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4月4日电(记者 崔清新 李云路 卫敏丽)祭奠、踏青、岁时、农事……清明节前夕,全国各地的人们在这个有着2000多年传统的节日里开展各种形式的活动。仔细观察可以发现,祭奠先烈成为今年中国人清明节的重要内容,这种行为在这个特殊的历史时期具有凝聚民族精神的重要意义。
“愿以我血献后土,换得神州永太平”……清明前夕,前来祭奠英烈的人流如织。世界上没有哪个国家有中国那么多的烈士公墓、纪念馆、纪念碑,因为中国的烈士们为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付出了惨重的代价。“清明祭先烈”成了不少中国人在这个节日里的重要内容。
就在清明节来临之际,中央文明办组织中央重点新闻网站及部分商业网站共同开展的“网上祭先烈”活动。祭拜页面自3月26日推出以来,已有50多万网民参加“网上祭先烈”活动,6万余位网友在网上留言。其中,中小学生超过一半,他们纷纷表示,要继承革命先烈的遗志,努力学习,报效祖国。
事实上,在纪念烈士的背后,是一本浓缩着中华民族争取独立自主的光辉史书。
自鸦片战争以后,中华民族陷入了灾难的深渊,面对一次次亡国的危险,民族先烈们抛头颅洒热血,用自己的生命换来了中国人的幸福生活。
今天,随着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适逢新中国成立60周年,中国人通过祭奠这一最古老和传统的方式,向先烈们表达着缅怀与崇敬之情。
清华大学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主任蔡继明认为,纪念先烈虽然只是种形式,但这种行为本身可以对人们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增强人们的纪念意识,更加体会责任与使命的意义。
一直以来,中国政府就以不同的形式表达了对先烈的尊重、对逝者的追思。2008年,清明节首次成为国家法定假日,激发了很多人前往陵园扫墓的热情。今年清明节前夕,一些网友和媒体也呼吁希望设立“烈士纪念日”来保护烈士纪念设施,弘扬尊重烈士的传统。
不同于以往的是,作为512大地震后的第一个清明节,中国官方和民间的祭奠活动除了追思和缅怀外,更多了几分爱国情怀,荡涤着一股强劲的民族精神。因为伤痛记忆里总有一种莫名冲动,让逝者安息,生者奋发。
正如蔡继明所说,祭奠英烈的意义远远超越内容本身,因为它反映的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价值导向,对每一个公民而言都是一次灵魂的触动和拷问。
(责任编辑:黄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