晒台
本报记者 蔡岩红
若从根子上解决房地产企业欠税问题,关键还要考验政府的决心和魄力。做房地产企业的都有一定“关系”,房地产企业往往利用“关系”在税收上保护自己
近日,重庆市地税局公布了该市128家欠税企业名单,其中,房地产公司和相关企业数量达70余个,欠税金额最大的一家房地产公司欠税金额高达4000多万元。近几年来,房地产企业因被称为利润的“巨人”,纳税的“矮子”而饱受众人病诟。“目前,房地产企业成为欠税大户主要是因为房地产市场不景气,房地产企业的现金流出现了问题,特别是我国税收制度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中国政法大学民商经济法学院副教授翟继光今天如是说。
各地房地产商成欠税大户 实际上,房地产企业成为欠税大户在全国并不鲜见,也是近年来比较突出的问题。
今年3月10日,上海市地税局发布的2008年第四季度企业或单位欠税名单中,千余家企业上榜,房地产企业也再次成为“大户”,上海罗事房地产发展有限公司欠缴企业所得税1527.67万元;上海新明星房地产开发公司欠缴企业所得税1420万元……今年2月份,广州市地税局曝光了63家欠缴地方税收200万元以上的企业,被曝光企业中,涉及房地产行业的多达49家,占了77.78%。而去年底,北京市地税局公布的63家欠税企业名单中,房地产开发公司和相关企业数量就占了30多个,其中,拖欠税款金额超过千万的企业多达二十多家,其中北京中地房地产开发公司因拖欠税款7300多万元位居首位,北内集团总公司欠税也高达5700多万元……
北京市地税局一位稽查人员介绍,我国房地产最“独特”的开发模式,是以土地作为撬动资金链的杠杆。它的基本方法是交纳一定首付款后,以土地作为抵押获得贷款,再加上施工方的垫资开发项目,在首期项目建成出售过程中逐步偿还和滚动开发下一期。很多房地产公司就是通过这种方式在全国快速扩张的。但是,这种开发模式的风险也不言而喻,一旦房地产信贷收紧,或遇到销售疲软等情况,一些底子薄弱的开发商的资金供应很容易出现“断链”,形成欠税。
金融危机致房地产商欠税加剧 “特别是随着国际金融危机由金融领域扩散到实体经济领域,我国也不能独善其身,房地产市场走入低迷。有些实力较弱、现金流紧张的房地产企业资金链吃紧,无法按时上缴税款;有些企业由于开发经营前期占用资金大、开发周期长,试图通过拖欠税款,暂时缓解资金周转紧张的局面;还有些企业由于房地产市场火爆,对形势判断不准,战线拉得太长,资金供应出现"断链",形成欠税。”北京大学税法研究中心教授孙健波进一步解释说。
尽管为了应对金融危机,国家出台了一系列关于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决策部署,但政策效果尚需要一个过程,房地产企业资金链的问题短期内难以得到改善,欠税情况难以避免。
此外,我国房地产产业发展尚不成熟。前些年,我国住房市场价格上涨过快,住房供应结构不合理矛盾突出,房地产市场秩序比较混乱,房地产开发模式粗放。为了防止住房价格上涨过快演变为全局性问题,政府曾出台一些有关稳定住房价格的政策,并明确规定,税务部门要严格税收征管,防止漏征和随意减免。税收征管的加强,也导致了房地产企业失去了以往可能享受到的税收优惠和减免,付出的税收成本超出预期,使得房地产企业无力足额、按时纳税。
税制待完善地方保护需摒除 当然,“我国税收制度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翟继光说,如土地增值税,本来应当是在确认收入以后再缴纳,但现在一般采取预缴的方式,即房屋虽然没有销售出去,也要先预缴土地增值税,由此会导致一些房地产企业没有现金来预先缴纳税款。
“为了帮助企业解决资金来源,房地产开发企业一直采取未完工开发产品可以在"四证"齐全的情况采取预售的办法。而在税收上,国家结合房地产开发企业周期长的特点,对预售未完工开发产品实行所得税预征办法。”孙健波说,预征模式是要在项目产生任何收益之前,就要先收税款,在该阶段开发商要缴纳土地出让金、启动工程,资金压力比较大,再加上预征税款,对项目运作将会直接形成压力。因而,一些房地产企业缺少资金依法纳税。
而从2008年开始,我国房地产开发企业进入了深幅调整期,部分企业出现了经营困难,资金断流。尽管国家税务总局出台政策,下调了预计计税毛利率,取消了房地产开发企业将开发产品转作固定资产视同销售等规定,但尚不足以从根本上解决房地产市场的资金紧张问题。且政策效果需要一个过程,近期难以遏制房地产企业欠税的势头。
此外,有税务局官员也表示,地方保护主义严重也是造成房地产企业欠税的原因之一。“做房地产企业的都有一定"关系",没有"关系"就拿不到土地,房地产企业往往利用"关系"在税收上保护自己,经常是有的企业刚刚被查,就有人出来为其说情。部分房地产企业,特别是龙头企业不仅是欠税大户,在某些人看来,其同时还是纳税大户,是"宝贝"。对这些欠税企业的查处,经常受到各种因素的干扰,造成打击力度不够。”因此,若从根子上解决房地产企业欠税问题,关键还要考验政府的决心和魄力。
本报北京4月21日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