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 昨天,国家卫生部专家委员、北京大学司法鉴定室主任孙东东发表致歉声明,就其最近在接受采访时说的“老上访专业户至少99%以上精神有问题”的言论致歉,称对一些内容因表述不当引起争议和误解表示遗憾。他表示,如果因这些内容伤害了一些人的感情,诚恳地向他们致以深深的歉意。 |
| |
资料图:孙东东 |
新闻回顾:孙东东称老上访户99%精神有问题
国家卫生部专家委员、北京大学司法鉴定室主任孙东东,日前在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时说:“对那些老上访专业户,我负责任地说,不说100%,至少99%以上精神有问题,都是偏执型精神障碍。”“偏执型精神障碍属于需要强制的一类。因为他扰乱社会秩序……”“你们可以去调查那些很偏执地上访的人。
■进展
孙东东就其言论致歉
据中新网消息,北京大学法学院教师孙东东4月6日通过中新网发表致歉声明,就其最近在接受采访时一些内容因表述不当引起争议和误解表示遗憾。他表示,如果因这些内容伤害了一些人的感情,诚恳地向他们致以深深的歉意。
■求是
界定精神病应慎之又慎
孙东东并未说明这99%的数据从何而来。没有数据证明就如此草率地在一个重大问题上信口开河,这算不算学术不端?
“上访群体80%都是农民,绝大多数都是社会最底层,也是弱势群体……绝大多数上访群众他们最初反映的诉求是有道理的,当然没有任何人会平白无故地就来上访。”这是公安部信访办副主任李竹红3月12日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过的话。当然也不必讳言,上访者中确实存在着一些“偏执狂”。但问题的关键是,这些人绝大多数是上访之前得的精神病,还是上访之后才得的精神病?把上访者上访之后遭受的伤痛、无奈以及最终可能导致精神上的异常,当作其锲而不舍上访行为的一种病态原因,这无疑颠倒了因果关系,逻辑上站不住脚。
将上访者扣上精神病帽子的,在全国并不少见。究其根源,除了行政滥权之外,和孙东东这类专家随意而草率认定精神病大有关系。
在收容制被取消数年后的今天,值得警惕的是,在某些专家的鼓噪下,精神病院有可能成为第二个强制收容所。“99%的老上访者精神都有问题”的论断,让人不寒而栗。这和我国现行的信访政策也是格格不入的。在精神病的判断依据上,我们应严格再严格、谨慎再谨慎。毕竟,这关系到人的尊严和权利。
摘编自《燕赵都市报》4月6日文/欧木华
2009年3月23日出版的《中国新闻周刊》杂志发表了有关我对精神病人非自愿医疗问题的访谈。其中一些内容因我语言表述不当,引起一些争议和误解,对此深表遗憾。如果因这些内容伤害了一些人的感情,在此我诚恳地向他们致以深深的歉意。也衷心的希望他们能够通过法定程序解决自己的问题。
我本人一向关注民生;关注弱势群体反应的问题;关注全民的精神卫生健康促进。绝对没有歧视上访人员的思想和言论。通过此事,我会认真反思总结。今后将更加努力学习,谨言慎行。为社会的和谐稳定尽我所能。
特此声明。
北京大学法学院教师孙东东
延伸阅读:时评:不妨与孙东东“精神门”较真到底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