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瞭望》文章:冷观沿海重化工热潮
十大产业调整与振兴规划相继出台,重化工沿着中国漫长的海岸线高歌猛进,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对于重化工的巨大依赖已然形成,中国已经不可抗拒地进入了重化工时代。
这是市场需求的拉动力量所致。
这是城镇化加速发展的推动使然。新一轮城镇建设高峰的出现,一方面重化工业为城镇化提供了产业支撑,另一方面城镇化为重化工业发展提供了巨大的空间。
这是满足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需要使然。为应对危机,我国实行积极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 货币政策提供了巨量资金,一大批交通、能源、通讯和水利等基础设施的兴建,为今后重化工业的发展提供了持久的动力。
然而,当《瞭望》新闻周刊身处沿海重化工建设一线调研时,同样也看到了许多不和谐、不可持续和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现象:1.8万公里海岸线从北向南,“大码头、大钢铁、大化工、大电能”在诸省市处处点火;一省之内也是你追我赶竞相上马重化工,不在乎合理只求拥有;一些土地制约、用水紧张、用电短缺、生态脆弱且不具备产业基础的沿海城市,甚至提前“出手”,造成既定事实,“逼迫”国家政策“就范”……
而如果地方政府由此无序规划带来产能过剩,最终只能由上一级政府出面收拾;产能过剩或者通不过国家立项所导致的巨额前期投资浪费,也将损害纳税人的利益;而最长期的伤害可能落在沿海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上……
现在,无论是因为政绩冲动还是财税制度变形,发展沿海重化工面对的这些难题和制约,是我国重新重工业化不可避免的“遭遇战”。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准确把握几个重要关系:处理好重工业化与环境污染的关系,绝不能重蹈西方国家“先污染后治理”的覆辙;处理好工业与资源的关系,通过发展循环经济降低资源的消耗;处理好中央协调规划和发挥地方积极性的关系,用“全国一盘棋”的意识优化重化工业布局。
并以此转变我们的认识,即重新重工业化并不是要各地“一窝蜂”地发展重工业,必须要避免低水平的重复建设,充分发挥比较优势;重工业的发展作为我国产业发展的主导方向,并不意味重工业发展可以没有任何限度;重工业化当以技术创新为根本,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文/王健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