面是泥巴墙或用长短不一的木条围成。为了防蚊蝇,大多数屋子都挂了五颜六色的门帘。
由于刚下过雨,基贝拉贫民窟里的主路泥泞不堪,成堆的垃圾随意堆放在路边,污水混着雨水在土路上肆意流淌。路两边是基贝拉主要商业区,面包房、肉店、蔬果店、杂货店,一应俱全。然而挂着肉店招牌的白色小屋却常是空的,因为对基贝拉人来说,肉只是偶尔解馋的奢侈品。
在这条基贝拉最繁华的街上,最有趣的当数理发店。狭小的店铺里,只能容下一名顾客。店主在木板墙上用破镜片拼起一面镜子,而各种发型只能画在镜子下面。整条街上最热闹的要数音像店了,店里有台电视机,每天都围了七八圈人,盯着电视一动不动地看。
在基贝拉主路上不断穿梭的是运水马车。基贝拉没有水电系统,生活用水都需马拉肩扛。住在这里的妇女,一个重要工作就是拎着5升左右的水桶,去水站买水,然后顶着水桶回家。
即便是如此恶劣的环境,要想成为一个基贝拉人也不容易。给记者开车的司机米谢尔说,因为基贝拉离工作地点近,他其实很想在这里找间小房安身。“这里的房租真是便宜,普通房子每月只要1500先令(1美元约合80先令),接近主路的要2500先令。但住在这里的人多半是十几年前就来到内罗毕谋生的外地人,现在很少有新住户能挤进去。”据说,一些房主靠出租房屋,每个月就能赚3万先令,但他们自己也不愿搬出基贝拉,因为住在这里实在太省钱了。
在全球金融危机的阴影下,基贝拉人也受到了不小的冲击。在这里生活了17年的老住户杰克感触很深,他说如今这里的粮食价格涨了不少。去年,每公斤玉米粉只要48到50先令,现在已经涨到100先令了。“我觉得还是在农村生活得更舒服一些,因为我们可以自己种些蔬菜粮食。但为了养活家里的几个孩子,我还要住在这里。”
贫困的现实让人们不得不相信,一夜富贵的童话故事,与基贝拉无关。
(责任编辑:廖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