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全球金融危机,中国及时抛出了规模空前“一揽子经济刺激计划”,其中至少有两个“大手笔”,一个是“国十条”与4万亿经济刺激计划,另一个是十大产业振兴规划。
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认为,“国家大量投资下去以后,经济会起来的,增速不一定有多高,但不会还是6%左右的水平。
中国有理由坚定
应对挑战 着眼长远
文/本刊记者 张晓蕾
在交银施罗德投资总监李旭利看来,中国的信心正如温家宝总理所说,“来自中央对形势的判断和把握;来自已经制定并实施的应对挑战、着眼长远的一系列政策举措”。
“中国的宏观管理部门的确比较及时地根据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变化,及时地调整了财政与货币政策,而不是机械地按照教科书的规则做事情。” 李旭利说。
事实证明,这些政策举措已经开始收到积极的效果,在全球经济仍处于严冬之际,中国经济已局部呈现回暖迹象。不少经济学家预测,中国经济有望在全球率先复苏。
回顾中国抛出的“一揽子经济刺激计划”,其中至少有两个“大手笔”。
其一是“国十条”与4万亿经济刺激计划。该计划于去年年底出台后,引起全世界震撼,曾力促中美建交的美国前总统卡特感叹:“从未想到中国通过宣布5860亿美元的经济刺激计划而成为当前稳定全球经济危机的主要力量。我想我们低估了中国人民及他们领袖的能力和雄心壮志。”
对于国内来说,4万亿更像是一针强心剂。4万亿经济刺激计划方案的参与制定者、国家发改委投资研究所所长罗云毅说,这次主要还是使用扩大投资来刺激经济,投资拉动见效快、力度大,有利于防止国内经济“失速”,避免增长大幅下滑。
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认为,“国家大量投资下去以后,经济会起来的,增速不一定有多高,但不会还是6%左右的水平。今年,经济增长可能会到8%或者更高一点。”
中国政府的另一个“大手笔”是十大产业振兴规划。尽管实施细则还未出台,但对提振国民信心的作用已经显现。
全国政协委员、华东师范大学国际金融研究所所长黄泽民说,“这些行业多为我国制造业中的支柱产业,其产值不仅占我国工业增加值中的绝大多数比例,在确保国家经济安全、金融安全、社会就业和保障民生等方面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选择这些产业作为调整振兴的重点,就是希望通过扩大内需、结构性税费减免等措施,使这些国民经济的中流砥柱行业稳定发展,并率先引领我国经济尽快摆脱全球金融危机的不利影响。”
据有关预测,如果加上政府推出的4万亿元扩大内需投资计划、提高养老金计划等措施,中国GDP增长将因此拉高2.4个百分点。
十大规划的实施,除了将使相关行业和企业直接受益外,广大民众将会成为这些产业调整和振兴的最终受惠者。据统计,十大产业就业超过了1亿多人,涉及3亿农民生计,稳定这些行业,止住相关企业利润效益急剧下滑的趋势,才能保住在这些行业和企业工作的数十万乃至上百万职工的岗位。以纺织业为例,如果规划中的“出口保持8%的年均增长速度,纺织工业生产保持13%的年均增速和国内市场衣着类消费保持20%的年均增长”这三大目标都能实现,就将为国内新增200万个就业岗位。
在十大规划中,一些出现频率较高的“热词”引起了全国两会代表委员的注意。比如“加强技术改造,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出现9次,“推进产业重组,支持企业兼并重组”出现6次,“淘汰落后产能”出现4次,很多代表委员认为,这些热词体现了“调整”与“振兴”并重的特点,背后则蕴藏着国家着眼长远的战略意图。
首钢集团董事长朱继民在接受采访时透露,钢铁产业调整振兴规划不仅是为了缓解当前中国钢铁业的困境,更表明了中国立志由钢铁大国转变为钢铁强国的决心。中国已经连续3年钢铁产量大于销量,受金融危机影响,2009年钢铁企业的压力将比前几年要大,而产能过剩、产业集中度低又造成企业间恶性竞争。因此,此次规划一个更重要的目的就是加快中国钢铁业落后产能的淘汰速度,避免内部恶性竞争,促进中国钢铁业的良性发展。此轮调整过后,中国钢铁产业将在新的基础上更好地参与全球竞争。
联想集团CEO杨元庆则期盼振兴计划细则能有效地支持电子信息业去进行更多创新。“帮助产业成功转型,从出口为主的产业格局向更多的自主知识产权转变,使企业在全球更有竞争力。”
对此,分析人士认为,政府的十项产业振兴计划让中国在制造业上的成本竞争优势得以延续,也开始逐步有意识地建立成本之外的新的核心竞争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