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新闻-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铭记汶川地震 > 汶川地震一周年 > 汶川地震一周年最新评论

灾后重建“中国速度”令世人惊叹 重视民间智慧

  一年前,当惊天地震撕裂蜀中大地之时,有人预言,四川经济必然倒退10年。然而,一年后,在地震与金融危机叠加影响之下,人们发现,四川已经站到了前所未有的历史起点,成为中国发展的一个历史新坐标。

  四川,在抗震救灾中创造奇迹,在恢复重建中续写传奇……

  四川奇迹

  ■文/本刊记者 周丽萍

  2009年4月4日,震后的第一个清明节。

  天幕低垂,层云欲滴。北川老县城 “望乡台”上,纸灰飞扬,泪雨纷纷。

  点燃一串鞭炮,原北川新华书店经理李崇俊对地震中遇难的同事低语:“你们在那边好好安息,我们也都要好好活着。”他凝望着原来家的方向,灰色的废墟中,掩不住萌动的新绿。

  在距离北川老县城约23公里的安昌河畔,按照温家宝总理提出的“安全、宜居、特色、繁荣、文明、和谐”要求,一座新的北川城正在孕育。当地干部告诉记者,预计明年年底就可以迁入,“北川的将来会更加美好”。

  “明天会更好”,这不仅仅是灾区对未来的美好憧憬,在大地震一年后,已日渐成为可以触摸的现实。

  一年之内,总理七赴地震灾区。每一次,都是在最危急最关键的时刻。举国上下,源源不断地向灾区人民传递勇气、传播信心、输送力量。背靠一个国家的力量,灾后重建再现——

  “中国速度”

  在完成气壮山河的生命大救援后,一道大考又横亘眼前:如何加快建设灾后美好新家园。如果说,救人抢险的任务重大而紧迫,那么,灾后的安置重建之路更加漫长而艰苦卓绝。

  日本大阪地震重建,整整用了10年;美国卡特里娜飓风过去数年,新奥尔良市长依然在为重建这座城市四处奔走。汶川大地震,涉及4000多万的受灾群众,相当于半个英国的受灾面积,重建家园谈何容易!

  地震发生后第10天,5月23日晚,在呼啸的列车上,国务院抗震救灾总指挥部召开第13次会议,决定成立灾后重建规划组;3日后,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要求举全国之力,加快恢复重建。8月27日,《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获通过,有关支持灾后重建政策措施、生产力布局和产业调整专项规划等一个接一个“出炉”。

  灾区的心情一样急切。震后一周,四川就成立了全省灾后重建规划协调小组;不到一月,灾后重建总体规划文本定稿;百日之内,灾区实现了抢救生命、安置群众、恢复生产重建家园的“三级跳”,上千万搬进过渡安置房的灾区群众,坐在电视机前,与全球观众共享奥运开幕盛典。

  百米冲刺之后,又是万米长跑。“受灾,不是放慢速度的理由,而是对加快发展提出新要求”。艰难更加让人奋起。8月13日,四川省委书记刘奇葆发出号召:加快建设灾后美好新家园,加快建设西部经济发展高地。这就是四川干部常念叨的“两个加快”。

  对速度的追求,是对责任的诠释、使命的担当,承载着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热切向往,亦是执政智慧和执行力的彰显。

  被专家断言“三年才能修通”的都汶路,在三个多月后实现通车;成都至都江堰快速客运铁路,从签约到动工,仅仅5个多月;上海援建者在都江堰创造了20多天开工建设11个援建项目的“上海速度”;遭受毁灭性打击的东汽,震后第八天第一批产品起运出厂,震后半年,圆满完成全年生产任务……

  在废墟上,“举国之力”与“艰苦奋斗”结合,“对口支援”与“自力更生”交融,世人惊叹的“中国速度”,再次在灾后重建的战役中展现——

  震后第185天,在世界金融危机突袭之际,温家宝总理第6次来到四川,赋予四川新的重托:“抓住当前有利时机,加快推进灾后重建”,担当起促进全国发展的强大引擎。2008年底,四川省委经济工作会议上,省委发出强音:重建时间表由3年提前到2年完成。能加快的必须加快,能早一天的决不晚一天!

  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再一次集中展现:中央“能给的政策、能给的资金,都给足了”。4万亿扩大内需,四分之一落在四川;2000亿地方政府债券,四川核准份额最高。肩负使命心怀感恩的四川,加快,再加快——

  岁末年初,29个灾后重建交通项目集中登场;2008年最后一天,“五路两港”动工拉开了“千亿交通工程”的序幕;“再造一个都江堰”,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规模,打一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上新台阶的翻身仗……

  “从来没有这么忙过!”这是今年四川两会上代表、委员们的普遍感受。“干到腊月二十九,吃完年饭又动手”。四川人用一个“干”字,来度过灾后第一个春节。在全国经济增长“保8”之时,四川将自己的目标瞄准到9%,并力争“跳起来摸高”。一季度,四川经济成功实现“开门红”,全省GDP同比增长10.8%。

  年内,四川将力争完成灾后重建主要任务的72%:全省农户在9月底前搬进新房,年底95%以上的学生都能在永久性校舍中学习,明年5月前要完成城镇住房重建……

  岁末年初,总书记与总理先后来到四川,与灾区群众一起辞旧迎新。不能让一个灾区群众挨冻受饿,不能让一个灾区三孤人员孤独过年。

  以人为本,是执政党——

  笃守的信念

  抗震救灾,我们创造了“我国乃至全球抗震救灾史上的一个奇迹”:没有饿死一个人,没有发生重大疫情,没有发生重大次生灾害死人事件,没有发生严重刑事治安案件。

  在灾后的第一个冬天,我们又创造了另一个“奇迹”:没有一个灾区群众挨冻受饿,没有一个灾区三孤人员孤独过年。

  奇迹的奥秘,来自于中国共产党笃守的政治信念,来自于四川省委“救灾就是救民,重建就是为民”的理念。从生命救援的“只要有一线希望,就要尽百倍努力”到堰塞湖排险的“不能死一个人”,从开仓放粮的“不能让受灾群众饿肚子”到过渡安置的“奥运前全部住进过渡房”,无不贯穿着“生命至上,以人为本”的价值选择。

  地震后,每8个四川人中就有一个失去安身之所。安置如此庞大受灾群众,最初计划全部是帐篷和板房。但即便昼夜不休,全部到位也要八九个月。“不能一边热热闹闹开奥运,一边有群众流离失所”。四川省委及时向中央提出,运用政策杠杆,发动有条件的群众自建过渡房。

  都汶路艰险重重,通了又断,断了又修。当时有人建议“放弃这条路”。省委说,“无论如何都要抢通”。这条生命通道不通,入冬后大雪封山,汶川、茂县、理县就是死角,“(老百姓)饥荒怎么办、冬天怎么办?”

  灾后重建如火如荼,建材价格飞涨。省委向中央紧急求援:“不能让政府对农民的补贴消耗在涨价上。”成都军区千辆军车疾驰灾区,将200亿匹急需的红砖送到灾区的工地上。

  细致的政策安排,高效的运作模式,目的只有一个,要让千万受灾群众心有所依、居有定所。

  2008年的冬天,我们尤其牵肠挂肚。这是特大地震灾害后的第一个冬天。寒风、霜冻、冰雪……灾区的兄弟姐妹可有冬衣御寒,住所能否遮风挡雨?

  早在秋风尚未扫尽落叶之时,四川“暖冬行动”便已启动。“确保群众安全过冬”,挂在党和政府的口中心头。这个“确保”,细化到省委书记亲自督促电热毯的生产,细化到灾区干部挨家挨户指导过渡房加固保暖,细化到“不遗漏一户受灾群众,不疏忽一项过冬需求”;细化到“决不让一个灾区‘三孤’人员孤独过年”。有人说,这一年,灾区群众见省委书记、省长的次数,甚至比一些厅局长还多。

  与此同时,一车车御寒衣被满载着祖国人民的深情厚谊,翻越千山万水,源源不断地送达灾区。这个冬天,受灾群众即使家无长物,也少不了一个熊熊的火炉,也都有几床厚厚的被子。

  元旦前夕,胡锦涛总书记专程到四川地震灾区考察;新春佳节,温家宝总理与北川群众一起过除夕。2万场迎春演出、1.7万场电影,送到灾区群众家门口;对最困难的孤儿、孤老和孤残人员“一对一慰问”,让“这个年,过得不孤单”。

  作为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试点的江油,5000多名党员干部进村入户与灾区群众一起过年。在地震中失去老伴的万寿村陈永义大爷,非要和到他家吃年饭的干部喝上一杯,“你们来,我高兴啊!”

  以人为本,不仅体现在确保灾区群众安全温暖过冬的细节关怀,更落实在恢复重建的制度安排中。行走在灾区,农房重建是最亮丽的风景;城镇重建和对口援建,在民生项目上动“第一锹土”,率先“起立”的是学校和医院。

  仁者得人。灾区群众说,“地震以后,我们特别相信政府,是政府给了我们信心。”信心迸发力量。在汶川映秀,新开垦的土地上已经种上了青菜和玉米;在绵竹棚花村,农家乐已迎来游客赏花春游……

  “三川两镇”的重建规划,摆在了省委书记的案头。恢复重建,是更高平台的起跳;重建的成效,群众认可是最硬的标准。

  在“三个尊重”中,灾区正在演绎——

  “四川路径”

  冬去春来,经历一冬的灾区已是簇新模样。在德阳八角井镇东汽新生产基地施工现场,宽敞笔直的厂区大道望不到头,钢结构厂房“可防9级地震”。东汽人提出,基地建设要体现“新机制、新结构、新水平,建成世界一流的现代化企业”。

  灾后恢复重建,不是简单的“复制”,而是更高平台的起跳。尊重自然、尊重规律、尊重科学——在国务院《关于做好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工作的指导意见》中,“三个尊重”被郑重写入。这本身就开宗明义:灾后重建将不是一次“原地起立”,而是一次“原地起跳”。

  “比我们原来的学校还漂亮!”汶川三江小学的孩子们指着广东援建的新学校,雀跃不已。“放心,怎么不放心!足足用了27根钢筋!”老乡们也合不拢嘴。一座座震不垮的学校,正在灾区的四方大地拔地而起。

  重建中的政府之手,始终伴随着民意之力挥动;民间的“草根智慧”,则随着政府的引导和放大,演绎成独具一格的“四川路径”。

  “我县12.8万户农房重建,提前在5月全面完成。”安县自信洋溢。这份自信,来自“政府之手”和“草根智慧”的完美结合。乐兴镇青龙村70岁的徐文秀在温暖的新家度过灾后第一个冬天,“如果不是政府组织贫困户联建住房,我一个孤老婆子真不知道咋办。”春节前,黄土镇方碑村218户村民在搬进了“做梦也想不到”的联排房。来自北京、上海的7名教授发起“一加一”模式(一个城市家庭或一个企业无息借款给一户困难村民)——为村民的梦想插上了翅膀。

  急切梦想与科学理性同行。北川新县城一纸规划几经比选、耗时半年,最终花落安昌镇东;青川县城经历了“是不是要搬”、“搬到哪里”两个阶段的交锋,县城迁建已成定局;去年底,“重建分两步走,8度设防”的汶川新城规划“浮出水面”……这背后,是奔走于灾区数以百计的专家和厚达5000多万字资料文件;这当中,交织着对灾区百姓、对子孙后代、对历史的重大责任考量。

  “地震使我们倒退十年,重建起码让我们更先进10年。”无论是生活条件、基础设施还是未来的发展,灾后重建都将是在原有基础上的一次飞跃。

  大地震给绵竹龙门山沿山旅游基础设施造成了毁灭性的破坏,如今,绵竹人雄心勃勃地要把沿山一带打造成东方的“阿尔卑斯”;随着一批现代化大型企业的落户,一股以重大项目带动产业升级的热潮,帮助江油更高地“起跳”;北川新县城将建成为“城建工程标志、抗震精神标志和文化遗产标志”,与之同时规划的北川—山东工业园,将长久滋养北川的未来。

  “汶川大地震是一个悲壮的过去,更是一个伟大的开始。”犹记得,全国哀悼日第一天,成都天府广场上那震耳欲聋的呐喊——“四川加油、中国雄起……”一年来,这呐喊声汇集的伟大力量,在灾区广袤大地上,正穿越灾难,创造光荣与梦想。 

(责任编辑:张庆龙)

我要发布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  
央视质疑29岁市长 邓玉娇失踪 朝鲜军事演习 日本兵赎罪
石首网站被黑 篡改温总讲话 夏日减肥秘方 日本瘦脸法
宋美龄牛奶洗澡 中共卧底结局 慈禧不快乐 侵略中国报告



搜狐博客更多>>

·怀念丁聪:我以为那个老头永远不老
·爱历史|年轻时代的毛泽东(组图)
·曾鹏宇|雷人!我在绝对唱响做评委
·爱历史|1977年华国锋视察大庆油田
·韩浩月|批评余秋雨是侮辱中国人?
·荣林|广州珠海桥事件:被推下的是谁
·朱顺忠|如何把贪官关进笼子里
·张原|杭州飙车案中父亲角色的缺失
·蔡天新|奥数本身并不是坏事(图)
·王攀|副县长之女施暴的卫生巾疑虑

热点标签:章子怡 春运 郭德纲 315 明星代言 何智丽 叶永烈 吴敬琏 暴风雪 于丹 陈晓旭 文化 票价 孔子 房价

说 吧更多>>

说 吧 排 行

茶 余 饭 后更多>>